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诗词简介:
阿倍仲麻吕,日本遣唐留学生。生于公元701年。16岁时随日本国第九次遣唐使团入唐,在长安国子监太学学习,曾以优异成绩考中进士,被唐玄宗赐名晁衡(朝衡), 历任司经局校书、左补阙、仪王友等职。753年, 因怀念故国随遣唐使藤原清河东归。因遭遇海风袭击, 漂流至安南(今越南北部) 获救, 于755年辗转回到长安, 继任秘书监、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镇南节度使、光禄大夫兼御史中丞, 赐北海郡开国公, 食邑三千户。公元770年, 卒于长安,享年70岁。阿倍仲麻吕在唐任职期间, 同著名诗人王维、李白等建立了深厚友情。王维曾有《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一诗云: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 音信若为通? ” 当他在海上遭遇风暴袭击, 李白误以为遇难, 又作《哭晁衡卿》一诗: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这些诗歌已成为中日友好史上千年传诵的佳作。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唐].王维.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 《 sònɡ mì shū cháo jiān hái rì běn ɡuó 》《 送 秘 书 晁 监 还 日 本 国 》.[ tánɡ ]. wánɡ wéi..[ 唐 ]. 王 维 .jī shuǐ bù kě jí , ān zhī cānɡ hǎi dōnɡ 。积 水 不 可 极 , 安 知 沧 海 东 。jiǔ zhōu hé chù yuǎn , wàn lǐ ruò chénɡ kōnɡ 。九 州 何 处 远 , 万 里 若 乘 空 。xiànɡ ɡuó wéi kàn rì , ɡuī fān dàn xìn fēnɡ 。向 国 唯 看 日 , 归 帆 但 信 风 。áo shēn yìnɡ tiān hēi , yú yǎn shè bō hónɡ 。鳌 身 映 天 黑 , 鱼 眼 射 波 红 。xiānɡ shù fú sānɡ wài , zhǔ rén ɡū dǎo zhōnɡ 。乡 树 扶 桑 外 , 主 人 孤 岛 中 。bié lí fānɡ yì yù , yīn xìn ruò wéi tōnɡ 。别 离 方 异 域 , 音 信 若 为 通 。
- 《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唐].王維.積水不可極,安知滄海東。九州何處遠,萬里若乘空。向國唯看日,歸帆但信風。鰲身映天黑,魚眼射波紅。鄉樹扶桑外,主人孤島中。別離方異域,音信若為通。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晁衡,原名仲满、阿倍仲麻吕,日本人。公元717年(唐玄宗开元五年)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改名为晁衡。历仕三朝(玄宗、肃宗、代宗),任秘书监、兼卫尉卿等职。大历五年卒于长安。天宝十二载,晃衡乘船回国探亲。极:尽头。引申为达到极点、最大限度。安知:怎么知道。沧海东:东游以东的地方,这里指日本。鳌(áo):传说中的海中大龟,—说大鳖。李白《猛虎行》有“巨鳌未斩海水动”的诗句。乡树:乡野间的树木。清朝朱彝尊《送金侍郎鋐填抚七闽》诗之一:“玉节官桥河畔柳,锦帆乡树越中山。”扶桑:地名。《南史·夷貊列传》载:“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其上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扶桑”一词,时而指地名,时而指神话中树木,有时也作为日本国的代称。这首诗中的“乡树扶桑外”,意思是说日本国比扶桑更远。孤岛:指日本国。若:如何。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中日两国,自古以来为友好的邻邦。两国人民之间有着传统的友谊。尤其是唐代,两国间的友好往来非常频繁。王维这首《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诗,是公元8世纪时中日两国人民间亲密情谊的一个明证。秘书晁监,即晁衡,亦称朝衡,是一位日本人。他原名仲满、阿倍仲麻吕。开元初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慕唐王朝的文明与风尚,留学我国。学成后曾任秘书监的官职。王维在这诗前有一段很长的《序》,介绍了唐朝的昌盛及与东邻日本的关系,谓当时两国真诚相待,自由往来:“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彼以好来,废关驰禁。”而晁君则“结发游圣,负笈辞亲。问礼于老聃,学诗于子夏。……成名太学,官至客卿。”时因归国省亲,故作诗相送。首二句“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是诗的发端,遣词极佳。诗人送日本朋友,首先想到的是此去目的地的遥远,晁衡将远涉重洋,前往碧水空明、宽广无际的沧海之东。“安知”两字,极写日本国的遥远不可知,倾注了诗人的无限惦念之情。三、四两句与首两句紧相呼应,诗人以中国之大与日本之远作了巧妙的对比。九州,指中国大地,其概念是纵横万里、幅员辽阔。然九州虽大,却是毗连相接的,任何地方都不能说远。只有日本,海天相隔,万里乘空,那才是真正的遥远。这里以 “万里若乘空”,描绘东渡日本,极为传神。但字里行间,对晁监远行,却又充满了一种莫名的思念。中间四句,是遥送这位日本朋友,尤其对此行的遥远和艰险,作了进一步的表述。“向国惟看日”,指日本的地理位置是在太阳升起的东方。晁衡归国,就是朝着日出的方向行进。说日本在日边,乃古时的一种传统观点,如《旧唐书·东夷传》就说: “其国在日边,故以日本为名。” 《新唐书》亦有 “国近日所出,以为名”的记载。“归帆但信风”,谓当时的航海条件全靠风力,祝愿他一路顺风,平安到达。但这句亦暗寓着对路遥茫茫,道途艰险的忧虑。“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喻海上经历不可轻视。鳌,音ao,传说为海中的大龟。屈原 《天问》 有 “鳌戴山抃,何以安之”的话。鱼,当指海中的怪鱼。这两句是指在无边的海上远航,并非坦途,不测之事,往往不期而至。如遇到大海龟,庞大的躯体,会把天空也反映得如同黑夜; 如果碰上奇怪鱼类,它们的眼睛射出的光芒,会使海中的波涛也变成红色。这种奇异可怖的描述,虽出自诗人的想象,但读来会令人惊愕。它除了反映作者对晁衡东行的担心之外,意在提醒这位日本友人,要随时随刻预防不测,它有临别叮咛,千万珍重之意在内。结尾四句,诗意又有深入,作者已从道途险阻转入到对友人的怀念。“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想到晁衡回到故乡,得与家人团聚,原是值得欣慰的好事。但从朋友的情谊来说,恰恰相反,诗人感到寂寞和惆怅。扶桑路远,孤岛海隔,离别之恨,何以得解。这是诗人的最大痛苦。人既远去,信应常通。这是唯一的心愿。可是遥远的异国他乡,在古代交通条件的限制下,双方怎样通信呢? 这诗就在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的无限惆怅的心情下结束。这首送别诗与一般缠绵悱恻之作的不同点是写了一个归程,从字面上看没有一句是写离别之苦的,即使末句 “音信若为通”,也只是担心今后通信的困难。但对日本朋友的眷恋与思念,却溢于言表。极言东渡日本路程的遥远,使人悬念不已; 渲染途中的怪异,使人触目惊心。故惆怅不安与忧心忡忡笼罩了全诗,其感染力,全在其内。这诗的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诗人之笔随着日本朋友东渡的足迹驰骋于海天之间,写得神奇、迷惘。“鳌身”两句,更是出人意表,给人以无限遐想,反映了王维诗的形象性和色彩感,这也是不容忽视的。①扶桑: 古国名,此指日本。《梁书·扶桑国传》: “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按此方向、位置,约相当于日本,以后就为日本的代称。
今日更新
-
过太乙观贾生房
[2018-10-06]
-
双黄鹄歌送别
[2018-10-06]
-
赠吴官
[2018-10-06]
-
早春行
[2018-10-06]
-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2018-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