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塞九首
诗词简介:诗,唐·杜甫作。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后迁居河南巩县, 系唐中叶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先后两次写《出塞》。故加“前”、“后”以示区别。《前出塞》九首。因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有感而作,意在讽刺当局的开边黩武, 但在写法上又不局于一时一事, 而是以大开大阖、高度概括的手法,用将士熟知的语言,把战争生活、将士的思想、诗人的意趣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第六首更是脍炙人口:“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前四句似谣似谚, 通俗形象, 极富民间文化的特色, 后四句慷慨陈词,直抒胸臆, 其恢宏正论跃然纸上。全诗先扬后抑, 先行辅笔, 后行主笔,于奔腾的气势中自然地流出“拥强兵而反黩武”的题旨, 以致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前出塞九首》.[唐].杜甫.其一戚戚去故里1,悠悠赴交河2。公家有程期3,亡命婴祸罗4。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5。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其二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6。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7。走马脱辔头8,手中挑青丝9。捷下万仞冈10,俯身试搴旗11。其三磨刀呜咽水12,水赤刃伤手。欲轻肠断声13,心绪乱已久14。丈夫誓许国15,愤惋复何有16!功名图麒麟17,战骨当速朽18。其四送徒既有长19,远戍亦有身20。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21。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22。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23。其五迢迢万里余24,领我赴三军。军中异苦乐25,主将宁尽闻。隔河见胡骑26,倏忽数百群27。我始为奴仆28,几时树功勋29。其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30。杀人亦有限31,列国自有疆32。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33!其七驱马天雨雪34,军行入高山35。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36。已去汉月远37,何时筑城还。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38。其八单于寇我垒39,百里风尘昏。雄剑四五动40,彼军为我奔41。掳其名王归42,系颈授辕门43。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44。其九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45。众人贵苟得46,欲语羞雷同47。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48。丈夫四方志49,安可辞固穷50。
- 《 qián chū sāi jiǔ shǒu 》《 前 出 塞 九 首 》.[ tánɡ ]. dù fǔ..[ 唐 ]. 杜 甫.qí yī其 一qī qī qù ɡù lǐ 1 , yōu yōu fù jiāo hé 2 。戚 戚 去 故 里 1 , 悠 悠 赴 交 河 2 。ɡōnɡ jiɑ yǒu chénɡ qī 3 , wánɡ mìnɡ yīnɡ huò luó 4 。公 家 有 程 期 3 , 亡 命 婴 祸 罗 4 。jūn yǐ fù tǔ jìnɡ , kāi biān yì hé duō 5 。君 已 富 土 境 , 开 边 一 何 多 5 。qì jué fù mǔ ēn , tūn shēnɡ xínɡ fù ɡē 。弃 绝 父 母 恩 , 吞 声 行 负 戈 。qí èr其 二chū mén rì yǐ yuǎn , bú shòu tú lǚ qī 6 。出 门 日 已 远 , 不 受 徒 旅 欺 6 。ɡǔ ròu ēn qǐ duàn , nán ér sǐ wú shí 7 。骨 肉 恩 岂 断 , 男 儿 死 无 时 7 。zǒu mǎ tuō pèi tóu 8 , shǒu zhōnɡ tiāo qīnɡ sī 9 。走 马 脱 辔 头 8 , 手 中 挑 青 丝 9 。jié xià wàn rèn ɡānɡ 10 , fǔ shēn shì qiān qí 11 。捷 下 万 仞 冈 10 , 俯 身 试 搴 旗 11 。qí sān其 三mó dāo wū yè shuǐ 12 , shuǐ chì rèn shānɡ shǒu 。磨 刀 呜 咽 水 12 , 水 赤 刃 伤 手 。yù qīnɡ chánɡ duàn shēnɡ 13 , xīn xù luàn yǐ jiǔ 14 。欲 轻 肠 断 声 13 , 心 绪 乱 已 久 14 。zhànɡ fu shì xǔ ɡuó 15 , fèn wǎn fù hé yǒu 16 !丈 夫 誓 许 国 15 , 愤 惋 复 何 有 16 !ɡōnɡ mínɡ tú qí lín 17 , zhàn ɡǔ dānɡ sù xiǔ 18 。功 名 图 麒 麟 17 , 战 骨 当 速 朽 18 。qí sì其 四sònɡ tú jì yǒu chánɡ 19 , yuǎn shù yì yǒu shēn 20 。送 徒 既 有 长 19 , 远 戍 亦 有 身 20 。shēnɡ sǐ xiànɡ qián qù , bù láo lì nù chēn 21 。生 死 向 前 去 , 不 劳 吏 怒 嗔 21 。lù fénɡ xiānɡ shí rén , fù shū yǔ liù qīn 22 。路 逢 相 识 人 , 附 书 与 六 亲 22 。āi zāi liǎnɡ jué jué , bú fù tónɡ kǔ xīn 23 。哀 哉 两 决 绝 , 不 复 同 苦 辛 23 。qí wǔ其 五tiáo tiáo wàn lǐ yú 24 , lǐnɡ wǒ fù sān jūn 。迢 迢 万 里 余 24 , 领 我 赴 三 军 。jūn zhōnɡ yì kǔ lè 25 , zhǔ jiānɡ nínɡ jìn wén 。军 中 异 苦 乐 25 , 主 将 宁 尽 闻 。ɡé hé jiàn hú qí 26 , shū hū shù bǎi qún 27 。隔 河 见 胡 骑 26 , 倏 忽 数 百 群 27 。wǒ shǐ wéi nú pú 28 , jǐ shí shù ɡōnɡ xūn 29 。我 始 为 奴 仆 28 , 几 时 树 功 勋 29 。qí liù其 六wǎn ɡōnɡ dānɡ wǎn qiánɡ , yònɡ jiàn dānɡ yònɡ chánɡ 。挽 弓 当 挽 强 , 用 箭 当 用 长 。shè rén xiān shè mǎ , qín zéi xiān qín wánɡ 30 。射 人 先 射 马 , 擒 贼 先 擒 王 30 。shā rén yì yǒu xiàn 31 , liè ɡuó zì yǒu jiānɡ 32 。杀 人 亦 有 限 31 , 列 国 自 有 疆 32 。ɡǒu nénɡ zhì qīn línɡ , qǐ zài duō shā shānɡ 33 !苟 能 制 侵 陵 , 岂 在 多 杀 伤 33 !qí qī其 七qū mǎ tiān yǔ xuě 34 , jūn xínɡ rù ɡāo shān 35 。驱 马 天 雨 雪 34 , 军 行 入 高 山 35 。jìnɡ wēi bào hán shí , zhǐ luò cénɡ bīnɡ jiān 36 。径 危 抱 寒 石 , 指 落 层 冰 间 36 。yǐ qù hàn yuè yuǎn 37 , hé shí zhù chénɡ hái 。已 去 汉 月 远 37 , 何 时 筑 城 还 。fú yún mù nán zhēnɡ , kě wànɡ bù kě pān 38 。浮 云 暮 南 征 , 可 望 不 可 攀 38 。qí bā其 八chán yú kòu wǒ lěi 39 , bǎi lǐ fēnɡ chén hūn 。单 于 寇 我 垒 39 , 百 里 风 尘 昏 。xiónɡ jiàn sì wǔ dònɡ 40 , bǐ jūn wéi wǒ bēn 41 。雄 剑 四 五 动 40 , 彼 军 为 我 奔 41 。lǔ qí mínɡ wánɡ ɡuī 42 , xì jǐnɡ shòu yuán mén 43 。掳 其 名 王 归 42 , 系 颈 授 辕 门 43 。qián shēn bèi hánɡ liè , yí shènɡ hé zú lùn 44 。潜 身 备 行 列 , 一 胜 何 足 论 44 。qí jiǔ其 九cónɡ jūn shí nián yú , nénɡ wú fēn cùn ɡōnɡ 45 。从 军 十 年 余 , 能 无 分 寸 功 45 。zhònɡ rén ɡuì ɡǒu dé 46 , yù yǔ xiū léi tónɡ 47 。众 人 贵 苟 得 46 , 欲 语 羞 雷 同 47 。zhōnɡ yuán yǒu dòu zhēnɡ , kuànɡ zài dí yǔ rónɡ 48 。中 原 有 斗 争 , 况 在 狄 与 戎 48 。zhànɡ fu sì fānɡ zhì 49 , ān kě cí ɡù qiónɡ 50 。丈 夫 四 方 志 49 , 安 可 辞 固 穷 50 。
- 《前出塞九首》.[唐].杜甫.其一戚戚去故里1,悠悠赴交河2。公家有程期3,亡命嬰禍羅4。君已富土境,開邊一何多5。棄絕父母恩,吞聲行負戈。其二出門日已遠,不受徒旅欺6。骨肉恩豈斷,男兒死無時7。走馬脫轡頭8,手中挑青絲9。捷下萬仞岡10,俯身試搴旗11。其三磨刀嗚咽水12,水赤刃傷手。欲輕腸斷聲13,心緒亂已久14。丈夫誓許國15,憤惋復何有16!功名圖麒麟17,戰骨當速朽18。其四送徒既有長19,遠戍亦有身20。生死向前去,不勞吏怒嗔21。路逢相識人,附書與六親22。哀哉兩決絕,不復同苦辛23。其五迢迢萬里余24,領我赴三軍。軍中異苦樂25,主將寧盡聞。隔河見胡騎26,倏忽數百群27。我始為奴仆28,幾時樹功勛29。其六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30。殺人亦有限31,列國自有疆32。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33!其七驅馬天雨雪34,軍行入高山35。徑危抱寒石,指落層冰間36。已去漢月遠37,何時筑城還。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38。其八單于寇我壘39,百里風塵昏。雄劍四五動40,彼軍為我奔41。擄其名王歸42,系頸授轅門43。潛身備行列,一勝何足論44。其九從軍十年余,能無分寸功45。眾人貴茍得46,欲語羞雷同47。中原有斗爭,況在狄與戎48。丈夫四方志49,安可辭固窮50。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其一悲伤凄凉的离开家乡,来到遥远的交河城。衙门有规定的路程期限,否则就得设法逃离触犯法律的责难。您拥有广阔的疆域领土,为什么还要再争夺无度?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暗自悲泣却不敢言,背起兵器踏上征程。其六拉弓要拉最坚硬的,射箭要射最长的。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杀人要有限制,各个国家都有边界。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其九我从军十多年了,难道没有一点点的功劳?一般将士看重争功贪赏,我想说一下自己的功劳但羞于与他们同调。中原尚且有斗争,何况边疆地区呢?大丈夫志在四方,又哪能怕吃苦?
- 1.戚戚,愁苦貌。因被迫应往,故心怀戚戚。2.悠悠,犹漫漫,遥远貌。交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是唐王朝防吐蕃处。3.公宗,犹官家。有程期,是说赴交河有一定期限。4.这句是说如果逃命,又难逃法网。唐行“府兵制”,天宝末,还未全废,士兵有户籍,逃则连累父母妻子。5.这两句点出赴交河之故,是全诗的主脑,是人民的抗议,也是杜甫的斥责。6.离家日久,一切习惯了,熟习了,放下再受伙伴们的戏弄和取笑。按《通典》卷一百四十九:“诸将上不得倚作主帅,及恃己力强,欺傲火(伙)人,全无长幼,兼笞挞懦弱,减削粮食衣资,并军器火具,恣意令擎,劳逸不等。”则知当时军中实有欺负人的现象。7.“死无时”是说时时都有死的可能,不一定在战场。正因为死活毫无把握,所以也就顾不 得什么骨肉之恩,说得极深刻。8.走马,即跑马。辔头,当泛指马的络头。脱是去掉不用。9.青丝,即马缰。挑是信手的挑着。10.捷下,即飞驰而下。11.搴,拔取。是说从马上俯下身去练习拨旗。 《通典》(卷同上):“搴旗斩将,陷阵摧锋,上赏。”所以要“试搴旗”。吴昌祺说:“走马四句,捷自负,而意乃在 ‘死无时’也。” 这说法很对。12.呜咽水,指陇头水。《三秦记》:“陇山顶有泉,清水四注,俗歌:陇头流水,呜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这以下四句即化用陇头歌。13.轻是轻忽,只当没听见。肠断声指呜咽的水声。14.这句是上句的否定。心绪久乱,而水声触耳,想不愁也不行。心不在焉,因而伤手。初尚不知,见水赤才发觉。刻划人微。15.丈夫,犹言“男儿”、“健儿”或“壮士”,是征夫自谓。誓许国,是说决心把生命献给国家。这以下四句征夫的心理有了转变,但是出于无可奈何的,所以语似壮而情实悲,口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仍有矛盾。16.这句承上句。既以身许国,此外还有什么值得悲愤和留念的呢?17.西汉宣帝曾图画霍光、苏武等功臣一十八人于麒麟阁。18.当字很有意思,好像甘心如此,其实是不甘心。末两句也是反话。所以有此矛盾现象,是由于这个战争不是正义的战争,人民也是被强制去作战的。19.送徒有长,是指率领(其实是押解)征夫的头子,刘邦、陈胜都曾做过。20.远戍,指人说,是征夫自谓。“亦有身”是说我们也有一条命,也是一个人。是反抗和愤恨的话。仇注:“远戍句,此被徒长呵斥而作自怜语。”不对头。21.这两句是说,死活我们都向前去,决不作孬种,用不着你们吹胡子瞪眼,也是汪性使气 的话。仇注:“吏即送徒之长。”22.附书即捎信儿。六亲是父母兄弟妻子。23.这两句概括书中的大意。决绝,是永别。仿佛是说:“妈呀!爸爸呀!妻呀!儿呀!…… 我们再也不能见面了!我们苦也不能苦在一起了!”吴瞻泰云:“不言不同欢乐,而言不同苦辛,并苦辛亦不能同,怨之甚也。”24.迢迢,远貌。25.异苦乐是说苦乐不均。在剥削阶级的部队中,官兵总是对立的。26.隔河的河即交河。“骑”字照以前的习惯读法,应读作去声,因为这是名词,指骑兵。27.倏忽,一会儿工夫。28.《通鉴》说当时“戍边者多为边将苦使,利其死而没其财”(卷二百一十六)。可见“为奴仆”确是实际情形。29.树,立也。30.这四句极像谣谚,可能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马目标大易射,马倒则人非死即伤,故先射马,蛇无头而不行,王擒则贼自溃散,故先擒王。擒王句乃主意所在,下四句便是引伸这一句的。31.亦有限,是说也有个限度,有个主从。正承上句意。沈德潜《杜诗偶评》:“诸本杀人亦有限,惟文待诏(文徵明)作杀人亦无限,以开合语出之,较有味。”不确。32.自有疆,是说总归有个疆界,饶你再开边。和第一首“开边一何多”照应。33.这两句是说如果能抵制外来侵略的话,那末只要擒其渠魁就行了,又哪在多杀人呢?张远《杜诗会粹》:“大经济语,借戍卒口中说出。”在这里我们相当明显的看到杜甫的政治观点。34.雨作动词用,读去声。雨雪即下雪。35.山高所以径危。因筑城,故须抱石。36.指落是手指被冻落。37.汉月,指祖国。38.祖国在南方,所以见浮云南去便想攀住它。“暮”字含情。39.单音禅。汉时匈奴称其君长曰单于,这里泛指边疆少数民族君长。40.古宝剑有雌雄,这里只是取其字面。四五动,是说没费多大气力。41.奔是奔北,即吃了败仗。42.名王,如匈奴的左贤王、右贤王。这里泛指贵人。正是所谓“擒贼先擒王”。43.辕门即军门。44.这两句主要写有功不居的高尚风格,是第三章“大夫誓许国”的具体表现,也是下章“丈夫四方志”的一个过渡。45.能无,犹“岂无”、“宁无”,但含有估计的意味,分寸功,极谦言功小。观从军十年馀,可知“府兵制”这时已完全破坏。46.众人,指一般将士。苟得,指争功贪赏。47.“欲语”二字一顿。想说说自己的功,又不屑跟他们同调,干脆不说也罢。《礼记·由礼》:“毋剿说,毋雷同。”雷一发声,四下同应,故以比人云亦云。48.这两句过去解说不一,大意是说:中原尚且有斗争,何况边疆地区?应前“单于寇我垒”。49.四方志,指为国戍边而言。50.固穷,坚守素志而不失气节。《论语》中有“君子固穷”一句。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晋书·乐志》载汉乐府有《出塞》 《入塞》曲,李延年造。这种曲调是一种以歌唱边塞战斗生活为题材的军歌。杜甫写作《出塞》曲有许多首,先写的九首称为《前出塞》,后写的五首称为《后出塞》。杜甫的前后《出塞》曲,非为作军歌,而是借古题写时事,意在讽刺当时进行的不义战争。李唐王朝建国之初,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了睦邻友好的正确方针,边境安定,战事较少。玄宗即位以后,为了满足自己好大喜功的欲望,在边地不断发动以掠夺财富为目的的不义战争。天宝六载(747)令董延光攻吐蕃石堡城;八载(749)又令哥舒翰带兵十万再次攻打石堡城,兵士死亡过半,血流成渠;十载令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攻南诏,死者六万;又令高仙芝攻大食,安禄山攻契丹。自此兵连祸结,长期不断。这不仅使唐王朝与边地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激化,破坏了边疆民族间睦邻友好的安定生活,而且加重了唐王朝国内人民的徭役和负担,破坏了农村的生产力,动摇了唐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特别是关中及西南边境百姓,更是首当其冲,被大批征调从军,深罹其苦。杜甫这九首诗通过对一个士兵从军西北边疆的艰难历程和复杂感情的描写,尖锐地讽刺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义战争,真实地反映了这种战争给兵士和人民造成的苦难。朱鹤龄以为是杜甫天宝末年为哥舒翰用兵吐蕃而作。据诗中“悠悠赴交河”,交河,在今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是唐王朝防吐蕃处。朱氏之说大致是可信的。第一首叙述自已初别父母被迫远戍的情景。第二首叙说上路之后的情景。出门已远,死生难料,只好索性豁出命去练习武艺。第三首,诉说自己一路上心情的烦乱,故作自励之语以求自解。第四首,叙说自已在路上被军吏欺压和驱逼的情景。第五首,自叙初到军中时的感慨:官兵对立,苦乐不均,身为奴仆,难树功勋。这一首是组诗的分水岭: 前四首写出征,重在刻划离别之情;后五首写赴军,重在刻划以身许国。第六首,这个征夫诉说他对这次战争的看法。实际上这也是杜甫对待战争的态度,明确地显示了诗人的政治观点。第七首,这个征夫诉说他大寒天在高山上筑城和戍守的情况。第八首,征人诉说自己初次立功的过程和对待功劳的态度。第九首,征人自叙他自己从军作战十余年的经历。这九首连章体的组诗,“借古题写时事,深悉人情,兼明大义”,不独主题鲜明,内容纯正,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有许多独特之处。首先,这组诗“九首承接只如一首”,前后连贯,结构紧凑,浑然成为一个整体。沈德潜《说诗晬语》在谈诗的结构时说: “一首有一首章法; 一题数首,又合数首为章法。有起,有结,有伦序,有照应; 有阙一不得,增一不得,乃见体裁。”杜甫的《前出塞》组诗就是如此。第一首是起,写出门应征,点题“出塞”,引出组诗主旨:“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以之为纲,统摄全篇。以后各首便围绕这一主题展开,顺次写去,循序渐进,层次井然。第九首论功抒志;带有总结的性质,可为结。中间各首在围绕主题展开的同时,每首又各有重点,并不雷同。前四首写出征,重在写征人的留恋之情;后五首写赴军,重在写征人的以身许国。既伦序分明,条理清楚,又波澜起伏,曲折有致。诗人在情节的安排上亦前后照应,过渡自然。如第二首“骨肉恩岂断”承第一首“弃绝父母恩”;第八首“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呼应第六首“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就使九首如线贯珠,各首之间联系更为紧密,不致分散。浦起龙说: “汉魏以来诗,一题数首,无甚铨次,少陵出而章法一线。如此九首,可作一大篇转韵诗读。”可见这种连章体组诗也是杜甫的一大创造。第二,以点来反映面。整组诗只集中描写了一个征夫的从军过程,但却反映了整个玄宗天宝末年的社会现实: “开边一何多”,这里有连续不断的黩武战争; “单于寇我垒”,也有敌人对唐王朝边境的侵扰。两种战争交替进行,性质是复杂的。诗中有战争给人民造成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沉重灾难,也有封建军队中官吏奴役、压迫士兵的不合理现实; 既有军士对奴役压迫的不满和反抗,也有征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既有征人戍边筑城的艰难困苦,也有士兵们的英勇作战。所有这一切犹如电影镜头一般,在广阔的画面上一幕幕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出来。这是唐王朝大乱前夕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的集中概括和典型反映。谓之“诗史”,非虚誉也。第三,整组诗都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写,让这个征夫直接向读者诉说。这样寓主位于客位,可以畅所欲言地指斥时政,而又避免了直接批评时政的嫌疑。正如清人施补华所说: “前后《出塞》诗,皆当作乐府读。《前出塞》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是讽刺语;‘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是愤惋语;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是决绝语;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是感伤语;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是自占身分语。竭情尽态,言人所不能言。”这正是用第一人称的自由方便处。此外,诗人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叙事,仿佛亲身经历一般,这就增加了真实感和亲切感,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第四,诗人善于掌握人物特征,着重人物的心理刻划,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来自老百姓的淳厚朴实、勇敢谦逊的士兵的生动形象。诗人在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时,一是通过人物行动的细节描写来突出他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如第二首写这个征人冒险轻生、拚命练武的行动,就反衬出这个征人内心的苦闷和忧怨;第三首用磨刀伤手而自己不觉来刻划他“心绪乱已久”,内心烦乱不安的矛盾痛苦。这种用人物行动细节的描写来刻划人物复杂的内心变化,就使人物的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直接说教。二是通过比兴手法来刻划人物的内心活动的变化,如第七首“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就将自己思念故乡、想念亲人的迫切心情托之“汉月”,寄之“浮云”,这就使人物复杂抽象的心理变化和感情特征具有可感性、形象性,使读者易于了解和接受。此外第八首描写这个征人对敌作战的英勇顽强,第九首写他对功赏的正确态度,虽着墨不多,但都活泼鲜明,形象逼真,跃然纸上。
- 这组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通过一个被迫应征战士的自述,反映了从出征到立功的十年征戍生活。诗的第一首的“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是诗的主旨所在,揭示了玄宗的一意开边、穷兵黩武。同时也反映了边塞将士征战之苦、征战之勇。九首一气连贯,又各有侧重,据清仇兆鳌的注解,第一首,描写出发时“辞别家室”之情;第二首叙述“在道时,轻生自奋之语”;第三首“中道伤心,而为自解之词”;第四首写“在途驱迫而叹”;第五首写“初到军中”的生活;第六首为当时玄宗的“穷兵黩武”而慨叹;第七首“为戍边筑城而叹”;第八首描述战士“敌忾之勇”;第九首“为冒功邀赏者发”(见《杜诗详注》)。全诗立意高远,气势雄健。尤其是第六首中的“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四句话借士卒之口,讲战略战术,智勇并用。写得有哲理、有韵致,别开生面。“似谣似谚,最是乐府妙境” (黄生语),已成千古成语。明张綖评这组诗说: “用古体写今事,大家机轴,不主常政,昔人称‘诗史’者以此” (《杜诗通》),所言极是。
今日更新
-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
[2018-09-28]
-
岁暮
[2018-09-28]
-
夔州歌十绝句
[2018-09-28]
-
绝句四首
[2018-09-28]
-
少年行
[2018-09-2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