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
市远人稀,林深犬吠,山连水村幽寂。田里安 闲,东邻西舍,准拟醉时欢适。社祈雩祷,有萧 鼓、喧天吹击。宿雨新晴,垄头闲看,露桑风 麦。
无端晴亭暮驿。恨连年、此时行役。何 似临流萧散,缓衣轻帻。炊黍烹鸡自劳,有脆绿甘 红荐芳液。梦里春泉,糟床夜滴。
这是一首描写农家乐的田园词。 全篇上、下片都描写田园农家的安乐 景象,只下片开始两句点出这些景象 是出自一个游宦行役之人的羡慕眼 光。词人的行役生活可能太苦,时代 的忧患,社会的不平,人民的苦难, 城市的扰攘,使他对这里的朴素安谧 生活羡慕得如醉如梦,以至感到春泉 化酒,一滴滴从糟床流下,令人嘴角 生津,馋涎欲滴。
“市远人稀,林深犬吠,山连水 村幽寂。”远离城市,人烟稀疏,丛 林的深处传来了狗叫的声音,连着山 的水边村落是那么幽深寂静。这是以 “鸟鸣山更幽”的笔法描绘了一幅山 村风景画,画中有诗,这位游宦行役之 人的眼光,闪耀着“误入桃花源”的 神情。“田里安闲,东邻西舍,准拟 醉时欢适。”这是“误入桃源”深入 以后之所见。田地里正值农闲季节, 东邻西舍的村民们为了庆祝丰收的社 火节日正准备作醉酒的宴乐。“社祈 雩祷(音于倒)”,“社祈”就是社 日祭祀土地神,“雩祷”是求雨作祷 祝。“有箫鼓、喧天吹击。”他甚 至想象到了迎神赛社乐队演奏的场 面。含蕴在幽深静适中的喧阗欢笑, 是狗吠深巷鸡鸣桑间以动写静手法 的深化。元代杜仁杰北散曲《耍 孩儿·庄家不识勾栏套》,叙述一个 乡下人进城看见戏场演剧感到新鲜 不解:“又不是迎神赛社,不住地擂 鼓筛锣?”这里,词人冲州撞府,从 城市行役而来,对乡村的景象想见之 间,同样感到了新鲜愉快。以下“宿 雨新晴,垄头闲看,露桑风麦。”是接叙 开始一句的眼前即景。“宿雨”即昨夜 的雨,宿雨新晴的清新湿润,表现在着 露的桑林和风吹的麦浪之上,在田垄 地头上看去,使人感到悠闲爽快,正 如南朝诗人江总形容的那样:“初晴 原野开,宿雨润条枝。”下片开始是 联想到自己。“无端晴亭暮驿,恨连 年此时行役。”是说自己行役游宦的 没来由,不管阴晴风雨,不管昼夜早 晚,走过多少旗亭驿站,而目的何 在?可恨连年以来,在此季节行役。 “行役”原指行军服役,《诗·陟 岵》:“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后泛指旅行于道途。连年的长途跋 涉,劳苦之中,见到了这样安闲舒适 的环境,因而引起了无限的向往深 情。“临流萧散,缓衣轻帻。”是说 想在溪流岸边萧闲散荡一下,宽了衣 服,轻解头巾。“炊黍烹鸡自劳,有 脆绿甘红荐芳液。”这是他想入非 非,竟然要烧起黄米饭,炖起小鸡, 进行自我慰劳,还有脆绿甘红的蔬果 佐酒。他甚至进入了醉梦之乡。“梦 里春泉,糟床夜滴。”在梦里,糟床 上的酒液滴沥而下,像是春天山泉的 淋漓流淌。这是饥渴劳苦的行役人之 所想,但应该也是他眼前山村的生活 现实。这种所见所想、虚实相叠的写 法实有层层深入之妙。
金元以还,一派词风渐受当时新 兴讲唱文学影响,转而注重文学口语 描写、叙述功能的发挥,乃至突破抒 情的体裁,在人物形象、事物情节上 作功夫,景覃的这首词即有这种特 征。这首词的细节描写的特点很突 出,形象很鲜明,对乡村景物描写体 察入微,像“市远人稀,林深犬吠, 山连水村幽寂。”“宿雨新晴,垄头 闲看,露桑风麦。”等词句,与陶渊 明的田园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 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等诗 互相比较,可以想见其诗意之渊源和 词句之特色——陶诗重意境而景词重 形象。景词特点的另一要素是其语言 的口语化,“东邻西舍”,“喧天吹 击”,“连年行役”,“炊黍烹鸡”, 这简直是村民们日用家常的谈话。词 的特点是上不类诗,下不似曲,但景 覃等一派词却正是开辟了金元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