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陂塘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 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 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 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曲 以乐府《双渠怨》命篇。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 咽 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韩偓《香奁集》中自叙语。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 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 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 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中间 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 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 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由题序可知,词为一对殉情小儿 女所作,通篇激情充盈,哀切感人。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 谁苦”,开篇破空二问,笔势奇警, 且问中有比,运思倩巧。一问 “莲 根、有丝多少”?莲根为藕,藕断丝 连,缠绵无已。因小儿女殉情于荷 塘,故词以莲藕起兴。若问若叹,以 问作比,慨叹他们虽情事不偕而情思 (丝)无限。二问“莲心知为谁苦”? 莲子玲珑洁白,莲心苦涩难食。亦问 亦叹,对殉情者之不幸深表同情。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两句,依然比兴手法,点明本事。一 双民家小儿女,为了自由和爱情,不 惜以生命作最后的抗争。物华感人 情,池莲均并蒂。并蒂荷花相向而 开,犹如恋人脉脉含情相对而立,是 花又似人,人花交映,花人合一。这 种生生死死的恋情感天动地,词人情 不自禁,愤然一呼: “天已许,甚不 教、白头生死鸳鸯浦。”上天都已认可 此种生死之恋,何以人间反不容他们 白头偕老?何以让一对年轻美丽的生 命消陨在这荷花池塘?“鸳鸯浦”非 实指湖南慈利县浦名,此处泛指湖泊 而语带双关。“夕阳无语”四句,似 写景似议论又似抒情,一石三鸟,意 蕴深长。夕照藕池,暮烟渐生,亭亭 荷花,袅袅随风,似怨似诉,悄悄诉 说那哀艳悲惨之事。“谢客”,谢灵 运小字客儿,人称谢客,晋名士。他 常有怀才不遇之愤,遂肆意烟霞。 “湘妃”指娥皇、女英,舜之二妃。 舜野死苍梧,二妃闻讯痛哭,自投湘 水而死。词人认为,与殉情小儿女相 比,谢客遁迹烟波、湘妃自投江上均 不堪称断肠之痛。
下片“香奁梦”五句承上片议论, 顺势而下。“香奁梦,好在灵芝瑞 露”呼应题序所引《香奁集·序》中 语。在词人心目中,爱情圣洁神奇, 乃仙界灵芝神露滋育的至情香果,美 丽而芬芳。“中间俯仰今古”,推广 视野,关注古今一切钟情痴情之人 事。“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 土”两句,接转本事。这对爱侣,生 不能共相厮守,死后终于永不分离。 他们的情缘天老地荒,与山河同寿; 他们的遗恨永存世间,黄土难掩。五 句议论,势若湍流,由远及近,不可 遏制的情绪激流中,回旋着词人的同 情、钦敬与赞美。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 风误”三句,思绪承“俯仰今古”而 来。《搜神记》载,韩凭妻何氏美 貌,康王夺之。韩凭自杀; 何氏坚拒 不从,投台自尽。里人感其坚贞,相 邻筑二冢。不久二冢各生大树一株, 树上各栖一只鸳鸯,交头悲鸣,音声 感人。时人称二树为“相思树”。这是 古往今来忠于爱情的又一动人传说。 送古迎今,岁月流淌,惊觉眼前西风 骤起,玉荷将残。“误”者,耽误。 并蒂花开正好,恨西风无情,吹断团 圆梦,好事又误。“兰舟少住,怕载 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四 句似写景似抒情,半是哀怨半是喟 叹,托出词人一片珍惜呵护之心。 “兰舟”,木兰之舟,美言小船。“红 衣”,指荷花瓣。唐代赵嘏《长安秋 夕诗》云:“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 落尽渚莲愁。”姜夔咏荷词《惜红 衣》有“红衣半狼藉”句。西风已至, 红莲将残; 兰舟留恋者,“怕载酒重 来”时,无复再见莲荷盛开美景矣。 “红衣半落”两句,落实“无端又被西 风误”。几度秋风几度秋雨,红莲渐 残,花瓣狼藉,虽系想象之景,亦示具 实景之妙。词以景结,色调秾艳凄婉, 情思袅袅,不绝如缕。
这首咏并蒂莲词是词人咏情名 作,可与同调咏雁邱词并读。张炎 《词论》曾评曰: “双莲、雁邱,妙 在摹写情态,立意高远”,一言中 的。漫长封建社会中,严酷礼教扼杀 了无数真纯美丽的爱情之花,但抗争 从未间歇。民间传说中的孟姜女哭倒 长城; 焦仲卿、刘兰芝化作孔雀东南 飞;韩凭夫妇墓生相思树; 梁山伯、 祝英台双双化蝶等等,神话般的幻想 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主爱情的强 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意志。此篇中殉 情的小儿女化作一池并蒂莲花的传说 同样如此,它美丽凄婉,凝聚着人们 的哀悼和祝愿。词人咏情而不局限于 一己之私情,而从古今至情的高度着 笔,可谓立意深远。此词有感而发, 倾注了词人的满腔深情,读来令人低 徊欲绝。且俯仰古今,抒情中带议 论,议论中含真情,亦复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