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2024-02-02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拥都门冠盖,瑶圃秀,转春晖。怅华屋生存,丘 山零落,事往人非。追随。旧家谁在? 但千年、 辽鹤去还归。系马凤凰楼柱,倚弓玉女窗扉。

江头花落乱莺飞。南望重依依。渺天际归舟, 云间汀树,水绕山围。相期。更当何处,算古来、 相接眼中稀。寄与兰成新赋,也应为我沾衣。

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蒙古军两 次围攻汴京,四十三岁的元好问,这时 正在汴京任左司都事。第二年春间,金 军守将开城降敌,元好问同其他金朝 官僚一同当了俘虏,被蒙古军羁管于 聊城(今属山东)。后由聊城移居冠氏 (今山东冠县)。本篇当是在此期间 为寄赠南归友人而作。元好问青年时 代起为逃避蒙古军的入侵,即由故乡 徙家河南,中宏词科后,充任国史院编 修,曾寓居金国的南京,即汴京,其后 又移家于此。这里有他熟悉的故旧和 京华风物。这位友人也许是他宦游汴 京时的同僚,这回友人南归,作者写这 首词,惜别中贯注了伤时怀旧之悲。

上片写友人行经汴京的感受。起 拍三句,回忆往日汴京的繁华。“都门” 点明汴京,“冠盖”代指士宦缙绅, “瑶圃”谓皇家苑囿,“拥”写出旧 都人物之盛,“秀”字、“晖”字,见 出环境之幽,春光之美。“怅”字带 起下文,引入伤今: “怅华屋生存, 丘山零落,事往人非。”曹植《箜篌 引》有“盛时不可再来,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之句,作 者化用其意,借汴都的沧桑之变,寓 家国沦亡、江山易主之悲,一派怅惘 酸楚之情溢于言表。与往日汴都的华 贵适成对照。“追随。旧家谁在?但 千年、辽鹤去还归”三句,紧承上 文,想象友人到故都的寥落悲凉。这 里溶化丁令威化鹤归乡的故事,进一 步烘染人事之非。《搜神后记》载, 辽东人丁令威离家学道既久,后化鹤 探视故乡,乡人已不可复识,因有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 非”之叹。作者把友人喻为千年还归 的辽鹤,说明世事变化之大,充满唏 嘘感喟的情调。“系马凤凰楼柱,倚 弓玉女窗扉”两句,正是往年京都宦 游的生活片断在低徊怀旧的友人心目 中的骤然浮现。“凤凰楼”为宫廷建 筑,鲍照《代陈思王京洛篇》形容京 洛市容云: “凤楼十二重,四户八绮 窗。” “玉女窗”,有雕花图案的绮 窗,李商隐《对雪》诗有“寒气先侵 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闱”之句,以 “玉女扉”与 “省郎闱”对举,知均 为京邑的官署,此处指当年僚友息游 之地。词人天兴初被擢为尚书省掾, 不久又除左司都事,转行尚书省左司 员外郎,当年曾“系马”、“倚弓” 于此,同友人优游相处,供职值勤。 而今往事已空,这一独特的生活细节 的闪现,正体现了作者与友人共同的 怀旧之情。

下片是写词人对南国的怅望和对 南归友人的怀思。起句“江头花落乱 莺飞”,是想象中南国的晚春风光。 “南望重依依”,“南望”二字点出 以下均词人设想情境。“重依依” 补述词人怀恋友人的情愫。作者所以 “依依”南望,似与时事有关。其 《淮右》诗云: “淮右城池几处存? 宋州新事不堪论! ”天兴二年宋蒙联 合灭金,宋军孟珙大败金兵,直取邓 州,金哀宗在宋州(今商邱)日夜哭 泣。宋州新事,即指此。“南望重依 依”,可能含蕴着词人对南方军情和 金国形势的关念。“渺天际”三句, 是描述“南望”时设想的友人舟行途 中之景。谢眺《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 板桥》: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 树”,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 周遭在”等诗句,都是写南国景物, 且含有怀念远人,凭吊故国之意,作 者揉合这些诗句,含有深沉的忧思。 “相期”以下,由念别转折到对今后 相遇和相思的揣想。“相期。更当何 处,算古来、相接眼中稀。”是说虽然 互相期许日后相晤,究竟在哪里能够 重逢,却实难预料,自古以来是离多 会少的。“相接眼中稀”,充满了渺 茫无据的揣想。 因为相见难期, 只好 寄文托意了! 故篇末以“寄与兰成新 赋,也应为我沾衣”收煞。“兰成” 是南北朝著名文学家庾信的小字。梁 武帝末,侯景叛乱,庾信为建康令, 兵败后被迫逃亡江陵,后奉梁元帝之 命出使西魏,被羁留长安,其抒写国 破家亡和乡关之思的诗赋如《哀江南 赋》等十分沉挚感人。作者于国破后 被敌军羁管于北方,身世略与庾信仿 佛,故这里以“兰成新赋”借喻自己伤 时感怀的诗词。苏轼《八声甘州·寄 参寥子》煞拍有“西州路,不应回首, 为我沾衣”之句,是对友人宽解劝 慰,相期以旷。这里反其意而用之, 见出作者国破家亡,思想沉痛,并且 相信故人也定然怀有同感,双方会司 命相恤,相濡以沫的。

清代况周颐《蕙风词话》曾云, 遗山以 “丝竹中年,遭遇国变,…… 神州陆沉之痛,铜驼荆棘之伤,往往 寄托于词。”这首《木兰花慢》正是 借赠友人,倾吐家国之感、身世之 悲。篇中思路错综跳跃,由缅怀往 昔,写到凭吊当今,由当前的离散写 到日后的思慰,哀感交流。怀友念远 之情,交织着深重的时代悲慨。多以 意中景寄寓眼下情,融化前人语,浑 化无迹,境界旷远而深蕴悲怆之致, 是气韵浑厚沉着之作。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