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花吟(黛玉)》

2019-05-22 可可诗词网-红楼梦诗词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 葬花吟(黛玉)》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柔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2)。闺中女儿惜春暮(3),愁绪满怀无处诉;手把花锄出绣帘(4),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5);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有谁(6)?三月香窠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7)!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8)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落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9);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10);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奏,知是花魂与鸟魂(11)?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12);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13)?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14);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15)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16)?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17),花落人亡两不知!


【注释】

(1) 葬花吟:黛玉“哭花魂”的第二天,是农历芒种节,民间习俗在这日送花神,大观园的姐妹们、丫鬟们,还有戏班的女孩们都在园中玩耍,好不热闹,独不见黛玉。其时黛玉在山坡那边往日葬花的地方收拾落花进行掩埋,《葬花吟》便由此吟出。

(2) “柔丝”二句:柔丝,蔓藤细弱的藤丝。软系(jì),藤丝轻弱地系住飞落的花。飘春榭,在亭台上飘动。春榭(xiè),亭子、亭台(春字没什么实质意义,如在秋季即称秋榭)。落絮轻沾,飘落的柳絮轻轻地粘住飞扬的落花。扑绣帘,(柳絮粘住落花)飞扑到闺房的窗帘上、门帘上。

(3) “闺中”句:闺中女儿,黛玉自指。惜春暮,惋惜春天将完了。

(4) “手把”句:手拿花锄走出闺房门。把,执、持,即拿起、拿着的意思。绣帘,代指闺房门。

(5) “柳丝”二句:榆荚,榆树结的果实。自芳菲,意谓杨柳青青、榆树结的果实饱满,只管自己长得好(对桃李凋谢没有同情心)。芳菲,形容花草美盛芳香,这里指长势好。桃飘与李飞,桃花与李花凋谢随风飘飞。

(6) “明岁”句:明岁,明年。闺中,指黛玉的闺房。知有谁,知道有谁,意思是不知道有谁住在这闺房中。

(7) “三月”二句:香窠,对燕巢的美称。垒成,筑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指燕子对黛玉太无情(太无同情心),句意与“柳丝”二句同:只管自己恩恩爱爱、快快乐乐,双双飞进飞出,不管人家孤独寂寞、哀怨悲愁。燕子双栖,犹人之有伴侣,故称“燕侣”。萧统《锦带书·林钟六月》:“九万里之孤鹏,权潜燕侣。”后多用于喻指夫妻。

(8) “明年”二句:花发,桃李等花又开放了。啄,燕子又回来衔泥啄花修缮燕巢。不道,没想到。道,料,想。曹松《南海旅次》诗:“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人去梁空巢也倾,人(黛玉自指)离去了(死了),燕巢也倾倒了,只剩空荡荡的屋梁(形容那时的凄凉景象)。

(9) “杜鹃”二句: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布谷鸟,啼声如呼“不如归去”,极凄厉;又传说杜鹃啼一声吐一口血,故在诗词中常用来渲染悲凉环境、心境。无语,指杜鹃啼完了,血也吐尽了。荷锄,扛着花锄。掩重门,把内外的门都关上。重门,多扇门。

(10) “怪侬”二句:怪,奇怪,惊讶。侬,我。李白《秋浦歌》诗:“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底事,什么事。底,何,什么。杜甫《可惜》诗:“花飞有底急?”白居易《早出晚归》诗:“自问东京作底来。”怜春,爱惜春的到来。恼春,恼恨春的离去。

(11) “知是”句:知道是花魂还是鸟魂,意谓不知道是花魂还是鸟魂。与,和、及。这里在花魂、鸟魂中选一,作“还是”、“或是”解。

(12) “花魂”二句:花魂离去,鸟魂毕竟难把她挽留,鸟儿无言表示,花儿也害羞不语。花魂、花儿,黛玉自喻。鸟魂、鸟儿喻指宝玉。为什么说鸟儿无言表示?黛玉葬花的直接起因是最近一次“闭门羹”误会,而这次误会还没解开,宝玉尚未向黛玉说明情况。总,毕竟,到底。

(13) 香丘:美人的坟墓,这里指花冢。

(14) “未若”二句:未若,不如。锦囊,即锦袋,彩绸做的袋子。艳骨,美人的骨,这里是对凋谢死去的花的美称。一抔净土,一捧洁净的土。抔(póu),双手捧。“一抔土”,引申为坟墓。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氏檄》:“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这里指花冢。掩风流,掩埋风流。风流,指落花,意谓落花曾是娇美、杰出的花。

(15) “不教”句:不教,不使,不让。污淖(nào),污浊烂泥。

(16) “尔今”二句:尔,你。未卜,料不到。卜,预料。

(17) “试看”三句:红颜老死、红颜老,都是喻指闺中女儿死了。红颜,美艳女子的红润脸色,引申指年轻美貌的女子。老(了),死亡。《红楼梦》第十五回:“以备京中老了人口,在此停灵。”

【译文】

花儿凋谢了,落了一地,被风吹得满天飞舞;红颜褪尽了,芳香断绝了,可是有谁能来怜惜?有的落花飘到了亭台上,被藤丝系住任凭风儿吹摆;有的被飞扬的柳絮粘住,一起扑向闺房的窗帘上、门帘上。闺中女儿惋惜春景已残暮,满腹愁情无处诉说,一手拿起花锄、一手提了花篮步出闺房;忍痛在铺满落花的地上反复来回踏着,把落花收集起来埋葬到花冢。

杨柳青青、榆树的果实结得饱满,它们只顾自己生长、吐露芬芳,哪管桃花、李花凋谢飘零。桃花、李花到了明年能再度开放,明年闺中不知道还有谁来居住?暮春三月燕子在屋梁上把香巢筑成了,面对闺中满怀愁情的女儿,双双对对飞进飞出,真是太没有同情心了!到了明年花开时节,燕子会回来衔泥啄花再把香巢修缮,却没想到这里人已亡故,燕巢倾毁,唯剩空空屋梁。

一年三百六十天,可恨那些风如刀、霜似剑的恶劣天气严加逼迫;明媚春光、艳丽花儿能维持多少日子,花儿一旦凋谢飘零就难以寻觅。这真是“花开易见落难寻”,台阶前愁坏了葬花女:独自一人手把花锄暗暗地伤心落泪,泪珠洒上空荡荡的枝头化成点点血痕。听那杜鹃啼鸣忽然停下来了,想必血已滴尽而无声,黄昏降临,还是收拾起花锄、花篮回去吧,将闺房的里外门都关上;把青纱灯笼点上,让四壁生亮,早点上床休息,好使心情稍转舒畅,只是担心春寒落夜雨,冷雨敲打着门窗,被寒、身寒、心更寒,反使愁上又添愁、愁更深!

请不要惊讶我为什么事竟会这样地悲愁伤神,我是一半为爱春、一半为恨春:爱春忽然来到,恨春忽然离去,来到时含情无语,离去时也悄无声息。昨夜庭院外奏响悲凉的歌曲,不知道是花魂归去留音,还是鸟魂送别歌吟?花魂归去,鸟魂毕竟难把她挽留,然而鸟儿再无言语表示,花儿也含羞难以启齿;我愿意今日生出一双翅膀,随花魂飞到天的尽头。但是,天的尽头啊!哪儿有美丽芬芳的花冢?不如让我用锦袋收起落花,用一捧干净的泥土筑一个花冢,掩埋了这一世美貌杰出的落花,她生来纯洁无瑕,归去也要干净清白,绝不能让她陷进污浊的烂泥沟渠。

生前美貌杰出的落花啊,你今日死去有我来收葬,我不能预料自己在哪一天身亡?我今日葬花被人们嘲笑为愚痴,以后哪年我死了收葬我的又是谁呢?看着春景残暮、花儿渐渐凋谢飘落,也就是闺中女儿红颜衰老死亡之时,一旦春光殆尽,花儿凋谢完了,闺中女儿也死了,那时闺中女儿、花儿两不知,再也不会相互怜惜了!

【鉴赏】

黛玉伤春葬花,泣血歌吟“葬花辞”;《葬花吟》婉约凄美堪称千古绝唱

前面在鉴赏宝玉《四时即事诗》时说到,要注意倒叙写法。现在读黛玉《葬花吟》及其前后情节,我们再回过头去看《四时即事诗》第一首《春夜即事》诗,不是就可以加深理解了吗?

满园兮芳菲,沁我心扉者谓谁?满目兮佳丽,属我心意者谓谁?

一对倾心相爱的恋人,总是希望对方快乐、幸福,如果一方不快乐、有委屈,另一方总是牵肠挂肚,疼之、惜之,恨不能代替对方受委屈。黛玉一边葬花,一边“哭的好不伤感”,宝玉“一面想,一面煞住脚步”,听她哭道。开始以为是哪个丫鬟受了委屈,多情公子宝玉已经心生同情,听到后来分明是黛玉,岂是“心生同情”能表明他的心情?而是痛之、惜之了。当听到黛玉哭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时,又岂是“痛之、惜之”能表明他的心情?宝玉已经“痛倒在山坡之上”,痛哭起来。后又得知昨夜黛玉关心他来看望,却吃了他的闭门羹,就在他的大门外,在风寒露冷的夜里,独自一个人伤心地哭泣,“受了多么巨大的委屈”,又岂是痛哭几声、自责几句“该死,该死”,就能表明他的心情?只有入骨入髓方能形容他的心情之万一:“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宝玉《四时即事诗》中的《春夜即事》诗,无疑是针对这次大误会,以及后来不久发生的“摔玉砸玉”大误会而写的,抒发的即是对黛玉入骨入髓的情爱。这也证明了我说的:宝玉、黛玉闹一次误会,对两人都是一次精神折磨,而解开一次误会又都是一次情感的更加靠拢,情爱的更加提升。

注释、翻译黛玉《葬花吟》,花了整整一星期时间。着手翻译《葬花吟》,又一次反复阅读前后章节内容,仔细揣摩曹雪芹的用意、林黛玉的心情,对《葬花吟》更是进行了十分认真的研读、推敲——不但在整首诗的内容上,而且在段落上、遣词造句上,甚至在用字上。我首先觉得称《葬花吟》比称《葬花辞》恰切。传统上一般称这首诗为《葬花辞》,这是从作家曹雪芹的角度命名的,我称之为《葬花吟》,是从葬花人林黛玉的角度命名的;前者是名词性结构,是静态的,后者是动词性结构,是动态的。打个比方,《葬花辞》是一篇文章,而《葬花吟》是一出戏剧——看戏剧当然比读文章直观、生动、真切多了。称之为《葬花吟》也符合实际情况:当时黛玉一边葬花,一边“哭的好不伤感”,宝玉“一面想,一面煞住脚步”,听她哭道——黛玉分明是一边哭泣一边吟咏“葬花辞”。

还有一些地方我和传统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例如“冷雨敲窗被未温”句,传统的理解为实指下雨。我的理解正好相反:是虚指,是黛玉恐怕下雨。当时黛玉正在葬花(实际上整首诗是在葬花时一气吟咏完成的),因黄昏到了,打算回闺房休息,但并未真正回闺房,“冷雨敲窗”句之后,黛玉还在一边葬花一边吟咏,所以是一种担忧、恐怕下雨的心理。又例如:“花魂鸟魂总难留”,传统的理解是,花魂与鸟魂都归去(死亡),都难以挽留。我的理解是,花魂归去,鸟魂毕竟难把她挽留;花魂、花儿是黛玉自喻,鸟魂、鸟儿可以理解为喻指宝玉。

为了便于读者朋友对黛玉《葬花吟》的理解,我将整首诗分成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悲春。花谢花飞暮春景象引发黛玉悲春。就在昨夜,黛玉好心去看望宝玉,却被晾在门外,受了莫大的委屈,独自悲伤哭泣,连周围的花儿、鸟儿都被深深地感动了,情景十分凄婉、悲切。从写作上看,这也是为今日黛玉葬花作铺垫:本来就多愁善感的黛玉,看到落花满地的残败景象,愈加为昨夜被冷落在怡红院大门外而感到委屈,很自然地引发满腹的悲春愁情,因而泣血吟咏“葬花辞”,此情此景就显得格外的凄婉、悲切。

第二层次:悲己。一个人心境不佳时,会觉得周围的景色也暗淡,何况满目落花暮春衰败景象,这使本已满腹愁情的黛玉引起悲己。黛玉不免想起自己父母双亡的悲惨身世、“现在他家依栖”的孤苦无助处境,想起恋爱不遂心的心事。黛玉以落花自喻,多愁善感的性格促使她进一步想到落花待到明年还会再发,而自己这朵“落花”将是一去不复还,“人去梁空巢也倾”,明年这个时候,潇湘馆内住着的不知道是谁。其情其景凄婉、悲切加深了一层。

第三层次:哭花。想到“人去梁空巢也倾”,多愁善感的黛玉此时已无法控制住悲哭。她哭花儿在风刀霜剑严相逼下,明媚鲜妍不长久,哭花儿一朝凋谢就难寻觅。黛玉既以落花自喻,落花的命运即是自己的命运,甚至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滴滴泪珠滴滴血痕,从今往后冷雨寒夜再难入睡,此情此景凄婉、悲切又大大加深了一层。

第四层次:哭己。黛玉哭罢花儿又哭自己——事实上哭花儿与哭自己无法分清。“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指花儿处境艰难,又暗指而且更多的意思指自己处境艰难。她哭花儿明媚鲜妍能几时,就是哭自己红颜易老。她哭花儿和鸟儿的关系:花儿和鸟儿彼此有情,可是鸟儿再无言语表示,花儿也含羞难以启齿。这是说她和宝玉相恋,可是宝玉一次次给她受委屈!她哭自己还是随花儿一同飞到天尽头,寻找一座香冢,作为自己的归宿地;她又哭自己怎奈没法生出一双翅膀,无法随花儿一同飞到天尽头,那么就像用一捧净土掩埋落花一样,让自己也掩埋在净土之中,好保持生来高洁无瑕的本质,也强于忍受这风刀霜剑的严相逼迫,强于遭受委屈精神倍受折磨!黛玉哭自己,其情其景凄婉、悲切,令人唏嘘感慨,不由得洒下同情之泪。

第五层次:谁葬?黛玉继续哭自己:虽然想好了“质本洁来还洁去”,可是由谁来收葬自己呢?落花呀,你尚有幸由我来收葬,我的命运真不如你呀,宝玉是指靠不上了,没有一个亲人能来收葬我!我活着时,我和你花儿还能相互怜惜,一旦春光殆尽,“花落人亡两不知”,我和你花儿再也不能相互怜惜了!黛玉“葬花辞”吟咏完,也是泣血完毕,此情此景凄婉、悲切令人不忍卒睹!

可以想见,曹雪芹写黛玉《葬花吟》,用上了自己坎坷命运积累的血泪,更用上了自己骨子里、血液中天生的对于遭受封建专制制度“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广大女子的关爱和同情,调动了许多艺术创作手段——比喻、想象、拟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现实与浪漫相结合等,写尽了黛玉的身世命运、现时处境,写尽了她追求美好爱情、美好生活,写尽了她性格敏感、多愁多思,写尽了她饱受精神折磨、内心充满忧伤痛苦……宋代词坛上曾有豪放、婉约两大派。豪放一派如苏轼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婉约一派如柳永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为小说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红楼梦》中出现的诗词数量之多,是古典小说中少有的。纵观这么多的诗词,其“派别”应该属于婉约派,这主要是由《红楼梦》的整体构思及宝玉、黛玉等众多人物形象的设计所决定的。黛玉《葬花吟》这首长诗可以说是小说中婉约诗词的代表作。后面的《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桃花行》都是《葬花吟》的姐妹篇,但还是应该把《葬花吟》排在首位;《芙蓉女儿诔》也是杰出诗篇,但壮美,而《葬花吟》纯凄美,二者不同。《葬花吟》可以说是超过前人的婉约诗词之千古绝唱!对于这么一首在《红楼梦》中堪称“经典”的婉约诗作,当初高人脂砚斋评《红楼梦》时,就曾反复阅读该诗,被它的“凄楚感慨”所深深打动,弄得“举笔再四,不能加批”。今天我在这里写鉴赏,对上面几首诗都是很顺利写出来的,而对这首《葬花吟》却是思之再三,竟一时不能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