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4〕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襟。〔5〕
〔1〕《蜀相》咏三国时代蜀国丞相诸葛亮。杜甫于肃宗上元二年春游成都诸葛武侯祠,写下这首七律。
〔2〕“丞相祠堂”二句:“丞相”一本作“蜀相”。诸葛祠在成都西南二里。锦官城,成都的别称。以问句起篇,下句自答,以设问应答的手法起篇,说明诸葛祠的所在与外部景色特征。柏森森,形容柏树浓密。
〔3〕“映阶”二句:写祠堂内部景色:绿草映衬着台阶,自成春色;黄莺藏在绿叶之间,空有好音。写祠内环境幽静,游人稀少,以“自春色”、“空好音”来显示它的冷落。
〔4〕“三顾”二句: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统一天下的大计,并邀请他出山相助。两朝开济,诸葛亮辅佐刘备做皇帝,开创基业,刘备死后他又辅佐刘备之子刘禅做皇帝,全面处理国务,济世宁成,两朝元老,一片忠心。
[5]“出师”二句:写诸葛亮出师未捷,为之感叹。诸葛亮为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五次出兵伐魏,都无功而返,蜀汉建兴十二年率大军六出祁山,与魏司马懿对峙渭水,凡百余日,秋八月,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郿县西南)。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统一事业未能完成而离开人世。“沾襟”,一本作“满襟”。
这首凭吊武侯祠的七律,前四句写武侯祠的地理位置和景象,起语萧散悲凉,次句“柏森森”,托意深远。次联写祠之冷落,入“自”字、“空”字,凄清之极。后四句概括武侯一生功业与人品:“三顾”、“两朝”、“出师未捷”见其经历,“天下计”见其匡时雄略,“老臣心”见其报国苦衷,“身先死”见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笔简劲。《杜诗详注》说:“结作痛心酸鼻语,方有精神,宋宗简公归殁时诵此二语,千载英雄有同感也。”历代评家都认为此诗是七律正宗,它不仅全合近体格式,而且悲壮沉郁,开阖顿转,一字一泪,言有尽而意无穷。
〔1〕《蜀相》咏三国时代蜀国丞相诸葛亮。杜甫于肃宗上元二年春游成都诸葛武侯祠,写下这首七律。
〔2〕“丞相祠堂”二句:“丞相”一本作“蜀相”。诸葛祠在成都西南二里。锦官城,成都的别称。以问句起篇,下句自答,以设问应答的手法起篇,说明诸葛祠的所在与外部景色特征。柏森森,形容柏树浓密。
〔3〕“映阶”二句:写祠堂内部景色:绿草映衬着台阶,自成春色;黄莺藏在绿叶之间,空有好音。写祠内环境幽静,游人稀少,以“自春色”、“空好音”来显示它的冷落。
〔4〕“三顾”二句: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统一天下的大计,并邀请他出山相助。两朝开济,诸葛亮辅佐刘备做皇帝,开创基业,刘备死后他又辅佐刘备之子刘禅做皇帝,全面处理国务,济世宁成,两朝元老,一片忠心。
[5]“出师”二句:写诸葛亮出师未捷,为之感叹。诸葛亮为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五次出兵伐魏,都无功而返,蜀汉建兴十二年率大军六出祁山,与魏司马懿对峙渭水,凡百余日,秋八月,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郿县西南)。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统一事业未能完成而离开人世。“沾襟”,一本作“满襟”。
这首凭吊武侯祠的七律,前四句写武侯祠的地理位置和景象,起语萧散悲凉,次句“柏森森”,托意深远。次联写祠之冷落,入“自”字、“空”字,凄清之极。后四句概括武侯一生功业与人品:“三顾”、“两朝”、“出师未捷”见其经历,“天下计”见其匡时雄略,“老臣心”见其报国苦衷,“身先死”见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笔简劲。《杜诗详注》说:“结作痛心酸鼻语,方有精神,宋宗简公归殁时诵此二语,千载英雄有同感也。”历代评家都认为此诗是七律正宗,它不仅全合近体格式,而且悲壮沉郁,开阖顿转,一字一泪,言有尽而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