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诗》

2019-05-22 可可诗词网-红楼梦诗词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回头诗》捐躯报国恩,未报身犹在(2)

捐躯报国恩,未报身犹在(2)

眼底物多情,君恩或可待(3)

【注释】

(1) 回头诗:也称题头诗。古代小说中,中长篇在回头、短篇在篇头题上一首诗词,或写上一段话,是普遍现象。作用大致有三点:由某一事物或某个人引入正文;概括正文内容;表明作者的旨意。此首回头诗的作用有点“特殊”,更多的意味是表明作者的旨意。

(2) “捐躯”二句:捐躯,献出自己的生命。报国恩,报答国家(实际指朝廷)的恩情。薛家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一,也是“书香继世之家”。薛父早死,兄长薛蟠“在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所以宝钗说朝廷对薛家有恩。未报身犹在,尚未报答皇恩,但人还在。

(3) “眼底”二句:眼底,眼里,这里是全都看在眼里的意思。物多情,世事多变化。君恩或可待,承接第一、二句意思,是“报答君恩或可待”。宝钗随母兄来京都投奔贾府,有候选入宫的打算。君恩,皇恩。或可待,指候选入宫或许可以期待(实现)。

【译文】

我要是个男儿,定当为国出力,甚至献出生命,以报答皇恩;怎奈我是个女儿身,无法实现夙愿。但我尚是个闺阁千金啊,凭我的出身门第,和我的天生丽质,还是可以酬谢皇恩的。不管世事如何变化,我期待着候选入宫,报答皇恩或许会实现。

【鉴赏】

此首“回头诗”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打开薛宝钗心扉看清她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

《红楼梦》第四回中薛宝钗出场,“回头诗”就是写她的。薛蟠打死冯公子犯了命案后,“便带了母妹竟自起身长行去了”,即到京都投奔贾府。他离家长行,原定“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为到京都亲自料理生意上的事宜,实质为“京都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待选”何意?就是候选入宫。因为皇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在仕宦名家中挑选人才型美女入宫。宝钗出身门第等各方面条件都具备,所以薛蟠有“送妹待选”打算。曹雪芹虽没有写到宝钗的想法(愿意不愿意),但“回头诗”作了最明确的回答:宝钗愿意,并且非常坚决。

短短一首五言绝句,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一)表现出宝钗的悲壮夙愿。宝钗要是个男儿,不会呆在家中,或投军战于边关沙场,或当官立于明镜之下,为国出力,即使战死疆场,或因公殉职,也在所不惜,以报答朝廷对薛家的隆恩。(二)表现出宝钗的宏大志向。宝钗虽是个女儿身,但现在报答皇恩的机会来了,皇上要从仕宦名家中挑选淑女入宫,衡量一下,自己的门第、年龄、容貌、资质等各方面条件都符合,于是立下了宏大志向:候选入宫。(三)表现出宝钗的期盼心情。宝钗立下候选入宫的志向是坚决的,不管世事如何变化,她都不会动摇;期盼着、等待着候选入宫的那一天到来,宏大志向如愿以偿,可以亲自报答皇恩!

此首“回头诗”有着丰富的潜台词,寓有深刻的思想,它像《西江月二首》创新巧妙地塑造了反封建、叛逆者贾宝玉的雕像一样,也创新巧妙地塑造了“这一个”薛宝钗的雕像。她内心的秘密,以及由此而影响到她的性格、气质、为人处世等特点都表现出来了。但是大概因为有的《红楼梦》版本上未收此首“回头诗”,又因为第四回之后再也未提“候选”事——不提是曹雪芹的聪明做法,重复提起没有必要,若说选上了就没有尔后的故事了,若说选不上又会降低宝钗的形象—— 给一些红学专家、学者造成了错觉,认为它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实际上此首“回头诗”非常重要,甚至是关键性的,它是我们打开薛宝钗心扉看清她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为什么“薛宝钗与林黛玉争夺贾宝玉”之说,几乎成为定论?为什么看不到或回避薛宝钗与林黛玉结成了知心朋友?以及在对一些有关情节的理解上说不清,或牵强附会,或出现较大偏差,恐怕与忽视此首“回头诗”大有关系。举例来说,如对元妃省亲第一次大观园诗会上宝钗作的《凝晖钟瑞》诗的理解;对海棠诗社成立后菊花诗会上宝钗作的《忆菊》诗的理解;对在行酒令时黛玉无意中说了《西厢记》、《牡丹亭》上的话,过后宝钗“审问”她,推心置腹交谈中说到的“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更好了”等话的理解;对提亲时她是那样受委屈而默默地流泪(此为高鹗所写)的理解,一般都不会与此首《回头诗》结合起来进行。

总之,薛宝钗雍容高贵、端庄典雅的气质风度,温和敦厚、不骄不矜的性格特点,知书达理、谦恭容人、善解人意的为人处世态度,都与她潜意识里的宏大志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