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 散文篇名。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题目是后人所加。今人隋树森等《古代散文...
《月夜》 诗歌篇名。唐杜甫作。清仇兆...
《有女同车》 《诗经·郑风》篇名。《毛诗序》说:“《有女同车》,刺忽也。郑人刺忽之不昏于齐。太子忽尝有功于齐,齐侯请妻之。齐女贤而不取,卒以无大国之助,至于见逐。故国人刺之。”宋朱熹《诗集传》:“此疑亦淫奔之诗。言所与同车之女其美如此。而又...
《有客》 《诗经·周颂》篇名。《毛诗序》说:“《有客》,微子来见祖庙也。”清姚际恒《诗经通论》:“《小序》谓‘微子来见祖庙’,向来从之。惟邹肇敏曰,‘愚以为箕子也。《书》载武王十三祀,王访于箕子,乃陈《洪范》。此诗之作,其因来朝而见庙乎?“...
《望庐山瀑布水·日照香炉生紫烟》 诗歌篇名。题一作《望庐山瀑布》,共两首,此为第二首。唐李白作。清王琦《李太白全集》:“《韵语阳秋》:徐凝《瀑布》诗云:‘千古犹疑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或谓乐天有‘赛不得’之语,独未见李白诗耳。李白《望庐...
《木兰花慢·杨花》 词篇名。清张惠言作。今人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
《朱鹭》 乐府民歌篇名。《汉铙歌十八曲》之一。西汉无名氏作。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解此篇题目说: “《隋书·乐志》曰:‘建鼓,殷所作。又栖翔鹭于其上,不知何代所加。或曰,鹄也,取其声扬而远闻。或曰,鹭,鼓精也。或曰,皆非也。《诗》云:振振鹭,...
《枫桥夜泊》 诗歌篇名。唐张继作。宋叶梦得《石林诗话》:“此唐张继题城西枫桥寺诗也。欧阳文忠公尝病其夜半非打钟时。盖公未尝至吴中,今吴中山寺,实以夜半打钟。”宋陈岩肖《庚溪诗话》:“《六一居士诗话》谓‘句则佳矣,奈半夜非鸣钟时。’然余昔官姑...
《柳子厚墓志铭》 唐文篇名。韩愈作。清吴楚材、吴调侯曰:“子厚不克持身处,公亦不能为之讳,故措词隐跃,使人自领,只就文章一节,断其必传,下笔自有轻重。”(《古文观止》卷八)近人高步瀛云:“史以党王叔文为子厚罪,后人不察,几以子厚为失身比匪者。...
《柳州罗池庙诗》 诗歌篇名。唐韩愈作。今人止水《韩愈诗...
《桃园结义》 选自《三国演义》第一回。明罗贯中作。清翟灏《通俗编》说:“《三国志·关羽传》:‘先主与羽、飞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又,羽谓曹公曰:‘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按:世俗‘桃园结义’之说,由...
《梅花岭记》 散文篇名。清全祖望作。梅花岭在江苏省江都县广储门外,明代州官吴秀疏通河流,堆土成岭,因树以梅,故名。明末,民族英雄史可法于扬州殉难后,其衣冠即葬于岭上。近人王文濡《清文评注读本》说:“阁部就义,舆论不一。谢山去史不远,见闻较确...
《梦天》 诗歌篇名。唐李贺作。清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黄尘清水三山下’二句)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俱在海中。今视其下,有时变为黄尘,有时变为清水。千年之间,时复更换,而自天上视之,则犹走马之速也。……九州辽阔,四海广大,而自天上视之,...
《梦江南·兰烬落》 唐词篇名。皇甫松作。清王国维评此词:“情味深长,在乐天、梦得上也”(《人间词话》)。近人俞陛云说:“语语带六朝烟水气也。”(《唐词选释》)今人夏承焘以为‘闲梦’二句,若作为一首七绝的后半首,是韵味无穷的好诗,但作为[梦江南],...
《楚两生行(并序)》 诗歌篇名。清吴伟业作。“两生”,指苏崑生和柳敬亭。因两人都生于楚地,故称楚两生。柳敬亭善于说书,苏崑生擅长唱曲,是明末两位著名的艺人。清永瑢、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说:“其(吴伟业)少作大抵才华艳发,吐纳风流,有藻思绮合、...
《楚狂接舆》 散文篇名。选自《论语·微子》。题目是后人所加。宋朱熹《论语集注》说:“接舆,楚人,佯狂辟世。夫子时将适楚,故接舆歌而过其车前也凤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接舆以比孔子,而讥其不能隐为德衰也。来者可追,言及今尚可隐云……孔子下车,盖欲...
《樊迟学稼》 散文篇名。选自《论语·子路》。题目是后人所加。宋朱熹《论语集注》说:“杨氏曰:‘樊须游圣人之门,而问稼圃,志则陋矣,辞而辟之可也。待其出而后言其非,何也?盖于其问也,自谓农圃之不如,则拒之者至矣。须之学疑不及此,而不能问。不能...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乐府诗篇名。魏武帝曹操作。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卷三说:“此盖孟德晚年所作。前伤大化之有尽,而后冀天年之可延也。神龟之寿,而有尽时,腾蛇能兴雾,而其没也,亦为土灰,天下安有灵长之物乎哉!惟英雄气概,老当益壮,不肯与物...
《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词篇名。李清照作。宋张端义说:李清照“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已自工致。至于‘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气象更好。后叠云:‘于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江一对荆宣王问》 散文篇名。选自《战国策·楚策一》。题目是后人所加,一作《狐假虎威》。江一,亦作“江乙”、“江尹”,初仕魏,后仕楚,多次与楚将昭奚恤辩难。此事汉刘向《新序·杂事二》有记载,末有“故人臣而见畏者,是见君之威也,君不用,则威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