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某启①: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②。虽欲强聒③,终必不蒙见察④,故略上报,不复一 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⑤,故今具道所以,冀君 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 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 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 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⑦, 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 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⑧,胥怨 者民也⑨,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 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⑩,则某知罪 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11),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 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12)。
【注释】①某:作者自称。启:陈述。②术:政治主张和方法。③强聒 (guō):硬要对方听。聒,嘈杂,喧哗。④见察:被了解。⑤反复:指书信往来。⑥ 名实:名称和实际。⑦难壬(rén)人:批驳巧言献媚的人。壬人,奸人,佞人,指巧 言谄媚、不行正道的人。⑧盘庚之迁:商朝君主盘庚即位后,决定迁都殷(今河南 安阳),改国号为殷。⑨胥(xū)怨:相怨恨。⑩膏泽:恩惠,这里作动词表示给予 好处。(11)事事:做事。前一个“事”字作动词。(12)不任:不胜。区区:诚恳的样子。
【鉴赏】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任宰相,实行新法,受到守旧 派的强烈反对。当时右谏议大夫司马光写了一封长达三千三百多字的信 给王安石,抨击新政,不遗余力。王安石在次年,作了回信,信虽然简短, 但逐一驳斥了对方的责难,辨明“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五事,批判 了士大夫们因循守旧、苟且偷安的保守思想,表明变法是正确的,要坚定 不移推行的决心。
本文结构谨严,具有逻辑性,采取总分的结构。首先说明作者与司马 光分歧的实质和复信的原因。接着集中力量反驳司马光来信的主要内 容,抓住本质,切中要害,逐一批驳。对“侵官”的指责驳斥较详,以证据来 反驳;而对“生事、征利、拒谏”的指责都是以论点驳论点,简洁明快;对 “致怨”的指责,则举出史实来反驳。辩驳方式的多样化,使文章具有丰富 性和说服力。最后,作者对学识、政治都有相当影响的司马光表示谦诚态 度。“不仅义正辞严,抑且婉而多讽,文章波澜跌宕,神情尤胜。”(吴孟复 《唐宋古文八家概述》)
本文立意超卓,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只用一二语,便可扫却他 人数大段”(清代刘熙载《艺概·文概》)。像“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 谏”,虽十个字,却铿锵有力,很有说服力。而且,文章说理有力,又能兼顾 彼此之间的情感。一方面,作者在反驳对方时据理力争,气势如虹,但另 一方面,行文语气相当委婉,礼貌地向对方解释自己变法的原因,将自己 放低,耐心地向对方解释,并请求谅解。这封信是柔情和刚性的结合,是 作者理性主张和感性情感的完美结合。
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335-3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