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宪派对清政府态度的改变
清政府搞预备立宪的直接目的是要安抚和笼络立宪派,借以稳定国内的政治形势,以便集中力量镇压和防范革命党。......
清政府对请愿运动的分化和镇压
清朝统治者估计到轰轰烈烈的请愿运动,很难靠一纸上谕平息下去。它一面确定对以后的请愿实行镇压,一面立即着......
1910年的三次请愿运动
1909年10月,各省谘议局同时开幕(新疆除外)。立宪派的活动分子差不多都成了谘议局议员,他们觉得具备了不同以......
资政院与弹劾军机案
1909年8月,清廷公布了《资政院章程》全案,对前订的选举一章做了很大的修改。原订院章规定钦选议员共一百二......
谘议局的设立及其与督抚的矛盾
从1909年3月起,各省陆续开始选举谘议局议员。谘议局的全部筹备及选举活动都在督抚的直接监督下进行。朝廷曾......
日益加深的财政危机
政治上日益孤立的清政府,又遇到极端严重的财政困难,这就更加深了它的统治危机。 清政府陷入财政困难,一个重......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加剧
清朝统治者假借“预备立宪”的名义,谋求中央集权,以巩固其摇摇欲坠的统治。这种反动方针不但遭到立宪派的反......
1907年—1908年的国会请愿运动
在官制改革中,清朝统治者完全回避了国会与责任内阁的问题,毫无开放政权的意思,这是立宪派最感失望的。他们......
立宪派对官制改革的不满和批评
清廷于发布预备立宪诏书的第二天,就下令进行官制改革。表面看来,似乎对改革的态度相当积极。实际上,它是基......
宪政讲习会及其他立宪团体
宪政讲习会,又称宪政公会,是杨度与熊范舆等于1907年夏在日本东京创立的。 杨度(1875—1931)字皙子,湖南湘潭......
政闻社
政闻社是梁启超等人于1907年在日本组织起来的。1906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后,流亡在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都很......
预备立宪公会
预备立宪公会,是国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一个立宪团体。 该会于1906年12月16日(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一日)在......
收回路权斗争的日益激化
当全国收回路权的风潮正在澎湃进行的时候,清政府一方面筹备立宪,借以拉拢资产阶级上层绅商;一方面为解决财......
收回苏杭甬路权的斗争
当各地收回矿权运动方兴未艾之时,全国收回路权的斗争也迅速高涨起来。如苏杭甬铁路废约自办,滇越铁路、广九......
各省收回矿权的斗争山西收回福公司霸占的矿权
在全国各地收回矿权的斗争中,山西人民收回盂、平、泽、潞各属矿权的交涉时间最久,影响深远。 自同治年间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