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骆宾三
伪临朝武氏者(1),人非温顺,地实寒微(2)。昔充太宗下陈(3),尝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4),秽乱春宫(5)。密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宫之嬖(6)。入门见嫉(7),蛾眉不肯让人; 掩袖工谗(8),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9),陷吾君于聚麀(10)。加以虺蜴为心(11),豺狼成性,近狎邪僻(12),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13)。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14)。君之爱子(15),幽之于别宫(16); 贼之宗盟(17),委之以重任。呜呼! 霍子孟之不作(18),朱虚侯之已亡(19)。燕啄皇孙(20),知汉祚之将尽(21); 龙漦帝后(22),识夏庭之遽衰。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23)。奉先君之遗训,荷本朝之厚恩(24)。宋微子之兴悲(25),良有以也; 桓君山之流涕(26),岂徒然哉! 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27),顺宇内之推心(28)。爰举义旗,誓清妖孽。南连百越(29),北尽三河(30),铁骑成群,玉轴相接(31)。海陵红粟(32),仓储之积靡穷; 江浦黄旗(33),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34),剑气冲而南斗平(35)。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公等或家传汉爵(36),或地协周亲(37),或膺重寄于爪牙(38),或受顾命于宣室(39)。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乾(40),六尺之孤安在(41)? 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42),共立勤王之勋(43),无废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44)。若其眷恋穷城(45),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46),必贻后至之诛(47)。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注释〕 (1)伪: 表示不合法。临朝: 君临朝廷。武氏: 武则天。(2)地: 指门第。(3)下陈: 指嫔妃。(4)洎(jì): 及,到。晚节: 后来的行为。(5)春宫: 即东宫,太子所居。(6)嬖(bì): 宠爱。(7)入门: 指被选入宫的嫔妃进门。见: 被。(8)工谗: 巧于进谗。(9)践元后: 指登上皇后之位。翚(huī)翟(dí): 指皇后的礼服,饰有五色雉和长尾雉。(10)聚麀(yōu): 许多头牡鹿共有一头牝鹿。这里指武则天以太宗妃妾而作为高宗的皇后,使高宗陷于禽兽之行。麀: 牝鹿。(11)虺(huǐ) : 蝮蛇。蜴(yì): 蜥蜴。(12)近狎: 亲近。(13)鸩(zhèn): 鸟名。羽毛有毒,以浸酒,饮之即死。这里指毒害。(14)神器: 指帝位。(15)爱子: 指李旦。(16)幽: 囚禁。(17)宗盟: 亲信、家族和党羽。(18)霍子孟: 霍光,汉昭帝死后,迎立昌邑王贺,贺行淫乱,光表太后废之。改立武帝曾孙病己,是为宣帝。作: 兴起。(19)朱虚侯: 即刘章,汉高帝子齐悼惠王肥的次子,封朱虚侯,与陈平、周勃平吕氏之乱。(20)燕啄皇孙: 汉成帝时有童谣,“燕飞来,啄皇孙”,后来,赵飞燕进宫为成帝皇后,暗中杀死许多皇子。“燕啄皇孙”就成为一种谶语。(21)祚(zuò): 国家的命运。(22)龙漦(lí)帝后: 古代神话传说,龙降夏庭,自称为褒之二君。夏帝卜于神,根据神的指示,用木盒将龙留下的漦(涎沫)封闭起来。到周厉王末年,将木盒开启,龙漦流出,化为玄鼋,进入后宫,一宫女感而怀孕,生褒姒,后为幽王王后,幽王宠褒姒,欲废太子,改立褒姒所生子,招致犬戎之祸,西周倾覆。(23)冢子: 长子。(24)荷: 蒙受。(25)宋微子: 殷纣王的庶兄,名启,周武王灭殷之后,封之于宋。他路过殷之故都,内心悲伤,作《麦秀歌》。(26)桓君山: 桓谭的字。汉光武帝时,官议郎、给事中,因上疏陈时政,并反对图谶,被谪为六安郡丞,郁郁不乐而死。(27)失望: 指武后使天下失望。(28)推心: 指国人对李敬业的信任。(29)百越: 泛指今南方沿海地带。(30)三河: 河东、河内、河南,在今山西、河南一带,即指中原。(31)玉轴: 指船。轴: 通“舳”。(32)海陵: 今江苏省扬州市。红粟: 指陈年霉米。(33)黄旗: 指黄旗紫盖状的云气,旧时以为这是“天子气”。(34)班声: 马声。(35)南斗: 牛斗。(36)公等: 这里泛指中央和地方的文武官员。(37)周亲: 至亲。(38)膺: 受。寄: 托付。爪牙: 比喻将领。(39)顾命: 皇帝临死的遗命。宣室: 汉代未央宫正殿前室,这里借指皇帝的大殿。(40)一抔(póu)之土: 指坟墓上的土,这里指高宗乾陵。一抔:一捧。(41)六尺之孤: 指嗣位的新君。(42)往: 已死的,指高宗。居: 现存的,指中宗,其时被软禁在房州。(43)勤王: 诸侯大臣为解除天子患难而起兵,称为勤王。(44)同指山河: 这是封爵的誓言。这句意思是说: 有功的一定受爵,同指山河为信。(45)穷城: 没有后援的孤城。(46)先几之兆: 事前的征兆。(47)贻: 给予。后至之诛: 这里意思是,迟迟不响应的,一定要军法从事。
〔鉴赏〕檄文是声讨罪恶的文章。这类文章在上古征战中就已经应用。在出兵之前,先传檄四方,昭告天下,使对方在舆论上、道义上处于被告地位。这是一种瓦解对方精神的心理战术。《文心雕龙》对这一类文章提出了“事昭而理辨,气盛而辞断”的要求,认为檄文必须把事实揭示明白,把是非辨别清楚,文章要气势旺盛,辞语精警。
骆宾王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一向被认为檄文中的极品,它完全具备事昭、理辨、气盛、辞断四个要求,而且臻于上乘。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强烈的褒贬色彩。对武则天的所作所为,全用贬语。开首六个字“伪临朝武氏者”,定下了以顺讨逆、以正斥伪的调子。“伪” ,表示其非正统,直呼“武氏”,不称“武后”,把她视同民妇,表示了蔑视的意思。“者”字本来不带褒贬色彩,用在这里却显然有“这家伙”的意思。接下来,檄文从武则天的本性、出身、经历等纵向的历史方面揭其老底,又从她对待帝、后、臣下、家属等横向的有关人员方面指出其罪恶,证明她人伦败坏至极。最后,又用历史上的汉成帝后赵飞燕、周幽王妃褒姒相比,说明武后是亡国灭君的祸殃根。在揭露时,用词苛酷,反复嗤斥,多加揶揄。文中“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 掩袖工馋,狐媚偏能惑主”一联,写出武后行使媚功争宠的姿态。传说武后看到这两句,也不禁失笑起来。檄文中所列举的武氏种种罪恶,大都确有事实,显得十分有力。这和有些檄文中空作无意义的人身攻击不同。
作者在写到李敬业一方时,用的全是褒语,说他出身如何高贵,势力何等强盛。接着,也来一个历史类比,借典比作宋之微子,汉之桓谭,满怀悲愤讨逆之情。在描写李敬业的兵威装备时,更是壮语夸饰,浩浩荡荡,气势勃赫,大有声气夺人之感。檄文从天时、人事、权势、强弱等方面,说明李敬业必将取得成功,不容置疑。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给人的另一个印象是气势雄健,词句铿锵,充分发挥了汉语特别是骈文的音乐美。文章语句整饬,对仗工整。全文是四六体,间有五、七言句。在四六句中,或四四六六,四四六六,骈俪成对,或四四六六,四六四六,参差成趣,并不板滞。同是六字句中,或由二四构成,或由三三构成,有的是词组,有的是短句,显得变化多端,灵活多趣。每两句中,平仄、对仗也十分严谨。如果抽去文字,单就檄文的音步、节奏、平仄等语言躯壳来看,本文也是十分美妙的。我们不妨照文章的句式和字音的疾徐低昂叩击,便可以得到一首节奏明朗、抑扬顿挫的打击乐曲。
这篇檄文的章法也是值得一提的。先写武氏的罪恶,实不容诛。次写李敬业起兵之正义和武威之盛,末则对武氏朝中诸人示以利害,瓦解其士气。前后三段,十分清楚。每一段的内部,层次也极为分明。试以第三段为例。“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周亲”,是说在朝诸君不是国姓也是臣民,从中国传统大义来看,讨逆有责,这是喻之以理。再说,“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指出对方文武,身膺国家重任,皇朝盛衰,负有重任,这是晓之以大义。“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是用先帝和幼君的处境进言,动之以情。“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这是饵以赏赐。“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以贻后至之诛。”这是怵以刑罚。最后一句,“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异军突起,峭劲逼人,仿佛画出一个偌大的问号,要对方看清形势,赶快决定何去何从。这句话后来成为常被套用的名句。
据说,武则天看到骆宾王的这篇檄文后,先是微微发笑,后来又击节叹服,并责问臣下为什么没有把这样的英才收罗进来。李敬业起兵讨伐武后没有取得成功,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可见檄文的力量究竟也有限,毕竟未能取得使“百尺之冲,摧折于咫书,万雉之城,颠坠于一檄”。但是这篇名文在文学史上,却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
吴功正 执行主编.古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第678-6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