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国将亡必多制。

    (昭公六年) 趋于败亡的国家,经常是朝令夕改,迁变无常。 “老子”说:“天下多忌讳,民弥弥贫,民多利器,......

  • 恃险与马之不可以为固也。

    (昭公四年) 仅依赖地形的险要和兵员的充足,这个国家是不会巩固的。 国家安定强因的基础在于道义。......

  • 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昭公五年) 为政的人,对替自己办理私事的人予以嘉奖,或为自己的私怨而惩罚人,都是有违治道的。赏罚要站......

  • 敬无灾

    (昭公三年) 有恭敬的心是避免一切灾害的良方。......

  • 发短,而心甚长。

    (昭公三年) 年纪越大头发就越容易脱落,但他的阅历识见却更为深邃。......

  • 凶人不终命也。

    (昭公二年) 凶残暴戾的人,很少有善终的。......

  • 非宅是卜,唯邻是卜。

    (昭公三年) 不要为造房子坐向或动工的时间去问卜,应该为是否选到好邻里而问卜,也正是里仁为美的道理。 古......

  • 公事有公利,无私忌。

    (昭公三年) 做公家的事,要以公家的利益为本。不能因自己的便易,把事情弄坏。 “私忌”是个人的利益。......

  • 不义而强,其毙必速。

    (昭公元年) 违背道义而能强盛的国家,一定很快的趋于败亡。 强盛一定要基于道义,才近正道。此说引申于个人......

  •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襄公三十一年) 老百姓所希望的,上天一定会顺从满足他们。 此说和现在的民主思想不谋而合。......

  • 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

    (襄公三十一年) 政府约束人民,不令批判政治得失,好象把泛滥的河川暂时堵塞。一旦河堤崩溃,对人的伤害一......

  • 人心之不同也,如其面焉。

    (襄公三十一年) 人心的不同就像每个人的面孔一样,个个都不相同。......

  • 视躁而足高。

    (襄公三十年) 观察事物,态度轻率。走路时,趾高气扬。这种人一定会失败的。......

  • 礼国之干也。

    (襄公三十年) 对一个国家而言,礼的重要性就像人的骨干一样。......

  • 君子屡盟,乱是用长。

    (襄公二十九年) 国君一旦与人结盟,就要努力遵守。如果随意更改毁盟,国家混乱亦必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