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①,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 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②,为坻③, 为屿④,为嵁⑤,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 动,俶尔远逝⑥,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⑦。其岸势犬牙差互⑧,不可知 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⑨。以其 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⑩,崔氏二小生,曰恕 己,曰奉壹。
【注释】①篁 (huáng)竹:竹林。篁,竹林,竹田。②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 部分翻卷出来,高出水面。③坻(chí):水中的高地。④屿(yǔ):小岛。⑤嵁 (kān):不平的岩石。⑥俶(chù)尔:忽然。⑦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流)曲曲 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 样弯曲。⑧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⑨悄怆:寂静得让人感到 忧伤。⑩隶:依附。
【鉴赏】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他曾参 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失败后,被贬永州,为排解内心的烦恼,他 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写下了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其中第四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寂, 抒发了作者谪居永州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的心情,寄托了政治上不得志 的悲愤。文章用简练传神、富有情韵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 图画,令读者神往。
文章按照游览的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石潭气氛, 来安排结构,条理清楚,意境清新。一开篇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闻” “伐”“取”“见”等动词准确地写出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 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 静之处。接着,描绘石潭 景致。潭水清凉,石头千 姿百态,四周藤树环合, 小石潭的幽美景致完全 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将读 者带入一片清幽的境界 中。再特写潭水和游鱼。 鱼儿在水中游动,像在空 中一样,无所依托;阳光 照射,鱼儿的影子落在潭 底的石头上,清晰可见; 鱼儿轻快地游着,一会儿 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 儿,似乎与游人一同享受 着快乐。我们想象此时作者的心境犹如潭水一样清纯,犹如游鱼一般欢 乐,他远离令人烦恼的官场是非之地,在这里找到了一块宁静之地,从而 使破碎的心有了暂时的欢乐。这短暂的快乐反衬出作者长久的忧愁,也 与下文的“悄怆”相呼应。其后,作者叙写出对小石潭水源的探究和对小 石潭的整体印象和感受。作者用比喻的手法,用曲折的北斗星和爬行的 蛇来形容小溪流的形状,用犬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特征鲜明,使我们如 临其境。小石潭给人的总体感受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坐在小石潭 上,望着四周环绕的密密的篁竹和树木,内心不免悲怆幽凉,思绪万千。 此时的悲凉心境,恰与前文的“乐”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作者落笔不俗, 视角独特的地方,情景交融,小石潭的幽美景致与作者被贬后的孤凄之 情,暗相吻合,浑然一体。
《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形象逼真,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秀山水游 记。作者以高超的写法,精细、准确而又生动地描绘出潭水之清、潭石之 异、潭源及氛围之奇,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 凉凄苦的情感。文章贴切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都值得 我们学习。清代孙琮《山晓阁选唐大家柳柳州全集》卷三说:“古人游记, 写尽妙景,不如不写尽为更佳,游尽妙境,不如不游尽为更高。盖写尽游 尽,早已境味索然,不写尽不游尽,便余兴无穷。篇中遥望潭西南一段,便 是不写尽妙景;潭上不久坐一段,便是不游尽妙境。笔墨悠长,情兴无 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