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

2018-09-17 可可诗词网-杜甫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这是诗人寓居成都浣花溪畔描写春夜雨景的诗,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此诗写于上元二年(761)春。全诗不着一“喜”字,而喜悦之意全出。首联一个“好”字, 已透出喜悦之情。“知时节”,用了拟人的手法,雨,好像知道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 便适时的下起来了。颔联进一步申足“好”字,亦用了拟人化手法,写雨“潜入夜”“细无 声”。即雨在夜晚,默默地细细地去滋润具有生命的万物。“潜入”,使人不知不觉;“润 物”,言其不居功自傲;“无声”,见其默默不求闻达。这都无疑赞美了雨的美好品质。此 联用笔,可谓体物入微。颈联将“云俱黑”与“火独明”对举,写野外之路不见,江面之水 不见,天空之云漆黑,只有远处江船渔火在闪烁,可见雨下得“好”也。尾联写想象之景, 待到天明,看到那被细雨润湿开放的春花,红艳欲滴,锦官城又是多么的美丽啊! 此联 “红湿”“重”等词,用得奇而形象鲜明。此诗前四句用流水对,写得精细而玲珑,春雨之 神韵出矣。且一除沉郁,清新自然,格律严谨,浑然一气,不见“喜”字而喜在其中矣。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 chūn yè xí yǔ 》 
    《 春   夜 喜 雨 》 
    .[ tánɡ ]. dù fǔ.
    .[ 唐   ]. 杜 甫.
    hǎo yǔ zhī shí jié , dānɡ chūn nǎi fā shēnɡ 。 
    好  雨 知  时  节  , 当   春   乃  发 生    。 
    suí fēnɡ qián rù yè , rùn wù xì wú shēnɡ 。 
    随  风   潜   入 夜 , 润  物 细 无 声    。 
    yě jìnɡ yún jù hēi , jiānɡ chuán huǒ dú mínɡ 。 
    野 径   云  俱 黑  , 江    船    火  独 明   。 
    xiǎo kàn hónɡ shī chù , huā zhònɡ jǐn ɡuān chénɡ 。 
    晓   看  红   湿  处  , 花  重    锦  官   城    。 
  •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今译】
     
    好雨呵!好雨!
     
    似懂得节气时令,
     
    正是春天万物萌生的时候,
     
    它弥漫了天空。
     
    伴随着春风的舞步,
     
    静静地、悄悄地,潜入夜色迷蒙。
     
    它滋润着万物,
     
    悄然无声。
     
    乌云笼罩着田野的小径,
     
    只有江船的灯火,还在亮着,
     
    衬得耀眼通明。
     
    明早你看到雨水淋湿的地方,
     
    应是花儿饱满沉重,盛开满城。
  •  
    【注释】

    ①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天,成都草堂建成。

    ②时节:时令,节气。当春:正在春天用雨的时候。发生:下起雨来。一说“发生”指万物。

    ③潜入:悄悄地来到,不为人觉察。

    ④“野径”二句:乌云覆盖着田野小路,上下一片漆黑。

    ⑤晓:明天早晨。红湿处:淋过雨水的花丛。花重:花因得雨水而饱满沉重的样子。锦官城:成都。
     
  •         此诗诗人所面对的客体不是充满政治色彩的时代、社会,也非日常生活闲逸萧散的篇章,诗人面对的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春雨,以及春雨所引发诗人的情怀。诗的四联写了“春雨、雨状、雨势、雨后四个可喜。一可喜由感雨而来,二可喜由听雨而来,三可喜由看雨而来,四可喜由想雨而来”。雨在这里,“既是情的诱发物,又是情的体现者”。“诗人的情状是借雨呈现出来的。雨状就是诗人的情状。”(参见拙编《中国文学宝库·唐诗精华分卷》曲世川案语。)

    【集评】 宋·刘辰翁:“解杜旧多穿凿,宋人有以三四为相业者,殊属可笑。”(《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
     
    清·仇兆鳌:“应时而雨,如知时节者。雨骤风狂,亦足损物。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杜诗详注》卷十)
     
    清·纪昀:“此是名篇,通体精妙,后半犹有神。随风二句虽细润,中晚人刻意或及之,后四句传神之笔,则非馀子所可到。”(《瀛奎律髓》卷十七)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这首五言律诗是杜甫晚年居成都草堂时所作。这时期“穷年忧黎元”的诗人,生活在乡村,和农民来往较多,他的诗也带有农村生活气息。《春夜喜雨》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春雨,对农田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不下雨,无法种植, 就谈不上收成了。特别在成都, 气候温暖, 冬天很少下雪, 春雨就更显得重要了。
     
           诗一开头就满心欢喜地赞扬一场好雨。诗人说:“好雨”好像懂得农时节气似的, 当春天正需要雨水的时候, 它便下来了。这第一联两句, 虽然只不过说这场雨下得很及时, 但诗人用一“知”字, 又一 “乃”字, 紧相呼应,将春雨拟人化,把无知觉的春雨变成有性灵的活物,就显得情趣盎然, 从而自然流露出诗人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题目是 《春夜喜雨》,夜间下雨, 人在屋里, 自然只能听雨了。颔联二句便是写听觉中的雨声: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这场雨呀, 真是毛毛细雨,可以随着一阵阵风飘来,使人不知不觉。也因为它是蒙蒙细雨,滋润着万物,连一点声响也听不到。这样的雨当然是好雨,假如雨下得太大,雨骤风狂, 要损折庄稼, 而这场雨不仅适时, 又是和风细雨, 而且在春耕繁忙季节,它又是在夜晚悄悄地下, 一点不影响人们白天下田间作业,这样的雨真是再好没有了。
     
          大概是喜情难以抑制吧, 诗人似乎不满足于室内听雨,他禁不住凭窗外望, 或者走出草堂, 来到夜雨之中, 只见: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天空没有星月, 阴云密布, 不见路影, 四周一片漆黑, 只有一星如豆的江边渔火熠熠发光。显然,诗人画的是一幅雨意正浓的江村夜景图,它告诉人们, 这场好雨看来还不会下一阵子就停呢。俗语说,春雨贵如油,而今夜这场雨或许要下到天亮,让大地润过透,让万物喝个足。这自然是大好事, 诗人自然觉得更加可喜了。
     
              杜甫对生活观察精细入微。因为这是写夜雨,下的又是毛毛细雨,所以眼所见者不可能是雨丝,只能是漆黑一团。也正因为下的是毛毛细雨,所以在那迷蒙的夜里,还能看到江中的灯火,要是大雨,一切都被雨雾笼罩,灯火就看不到了。诗人从“云俱黑”, “火独明”来着墨,逼真地描绘了细雨之夜的苍茫景色。
     
             以上从听觉和视觉方面写雨,最后诗人又想象春雨后的景象:“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诗人联想到明天天亮,雨过天晴,看这成都城更是一番景象,到处百花齐放, 那朵朵带着晶莹雨珠的花儿, 一定格外丰腴、秾艳呢! “红湿”“花重”,造语极好,用 “红湿”指带雨之花,更加明艳照人。“花重”的“重”字,涵意很丰富,色泽很鲜明,既有饱含雨水娇欲滴之态,又有色泽浓艳之意, 把经过细雨滋润的花儿写活了。
     
              读到这里,我们自然又会想到这场雨之“好”,如果不是和风细雨,而是 “雨疏风骤”,如果不是 “润物细无声”,而是 “夜来风雨声”,那么 “晓看”到的, 就只能是 “绿肥红瘦”(李清照词)和 “花落知多少”(孟浩然诗) 了。可见这 “重”字, 是对 “润物细无声”一语极好的呼应, 是对春雨的作用形象的说明。当然,城里既然“花重”,那么城外庄稼长势之好就不待言了。
     
             全诗句句赞叹好雨, 字字洋溢喜情,题目中的那 “喜”字, 在诗里没有露面,而“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       春雨绵绵,滋润万物。诗人在春夜以喜悦的心情赞美春雨,写出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诗的开头就把春雨写得那么有感情。一个“知”字,令人觉得春雨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她选择了万物萌生的时节悄悄地来到人间。“春雨贵如油”,适时而来的春雨,怎不令诗人赞美呢。
     
           次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全诗的关键,进一步写细雨在春夜随着和风默默地“润物”,给人间带来勃勃生机。在这夜深人静时,春雨无声无息地撒向大地,也许人们没有注意到她的存在,但确确实实就是由于她的滋润,春天才更加美好。“潜”字刻画了春雨有滋润万物之心,无哗众取宠之意,她是“好雨”,却并不“讨好”,这正是春雨品格高贵之处,春雨作了贡献却悄然无声,这才是令人佩服的“好”。
     
         第三联写江村夜景。从“云俱黑”,不难推测到今夜的春雨不会停息,将一直默默地下到天明。春雨润物是透彻的。
     
          尾联两句,想象天明时由于春雨的润湿,在锦官城(成都)到处花开似锦,那娇美红艳的一丛丛的花朵上还留着雨珠。这是写春雨带来叫人喜悦的成果。全诗未着一“喜”字,通篇渗透“喜”意,“喜意都从罅缝里并透”(浦起龙《读杜心解》)。
     
            “诗贵寄意”(沈德潜《说诗晬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给人以启迪:事物的变化有外因与内历。在一定条件下,外因起着重要作用。尽管绵绵春雨“细无声”,但是她却在默默地“润物”,促使事物变化。如果没有夜间的春雨,第二天清晨那一丛丛的花朵就不会那么楚楚动人。因而,有些看来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外因,不容忽视。量变的不断积累,会促使质的变化。诗中称赞的是润物的细雨,如若是“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大雨》),那娇弱的花朵则会遭到损伤,诗人也就不会“喜”了。
     
  •      这首诗深情地赞美了一场知时节的好雨,生动地描绘了春夜的雨景和雨后繁花似锦的蜀都,透露出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憧憬,是情趣健康的好诗。
     
            首联以明咏方式点出这是一场好雨。春天来了,草木萌发,需要春雨滋润; 禾苗破土,需要春雨浇洒。一句话,正当人们渴望春雨的时候,它似乎知道人们的心愿,特地殷勤而及时地赶来了。诗人运用 “设比兴以草木方人”的拟人修辞手法,赋予春雨以感情和性灵。诗人笔下的春雨写得是这样活脱生动,富有情致!
     
         颔联写听觉。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形神兼备地摹写了春雨所独具的神采风貌。当人们还没有觉察之时,它伴随着春夜的微风悄然降临,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唯有微风中的细雨,才能滋润万物,草木禾稼才能受益,足见这是一场好雨; 若是雨骤风狂,则 “亦足损物”。仇兆鳌评论此联云:“曰 ‘潜’,曰 ‘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杜诗详注》 卷十)沈德潜也极赞这两句诗能 “传出春雨之神”(《唐诗别裁》卷十)。这些都是确当的评语。
     
            颈联写视觉。诗人平视远方,郊野小路辨不清,简直是一片漆黑; 仰观天色,只见雨云密合,也是一片漆黑。就在这被黑暗包围的浓重夜色中,忽地发现停泊的江船独自闪耀着几星灯火。两句诗,诗人为我们生动地绘制出一幅绝妙的锦城春郊夜雨图。他 “以画法为诗法”,大胆设色,以黑色作为全幅画图的底色,然后借写渔火再涂上几点橙红,从而起到强烈的比衬烘染作用。这就进一步暗示了这场雨无疑是一场好雨。因为天公作美,雨意未收,看样子要下个通宵,而不是乍雨放晴。清人邵子湘深悟箇中之妙,因此才肯下 “十字咏夜雨入神” (杨伦 《杜诗镜铨》 引语) 的评语。
     
            尾联写雨后晓景,全是想象之辞。经过一夜好雨的润泽,万物发荣,特别是足以代表烂漫春色的繁花,它们缀满枝头,在初阳照耀下,闪动着五光十色的水珠,有的含苞欲放,有的蓓蕾初开,有的绽出笑脸。锦城内外,到处一团团,一簇簇,色彩是那样鲜艳耀眼,简直汇成了花的海洋。这些不都是春雨之功么! 末句中 “花重”一词,与其说是形容 “花因着雨而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倒不如把“重”字解释成色彩的浓重、艳丽更有韵味。因春花经雨,颜色总要更加鲜艳。这样,画面会更生机勃勃,意境也更明丽动人。“重”,本来就有 “色味浓厚”一义。宋人高观国 “春风剪草碧纤纤,春雨浥花红扑扑” 的诗句就是着意表现春花经雨色更浓的一例。
     
         此诗的章法很有特色。首联“便见所咏之意”,点明题面中的“春”和“喜雨”等字样;颔联承上,从听觉方面实写喜雨,落实“夜”字,全面扣住诗题,用笔比较淡;颈联由第三句“随风潜入夜”生发而来,从视觉方面虚写春雨,用笔比较浓;尾联又与第四句“润物细无声”相应,推开一层,从前三联中的“夜”写到“晓”,从“雨”写到“晴”,收到了“宕出远神”的艺术效果。真可谓字句相生,层次井然,结构细密,“一首有一首章法”。
     
             本诗语言也极精妙。就炼字而言,除 “潜”、“细”、“湿”、“重”一向为人称道,其它如 “知”、“乃”、“俱”、“独”等字,也颇准确,形象,从中可见杜甫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底和卓越才能。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