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衣(秦风)

2019-07-03 可可诗词网-古典文学作品精注 https://www.kekeshici.com

        
        岂曰无衣〔2〕?与子同袍〔3〕。王于兴师〔4〕,修我戈矛〔5〕,与子同仇〔6〕!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7〕。王于兴师,修我矛戟〔8〕,与子偕作〔9〕!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10〕。王于兴师,修我甲兵〔11〕,与子偕行〔12〕!

        〔1〕这是一首军歌。在西戎犯边时,秦国民众表现出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本诗是《秦风》的第八篇。
        〔2〕岂曰:岂能说。无衣:指缺少军衣。
        〔3〕子:你,指从军战友。袍:战袍。
        〔4〕王:指秦王。兴师:发兵打仗。
        〔5〕戈、矛:都是长柄兵器。戈,平头而旁枝有锋刃。矛,头尖锐,直锋。
        〔6〕同仇:共同对敌人。
        〔7〕泽:同“��(ze)”,贴身内衣。
        〔8〕戟(ji):长柄兵器,有分枝锋刃。
        〔9〕偕作:一齐奋起去作战。
        〔10〕裳:下裳,指战裙。
        〔11〕甲兵:盔甲兵器。
        〔12〕偕行:同行,一同出发,齐赴战场。
        当时秦国地处西陲,邻近的游牧民族戎狄时常侵犯,所以全民有反抗侵略的尚武精神。这首军歌表现了民众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精神。吴闿生《诗义会通》评曰:“英壮迈往,非唐人出塞诸诗所及。”起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陈继揆《读诗臆补》评:“开口便有吞吐六国之气,其笔锋凌厉,亦正如岳将军直捣黄龙。”诗中“同袍”、“同泽”,两千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军人的相互称谓,以“袍泽”之义提倡同仇敌忾和战友间的互助友爱。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