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诗词简介:
此诗作于广德元年(763)春。时杜甫在梓州(今四川三台),闻叛军最后一个首领史朝义(史思明之子)自缢,其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河南、河北各地全部收复,于是,延续了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于平定,杜甫欣喜欲狂,写下这“生平第一首快诗”(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三)。官军:指唐朝军队。河南河北:唐代河南道、河北道,指今河南、山东、河北省一带。诗中描写初闻涕泪与破愁为喜,继而狂喜纵酒之情态,跃然纸上,逼真如画。全诗一气呵成,爽朗明快,一扫杜诗一贯的沉郁之气。王嗣奭云:“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仇兆鳌《杜诗详注》引)。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 wén ɡuān jūn shōu hé nán hé běi 》《 闻 官 军 收 河 南 河 北 》[ tánɡ ]. dù fǔ.[ 唐 ]. 杜 甫.jiàn wài hū chuán shōu jì běi , chū wén tì lèi mǎn yī shɑnɡ 。剑 外 忽 传 收 蓟 北 , 初 闻 涕 泪 满 衣 裳 。què kàn qī zi chóu hé zài , màn juǎn shī shū xǐ yù kuánɡ 。却 看 妻 子 愁 何 在 , 漫 卷 诗 书 喜 欲 狂 。bái rì fànɡ ɡē xū zònɡ jiǔ , qīnɡ chūn zuò bàn hǎo huán xiānɡ 。白 日 放 歌 须 纵 酒 , 青 春 作 伴 好 还 乡 。jí cónɡ bā xiá chuān wū xiá , biàn xià xiānɡ yánɡ xiànɡ luò yánɡ 。即 从 巴 峡 穿 巫 峡 , 便 下 襄 阳 向 洛 阳 。
-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 ①剑外:剑南,剑门关(剑阁)以南,指蜀中。蓟(ji)北:今河北省北部地区,安史叛军的根据地。②此句意谓初闻此意外消息,因极度高兴激动而泪流满衣。③却看:还看,再看。愁何在:哪儿还有忧愁,愁已不知何处去。④漫卷诗书:随便地卷起书籍。⑤白日:明朗的阳光。放歌:放声歌唱。⑥青春:春天。作伴:指风和景明可助行色。⑦二句预想还乡路线:由水路出峡东下,再由襄阳回到洛阳。句末原注:“余有田园在东京。”东京即指洛阳。即:就。巴峡:四川东北部巴江诸峡。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三峡之一。
- 诗歌篇名。唐杜甫作。清钱谦益《钱注杜诗》:“宝应元年十一月,官军破贼于洛阳,进收东都,河南平。(史)朝义走河北,李怀仙斩其首以献,河北平。此诗公在剑外闻捷书而作也。。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上四,闻收复而喜;下思急还故乡也。初闻而涕,痛忆乱离。破愁而喜,归家有日也。‘纵酒’,承狂喜;‘还乡’,承‘妻子’;末乃还乡所经之路。顾注:‘忽传二字,惊喜欲绝。愁何在,不复愁矣。漫卷者,抛书而起也。’黄生注:‘此通首叙事之体。剑外见地,青春见时。曰作伴者,风和景明,能助行色也。’”清浦起龙:“八句诗,其疾如飞。题事只一句,余具写情。得力全在次句,于神理妙在逼真,于文势妙在反振。
三四以转作承,第五仍能缓受,第六上下引脈,七八紧申‘还乡’。生平第一首快诗也。”清黄生说:“杜诗强半言愁,其言喜者,惟《寄弟》数首及此作而已。言愁者,使人对之欲哭;言喜者,使人对之欲笑。盖能以其性情达之纸墨,而后人之性情,类为之感动故也。使舍此而徒讨论其格调,剽拟其字句,抑末矣”(《杜诗详注》引)。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正月,史朝义兵败自缢,安史之乱基本结束,寓居四川的杜甫闻此喜讯,惊喜若狂,乃作此诗。通过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后愉快心情的抒发,表达了作者拥护平定叛乱、尽情欢庆国家重归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首联写闻捷惊喜的情状。喜国家统一,中兴有望,悲乱延多年,人民遭难,喜极悲极,老泪纵横,洒满长衫。
次联写喜悦欢畅之情:惊喜之余,回视妻儿,愁云消尽,自己再也无心伏案,草草收卷书籍,写亲人共享欢乐。三联承上启下,写足狂欢之态:开怀畅饮,引吭高歌以庆祝胜利;春日鸟语花香,景色宜人,正好还归故乡。尾联设想归乡之程:顺江东下,过巴峡,穿巫峡;登陆北行,下襄阳,向洛阳。鼓起想象双翼,预计归乡路线,历数归途地名,将喜情推向高潮。全诗风格明朗,节奏轻快,字字跳动着喜悦之情,被誉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语言明快流畅,一气贯注,如万斛泉源自胸臆间流出;用词精妙,对仗工稳,如尾联连用四个地名,不仅不嫌重复,反而更见兴奋急切之情,可谓神来之笔。明王嗣奭评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仇兆鳌《杜诗详注》引)。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鉴赏导示】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唐军收复了黄河南北的大片土地,安史之乱算是平定了。但这时成都发生兵乱,杜甫避乱寄居梓州,听到安史之乱被平定的消息,不禁惊喜若狂,在极度的兴奋之中写了这首诗。【鉴赏】这首诗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状写了诗人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回老家的喜悦之情,所以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首联第一句,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欣喜之情喷薄而出;第二句,更是这惊喜之情的直接真切的表白,“涕泪满衣裳”五个字概括得形象、具体、传神。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把惊喜之情状推向更高一个层次。“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在“却看(回头看)”中颇富深意,于“漫卷”中反增新喜,极写举家共享胜利的欢乐。颈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上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此时正好“还乡”,从而突出诗人“喜欲狂”。尾联将惊喜之情推向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含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紧承,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形成活泼流畅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准确表达了深意。【鉴赏要点】[1]名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2]叙述与抒情结合。[3]采用想象手法抒写。[4]风格豪放。
- 这首诗作于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宝应元年(762)十月,唐朝各路大军再度收复洛阳,接着又平定了河南。十一月,进军河北,叛军将领纷纷纳地归降。次年正月,史思明之子兵败自杀,延续七年零三个月的安史之乱,至此结束。诗人听到捷报后惊喜欲狂,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诗。这首诗处处体现着一个“忽”字。胜利的消息既是“忽传”“初闻”,诗人就振笔急书,使读者忽而看到剑外,忽而蓟北;忽而巴峡巫峡,忽而襄阳洛阳;忽而白首放歌,忽而又是青春作伴;忽而愁,忽而喜;忽而涕泪满裳,忽而诗书漫卷……使读者应接不暇,却又是语不离宗,处处都在体现一个“忽”字。诗的首联写诗人听到官军势如破竹,已经收复了大河南北的好消息时,不禁喜极而泣,羼杂着六七年来埋藏在心坎深处的辛酸的泪水扑簌簌地滚下来,沾满了衣裳。颔联写诗人狂喜之时的所见所作。回过头看了看妻室儿女,漫天的愁云又忽然廓清了。随随便便地把书卷都整理一番,又高兴得几乎要发狂了。颈联写诗人似箭的归心。虽已是白发老人,可“我”还要放歌纵酒,让春光作伴,正好还乡。尾联写诗人回乡的路线。我马上就准备着乘舟东下,穿过巴峡和巫峡,再直下襄阳奔洛阳。襄阳是“我”家的祖籍,洛阳有“我”家的田园,已经展示在“我”的眼前了,多么美丽的希望!尾联的这十四个字,节奏急切而热烈,写出了诗人那种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感情。
- 唐肃宗宝应元年 (762) 冬十月,唐王朝官军破贼于洛阳,进取东都,河南平。史思明之子史朝义败走河北,广德元年 (763) 春,史部幽州守将李怀仙请降,史朝义兵败至广阳自缢死,李怀仙斩其首以献,河北平。此时杜甫正寓居在梓州 (今四川三台),忽听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长达七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欣喜若狂,返家有望,于是挥笔急书,写下这首诗。首联: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写初闻 “收蓟北” 时的欣喜情态。“忽传”指消息来得突然。即突然之间,蜀中大地遍传官军收复蓟北的胜利消息,安史之乱的老巢被揭毁,七八年战乱带来的流离即将结束,真是悲喜交集,禁不住 “涕泪满衣裳”! 这是喜极而悲,悲极而喜的表现!颔联: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诗人悲喜交集之际,自然想到与自己同受战乱苦难的妻子儿女,因此回头一看,他们满脸的愁云也不知到哪里去了,而是喜笑颜开,喜气洋洋。于是,自己也无心伏案,随手卷起诗书,与家人同喜同乐。此联中的 “却看”和 “漫卷诗书”是两个连续动作,把 “喜欲狂” 的情态具象化了。以动作表情,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作用。颈联: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紧扣 “喜欲狂”,以对妻子言说的口吻,说道: 我们应该在这大好的日子里 “放歌”、“纵酒”,欢庆胜利; 我们还应以返老还童的心情,焕发青春,与青春年少的儿女一起,在这春光明媚之际,作伴还乡。这是诗人 “聊发少年狂” 的 “狂态”,表现了喜极之情。尾联: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说到 “还乡”,诗人的思想已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 “心” 已沿着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峡,再入长江出巫峡,顺流急下至襄阳,再转陆路向洛阳,回到了故乡。惊喜的感情波涛有如洪峰迭起,奔涌向前,一泻千里。全诗发自肺腑,直抒胸臆,毫不做作,一气呵成,明快自然,感情奔涌,韵律疾驰,强烈地表现了诗人乍闻胜利消息时的心情和急欲回乡的愿望。
今日更新
-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
[2018-09-28]
-
岁暮
[2018-09-28]
-
夔州歌十绝句
[2018-09-28]
-
绝句四首
[2018-09-28]
-
少年行
[2018-09-2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