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溪诗序》
柳宗元
灌水之阳(1),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2)。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3)。古有愚公谷(4)。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5),不可以不更也(6),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7),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8),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宁武子“邦无道则愚”(9),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10),睿而为愚者也: 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11),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12),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13),混希夷(14),寂寥而莫我知也: 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注释〕(1)灌水: 潇水的支流,在今湖南省内。阳: 水的北面。(2)潇水:源出潇山,在今湖南省道县北。(3)尤绝:特别奇绝。(4)愚公谷:在今山东省临淄县。(5)齗(yin)齗然:争辩的样子。(6)更:更换。(7)乐(yào): 喜爱。(8)坻: 水中的高地。(9)宁武子: 春秋时卫大夫宁俞。《论语·公冶长》: “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10)颜子:颜回。《论语·为政》: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11)锵鸣金石: 象金石一样铿锵和鸣。(12)漱涤: 洗涤、牢笼:包罗。(13)鸿蒙:同鸿濛,即自然之气。(14)希夷:虚寂微妙。《老子》: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指一种形骸俱忘的境界。
〔鉴赏〕此文本是为《八愚诗》写的序,说明作诗的缘由。“八愚”的总根是“愚溪” ,所以以《愚溪诗序》命名。可惜柳氏当日写的《八愚诗》早已佚失,而这篇序却一直传诵。除了篇末一句,这篇序也可作为柳宗元写的山水游记一例看待。它和柳宗元著名的《永州八记》一样,借山水来发抒胸中的抑郁,把叙事、议论、抒情糅合在一起,行文曲折多变,吞吐万端,是柳宗元在永州的刻意之作。
全文分四节,抑扬顿挫,一唱三叹。第一节写 “愚溪”得名之由来。先写实有此溪,来去处毫不含糊。再写溪名无定,为下文定名的根据。两个“或曰”相比成文,而下面的叙述却错综变化。“故姓是溪为冉溪” ,“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溪而有姓、有能,这都是奇特、出人意外的。笔法整齐中有变化,这是散文叙事力求不同于骈文、时文的地方。“予以愚触罪” ,轻轻点出 “愚” 字,比上面用许多笔墨写溪字又有变化,而尤关重要的,是用一 “愚” 字把自己和溪连在一起,下文都由这里生出。本来从这里就该写命名了,却横插一句“古有愚公谷”来。这五个字很值得玩味。一方面说明以“愚”为名,于古代有根据,并非杜撰; 更重要的这件事出于刘向《说苑》,实际上是讽刺政令不明,是非颠倒,好人受欺。管仲和齐桓公立刻领会到这层意思。所谓“愚公” ,实际是“大智若愚” ,以这个“愚公谷”作为愚溪命名的根据,含意是深刻的,牢骚不说自明,后面两段话也就安下了根。从章法上看,这一节的收尾解决了篇首的两个“或曰” 的争端,这样题目中的 “愚溪” 二字就交代完满了。
第二节以愚溪为中心,写出“八愚”的名字。这一段前面全用叙事,“为愚”重复了七次,很容易给人单调重复的感觉,但柳的叙述,采用有详有略,或连或断的处理方法,使人不觉得重复乏味,反而觉得重复有趣。本来这一节叙述插不进抒情和议论,而结尾却说: “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 ,表明所谓“八愚” 却大有美景,不可忽视。“以予故,咸以愚辱焉”说明称之为愚,是名实不符,是对山水的侮辱。山水受辱的根源是“以予故” ,这三个字中该有多少酸辛! 所以,这一节结尾几句表面是为“愚溪”等鸣不平,实际是为自己抒愤懑。从章法上说是 “扬” 溪,为下面的 “抑” 起波澜。
第三节承第二节来,分两层,一层讲溪,一层讲自己。先讲溪,“智者乐水” ,水本与智相关,而此溪却偏名愚,似乎名实不相应,所以作者用“独” “何哉”提问,接着写溪无大用,加以贬斥,明其有可愚之道。这对第二节尾的扬其美奇来说是抑,但这个抑又为下一节的扬蓄势,使全文更有波澜。说溪之可愚有三点:不可以灌溉; 大舟不能入; 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最后一句“适类于予” ,就自然过渡到第二层说自己。“辱而愚之,可也” 是溪我双关语。本来应该数落自己了,却又引出“宁武子”和“颜子”来陪衬,这在暗中为自己占地步: “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是牢骚语,也有自负的意思,不能轻轻放过。表面上仍然归到 “愚溪” 之名上,“予得专而名焉” ,和第一节相应。
最后一节是全文的高潮,前面抑扬反复,千回百折,都是为这一节服务,从抑到扬,也是先从溪和人两方面说,然后合而为一。“溪虽”一层从上文的贬溪转入赞溪,“善鉴万类” 言其用,“清莹秀澈” 言其质,“锵鸣金石” 言其声,明赞溪。写出文人的胸无尘滓、笔干造化的特色。“能使愚者” 一句由溪到人,转换使人不觉。“予虽” 句由上文的自贬转入自赞,中间的 “亦”字是细密处,与此节赞溪几句话相应。几句讲自己文墨的造诣,“漱涤万物” ,言其精深; “牢笼百态” ,言其广博。这和韩愈说的: “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柳子厚墓志铭》)可以对读。最后一层将己与溪合说,使人觉得一片化机,不知其是人是溪。“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这几句是全文最得意处,好象天地之间只有己与溪化而为一。散文到得意处,往往夹几句韵语,柳文中也常见这种情况,这表示感情激动到了高潮,但在得意之中着“寂寥而莫我知” 一句,上应“不合于俗”“违于理,悖于事” “予以愚触罪” 等语,一种废弃之牢骚自然流露。这几句可以和《始得西山宴游记》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合读,境界和情趣是一致的。“于是” 句表明题中的 “诗序” 二字。
全文一共四百四十多个字,委婉曲折,抑扬顿挫,借溪倾诉己之遭遇,和《永州八记》同一机杼,序本为诗作,而本身却类似《永州八记》外之《愚溪记》,所以诗虽然早经佚失(宋人注《柳集》时已云佚失)而序却传诵千古。清初文章评选家林云铭《古文析义初编》卷五评论这篇文章的构思特点说:
本是一篇诗序,正因胸中许多郁抑,忽寻出 一个愚字,自嘲不已,无故将所居山水,尽数拖入浑水中,一齐嘲杀。而且以是溪当得是嘲,己所当嘲,人莫能与,反复推驳,令其无处再寻出路。然后以溪不失其为溪者,代溪解嘲; 又以己不失其为己者,自为解嘲,转入作诗处。觉溪与己同归化境。其转换变化,匪夷所思。
这段评论,对这篇的结构切中肯綮,可以参考。总之,读柳宗元永州所作记序,都应该注意其处境和心情。既有自怨自艾,令人读之欲泣处; 又有自慰自豪,令人激昂奋发处。一句一字都该细细咀嚼回味,不可掉以轻心。前人评古文要能 “适” ,说: “心境两闲,无营无待。柳记欧跋,得大自在。” (姚永朴《文学研究法》卷四)短短十六字,很能说明柳氏记山水的特点,这篇虽是诗序,实际也同于山水小记。
吴功正 执行主编.古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第841-8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