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花卿

2018-09-21 可可诗词网-杜甫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这首诗是赠给当时驻扎在成都的花敬定将军的,描写了当时成都歌舞的美妙绝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锦城的繁华景象。卿,对人的尊称。
 
     前两句写所见所闻,花卿家每天用管弦乐器奏出的轻悠和谐、美妙动听的乐声,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听得人如痴如醉;后两句写感受,惊羡赞叹:这样美妙的乐曲,只有天上的神仙那里才会有,人世间的平民百姓能听到几回呢?诗人形象地描绘了歌曲的美妙;最后一句透示出全诗的正意,对不顾国家困难和人民疾苦而天天过着帝王一般生活的官吏,给予了巧妙的讽刺和批判。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 《 zènɡ huā qīnɡ 》 
    《 赠   花  卿   》 
    .[ tánɡ ]. dù fǔ.
    .[ 唐   ]. 杜 甫.
    jǐn chénɡ sī ɡuǎn rì fēn fēn , bàn rù jiānɡ fēnɡ bàn rù yún 。 
    锦  城    丝 管   日 纷  纷  , 半  入 江    风   半  入 云  。 
    cǐ qǔ zhǐ yìnɡ tiān shànɡ yǒu , rén jiān nénɡ dé jǐ huí wén 。 
    此 曲 只  应   天   上    有  , 人  间   能   得 几 回  闻  。 
     
  • 《贈花卿》
    .[唐].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翻译】
     
    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官城每日弦乐管乐杂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乐音半荡漾锦江半响遏流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这美妙的仙曲只应该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人世间芸芸众生能得几回闻?
     
  • (1)花卿:花敬定,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牙)将。曾参加平定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刺 史段子璋之乱,手诛叛贼恃功而骄,大掠东蜀,放纵宴乐。卿:尊称。
     
    (2)锦城:成都别名,锦官城的简称。丝管:琴笛之类的弦乐、管乐,此处泛指歌舞宴乐。 日纷纷:天天纵情歌舞,不理军务。
     
    (3)江:流经成都的锦江。
     
    (4)天上有:暗指花卿的歌舞过于奢侈诞妄,不合身份。
     
    (5)几回闻:暗示他这样下去,好景不长,后果不妙。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此首小诗,明白如话,其诗意似不可仅作一层看。但首先,我 们必须承认,这是一首精美的乐曲赞美诗。
     
    “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指成都;丝管,为乐器代称;纷纷,多的样 子。是说成都府里,日日管弦,音乐时时相闻。“纷纷”二字,用了通感的 手法,用视觉效果来写听觉感受,则写足了乐声的轻扬、柔靡。不仅如此, 在诗人的感受中,这样美妙的乐声是“半入江风半入云”。好似有一半随 风飘洒在江面上,连江中的鱼儿都欲跳出清澈的水面、伴乐而“舞”了;江 边的柔柳繁花更是按捺不住,说不定早已随风轻舞飞扬了;那微泛的涟 漪,不也正和着节拍在一圈一圈向外荡漾么?那另一半乐声呢,似乎已轻 扬至云端,在蓝天回响它的旋律,在白云间自在穿梭呢! 我们常用“行云 流水”来形容曲声的流畅和谐,其美妙程度,大概也不过如“半入江风半入 云”吧!
     
    在一番具体形象的描绘之余,诗人似乎找不到更为合适的语言去形 容了,转而直接抒写感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说这样绝 妙的乐章,应该只存在于瑶池仙境啊,在凡世间又有谁能有这番荣幸,得 以“僭越”,略饱一回耳福呢!
     
    若单写乐曲,诗作即止于此,但杜甫的诗作,似绝非如此简单。我们 从两个方面可窥端倪:
     
    其一,诗题。题曰“赠花卿”,花卿何许人也?他名敬定,为成都尹崔 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叛立功,但居功自傲,骄恣不法,目无朝廷。以杜甫性 情为人,在此等人前,即使不得已略有所为,亦不当如此阿谀过当。若毫 无寄托,实难解释。
     
    其二,中国文字的双重意蕴。“天上”、“人间”为仙界凡俗的代指,也 用以指朝廷和民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可即在人间, 却不仅得闻,乃“日纷纷”,这又说明了什么?
     
    后来注家的评议让我们豁然开朗了。明杨慎《升庵诗话》说:“花卿在 蜀颇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清沈德潜 《说诗晬语》也说:“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 窃,则想新曲于天上。”
     
    清杨伦即评之曰:“似谀似讽,所谓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此等 绝句,何减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杜诗镜铨》)可见,赞乐为诗意 第一层;有所讽乃为第二层。
     
     
  •  
           这是含蓄讽刺、委婉警告不识时务将领的一首名作,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锦官城内不分昼夜,歌舞升平,演奏 乐曲,美妙缥缈,一半随风飘荡在锦江之上,一半直上白云蓝天。“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花卿僭用天子音乐,人们不禁十分惊奇:这样的曲调,本来只 在朝廷御园才能演奏,普通人间哪能听得到?这是双关语,表面上是赞美乐曲美妙, 实际是嘲讽恃功骄傲的地方将领不识时务。第一,演奏宫乐,地点场合不对。大唐 雅乐,对音乐等级有严格的规定:“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 子轩悬出入,奏承和……”花卿仅一地方牙将,竟奏朝廷礼乐,确属胆大妄为。第二, 国难未平、不合时宜。当时天下,安史之乱未定,蜀中局面不稳,战火纷纷,民不 聊生,而地方将领不饬军务,整日价浸泡在花天酒地、琴弦管乐之中,实在太不应当。 所以诗人不仅讽剌,最后就是警告了:这样不识时务,不合时宜,“能得几回闻?” 断言下场定将不妙。
     
          杜甫这首叙事小诗,委婉讽刺,含蓄警醒,非常成功,堪称经典。明朝诗评论 家杨慎说:“(杜)公之绝句百余首,此为之冠。”
     
            杜甫《水槛遣心》诗中,曾说“有余论”,《赠花卿》诗即杜甫“余论”中的 一首。我们的诗人,饿着肚子仍在关心国事和人民,生活暂时安定了,更是加倍努力。 对这位居功骄傲、花天酒地的地方将领,他赠有另一首《戏作花卿歌》,值得一读: “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用如快鹘风火生,见贼唯多身始轻。绵州副 使著柘黄,我卿扫除即日平。子章镯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李侯重有此节度, 人道我卿绝代无。”既称“绝代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东部?歌中虽然恭维他勇猛, 但仍寓讽刺忠义不足,粗鲁有加,暗含粗鲁、低俗之意。作者一再写诗相赠,一片 苦心,昭然若揭!
  •  
            这实在是一首巧妙的讽刺诗。表面看,它描写赞美了几场纷繁悦耳的人间仙乐,骨子里却委婉地讽谕了一个四川小军阀寻欢作乐的奢靡生活。杨伦评其“似谀似讽”,施补华评其“婉而多讽”。
     
          花敬定,是唐肃宗时成都尹崔光远属下的一员裨将。他居功自傲,放纵士兵在东蜀大肆掠夺;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乐曲,作威作福。对这样一个小人得志的武夫,直言斥责,那也许会遭杀身之祸,是不值得的。于是诗人运用似谀似讽、明扬暗抑的手法,写了这首七绝送给他,使对方初读则喜,再读则思,即使悟出了此中贬意,也只能作无可奈何的苦笑。
     
         你看,当日的成都城内,丝竹管弦演奏得那样热闹。高亢的乐声随着锦江上的和风飘入云霄。“日纷纷”,说明他是卜昼卜夜,无时不在享乐。两个“半入”,写得轻灵潇洒,毫不费力,真有“仙乐风飘处处闻”的样子,这怎能不使诗人发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感叹。“只应天上有”,暗指僭用了天子乐曲,于礼数是万不应该的。这样的演奏,在人间的确少有,一般人能听到几回呢?而现在却是“日纷纷”,经常出现在花卿的酒席宴间,言外之意,这不是大逆不道又是什么?诗人寄讽于谀,寓贬于褒,满怀憎恨,却写得句句是颂,处处含讽;句句似褒,处处实贬,如此深曲隐约,委婉不露,真不愧为讽刺的高手。
     
             不仅诗写得余味深婉,而且所拟标题《赠花卿》也是皮里阳秋,似谀似讽。“卿”,是西周高级官吏的名称,秦汉时有九公三卿的官职,以后历代封建皇朝均有“卿”官。后来“卿”也就成了皇帝对大臣的称谓。杜甫把品位不高的花敬定称作“卿”,似尊实贬,那讽意也是很明显的。
     
              以诗致讽、怨刺上政是我国自《诗经》以来的诗歌传统。但致讽和怨刺必须巧妙,才能达到目的,所谓“情欲信,辞欲巧”(《礼记·表记》)也。怎么才能做到“辞巧”呢?对于讽刺性质的诗,首先要做到语言含蓄蕴藉。清人潘德舆说:“凡作讥讽诗,尤要蕴藉;发露尖颖,皆非诗人敦厚之教。”(《养一斋诗话》卷三)“敦厚”云云虽是迂腐说教,但要蕴藉,忌“发露尖颖”,却是中肯之言。早在秦汉之际,人们对讽刺诗就提出过“主文而谲谏”(《诗大序》)的要求,认为“谲谏”能使“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大序》)。杜甫的《赠花卿》讽刺的是骄横的边将,假如不委婉而善讽,则其后果可知。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以似谀似讽的讽刺方法,写得谀不过分,讽不毕露,柔中有刚,棉里藏针,绝不给人以剑拔弩张之感。因此,读这一类的诗,要力求掌握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有关情事,如果不知道花敬定其人其事,很可能以为这是一首赞美古代几场成功的音乐会的诗作,这就背离了诗人美中有刺的原意。另外,在诵读的时候,更要深入品味诗中的言外之意,务必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与作者同其怒恨,这才不辜负作者的一番用心。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