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坤《青霞先生文集》序
青霞沈君①,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②。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 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累然携妻子③,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 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④。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 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⑤。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 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场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 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⑥,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 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⑦。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 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 所相与谗君者⑧,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 君之门人给谏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⑨,刻而传之。而其子 以敬⑩,来请予序之首简(11)。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 自《小弁》之怨亲(12),《巷伯》之刺谗以下(13),其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 什(14),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15)? 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 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 《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16), 刘蕡之对疑于亢(17)。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 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18)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 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 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19),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 而览观焉(20),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 予故不著。
【注释】①青霞沈君:沈炼 别号青霞山人,会稽(今浙江绍 兴)人。嘉靖十七年进士。为人 刚直,上书皇帝,历数奸相严嵩 十大罪状,被杖责流放,后被严 嵩杀害。②宰执:本指宰相,明 初设丞相,后废不用,代之以内 阁大学士。这里指大学士严嵩。 ③累然:拖累的样子。④镞 (zú):箭头。⑤馘(guó):古代 战争中割掉敌人的左耳,计数献 功。这里指所割的左耳。⑥菅 刈(jiān yì):这里指像割草一样 地杀戮人民。菅,草名。刈,割 (草或农作物)。⑦什:篇什。⑧ 阃(kǔn): 门槛,引申指国门。 把军权委托给武将,称阃寄,意 思是把国门之外的事寄托给武 将。这里是指陷害沈炼的总督杨顺、巡按路楷。⑨裒(póu):聚集。⑩以敬:沈炼 的长子沈襄,字以敬。(11)序之首简:在文集首页作序。(12)《小弁(biàn)》:《诗经· 小雅》篇名。《诗序》说:“《小弁》,刺幽王也,太子之傅作焉。”相传周幽王欲立褒 姒子伯服,放逐太子宜臼,宜臼之傅因作此诗。但齐、鲁二家《诗》以为是尹吉甫 之子伯奇因被逐而作。(13)《巷伯》:《诗经·小雅》篇名。是寺人孟子被谗受宫刑, 为发泄愤懑而作。(14)幽人:隐士。怼(duì)士:心有怨恨的人。(15)中声:中正和谐 的音乐,即古代的“雅乐”,相对于“变声”或“郑卫之音”而言。(16)叔夜:嵇康,字叔 夜,三国时魏人,官中散大夫。后因不满于司马氏集团的统治,隐居不仕。终遭司 马昭杀害。曾作《幽愤诗》以抒发被诬下狱的幽愤。(17)刘蕡(fén):字去华,唐朝 昌平人,宝历二年进士。文宗时试贤良对策,犯颜敢谏,长篇大论,言辞亢激。因 宦官当道,黜而不用。(18)荐(jìn):同“搢”。 荐绅即搢绅、缙绅。 (19)忾(kài):愤恨。 (20)风:指民间歌谣。古代有采风制度,朝廷派出官员到民间采集歌谣,从中考察民 风和政令得失。
【鉴赏】《青霞先生文集序》是茅坤为同时代人沈炼的诗文集所作的 序。沈炼因反对严嵩专权误国而被陷害至死,受到当时进步人士的同情 与钦佩。茅坤在这篇序文中记叙了沈炼的事迹,将其与古代的志士屈原、 伍子胥、贾谊等人相提并论,并从思想内容上高度肯定了沈炼的诗文。
本文总的来说是一篇文论,但也可作史论、政论读。文章以崇敬的笔 调介绍了沈炼的忧国忧民,与权奸抗争遭受迫害的经历,具体说明了文集 的由来和风貌,高度肯定了沈炼刚直的人品与“古之志士之遗”的诗文的 美学价值,鲜明地倡导“后之人,诵其诗歌文章,益足发其忠孝之志,不必 其有当于中声也”(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二)的美学观点。
本文在写法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自始至终紧密结合当时的政 治、军事局面和诗文传统来论述沈炼其人其诗。这样写不但使本文显得 格局阔大,而且评价更精确、有分寸,不表面浮廓,才真正把沈炼的人品之 高、诗文之有特色揭示出来,“引《小弁》《巷伯》……引屈原、伍胥诸人俱 以孔子夹写,正极力推尊处”(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二)。如果 就人谈人,就诗论诗,是品不出其人的历史地位、美学特色的。
本文多用排比句,如“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 而是”,“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 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等。笔酣墨饱,浩荡苍凉,读之凛凛有生气。
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395-3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