柳宗元《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①,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②,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③,去死肌,杀三虫。其 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人。永之人争 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 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 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④,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 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 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曰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 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⑤,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 也⑥。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 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 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 得宁焉。吾恂恂而起⑦,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 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 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 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 之,犹信。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 人风者得焉⑧。
【注释】①永州:唐代州名,治所在今湖南永州。②腊(xī):干肉。这里作动 词,风干。③挛(luán)踠(wǎn):肢体蜷曲不能伸直的病。瘘(lòu):大脖子病。 疠(lì):恶疮。④莅(lì):临。莅事者:即管理地方事务的官员。⑤顿踣(bó):困顿 跌倒,这里指倒毙。⑥相藉:一个一个地堆叠起来。⑦恂(xún)恂:小心谨慎的样 子。⑧人风:民风。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凡是“民”字皆改为“人”。
【鉴赏】本文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是传诵不衰的名篇之一。天 宝以来,赋敛沉重,民不聊生,百姓背井离乡,相继逃亡,陷于颠沛流离,饥 寒交迫之中。《捕蛇者说》借用生活中的一个实例,说明社会上存在一个 严重的问题——赋敛之毒甚于毒蛇,从而抨击了当时统治者残害百姓,荼 毒人民的行为,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本文旨在说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开篇写蛇之毒,草木碰到就 会死,人被咬到就会亡,但是,因为它能够“当其租入”,所以“永之人争奔 走焉”,点明赋敛之毒甚于毒蛇。接下来,写与蒋氏的一番对话。蒋氏的 祖父和父亲都死在捕蛇上,他自己也几次差点死在捕蛇上,但是仍要干下 去。作者故作询问:“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以进一步拓开文章的空 间。蒋氏却拒绝了,他辩明理由,将自己捕蛇的“幸”与乡邻交赋税的“不 幸”作了详细的对比:乡邻生活日益艰难,而自己可以享受田地出产的美 食;乡邻号呼转徙,倒毙在路上,而自己三世都居住在此地;乡邻每天都受 到悍吏的侵扰,但自己可以免受此害;乡邻每天都遭受死亡的威胁,但自 己一年只有两次。行文处处对比,步步深入,在对比中显现出真正的意 图,结尾时引用孔子的话“苛政猛于虎”,卒章点题,犹如画龙点睛。蒋氏 在自述时,神情悲怆,言辞恳切,揭露出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社会现实。
全文对比叙事,波浪层迭,叙述言语朴实真切,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 力。文末用简短的评论作结,写法灵活自然。清代过珙《古文评注》卷七 分析道:“此本借捕蛇以论苛政,故前面设为之辞,与捕蛇者应答,惊奇诡 谲,令人心寒胆栗。后却明引‘苛政猛于虎’事,作证催科无法,其害往往 如此。凄咽之音,不堪朗读。”清代沈德潜《唐宋八家文读本》卷七也评论 道:“前极言捕蛇之害,后说赋敛之毒,反以捕蛇之乐形出。作文须如此顿 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