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次汤碧山清溪
木落霜清,水底见、金陵城郭。都莫问、南朝兴 废,人生哀乐。载酒时时寻伴侣,倚阑处处皆楼 阁。对溪云、试放醉时狂,浑如昨。
沙洲 外,轻鸥落。风帘下,扁舟泊。更寒波摇漾,绿 蓑轻箬。为问九原江总道,繁华何似今凉薄。怕 素衣、京洛染缁尘,从新濯。
这首词是许有壬和其词友汤碧山 《满江红》 (清溪) 词之作。汤碧 山,名弥昌,字师言,号碧山。湖南浏 阳人。据许有壬《圭塘小稿》词集所 录,有壬与汤氏次韵唱和之作共存四 首,均以吟咏金陵名胜为内容,此词 即为其一。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 许有壬由吏部主事转任江南行台监察 御史,大约一年左右,召拜监察御史。 这首《满江红》可能即作于任江南行 台监察御史之时。
作品开篇以“木落霜清”四字点 明时令乃霜秋季节。在这肃杀萧条的 节候中,从江南这一溪清水的“水底” 映照见那历史名都“金陵城郭”。本 来作者和他的这位词友都身在江南, 眼见这金陵城郭,何以却偏要说“水 底见”呢?这乃是为了引出下面六朝 如梦的兴亡之感,使人觉得这金陵的 千年往事和“人生哀乐”一样,都如 镜花水月,是真是幻,全不可问,因 而也就都不必问了。“都莫问、南朝 兴废,人生哀乐”即言过去的历史就 让它过去吧,管它此兴彼废、改朝换 代做什么呢?人生穷通也是随着客观 环境变化的,自己不能完全掌握。这 样,最好还是尽可能地自寻人生的乐 趣吧。由此,词人的笔锋就转到“载 酒时时寻伴侣,倚阑处处皆楼阁”这 两个对句上。正是以此表达他随时随 地都想得到知心朋友和适意居处的美 好愿望。接下来,“对溪云、试放醉 时狂,浑如昨”,便是为实现这种愿 望的具体行动。这里,通过一个“试” 字,可以看出词人企图重新塑造自 己:他将要面对清溪白云开怀痛饮, 期待着于朦胧醉意之中忘却现实中的 烦恼,回复到如少年一般的单纯宁谧 之中去。这正是词人拟想中的自我。 那么,这种尝试的结果如何?词人暂 未明言。作品接着有一个大的跳跃, 由人生又回到景物,那便换头而转入 下片了。
下片“沙洲外,轻鸥落。风帘下 扁舟泊。更寒波摇漾,绿蓑轻箬”, 这一大段凄清淡泊如水墨写意般的风 景描绘,以慢节奏和舒缓笔调极写出 四下景物的宁静气氛,既是故都金陵 此时此刻的写实,也是继上片“对溪 云”一句而接写词人心目中所向往的 那个清静自在的理想世界。然后,词 人的笔触却又从自然景观再次回到人 世沧桑这个立意上来,写出“为问九 原江总道,繁华何似今凉薄”二句。 江总,字总持,乃南朝陈代尚书令, 曾历仕梁、陈、隋三朝。此人仕陈, 身居高位,却又不理政务,日与众狎 客陪侍陈后主游嬉后宫,制作艳词, 终于导致陈王朝的衰亡。九原,泛指 墓地。这两句的意思是,面对今日这 满目萧条一片苍凉的故都,不禁想要 嘲问地下的江总: 当年此地何等的繁 华,你料想不到今日它会如此凉薄 吧! 从字面上看,这既是在写金陵, 也是在讥讽三朝元老、大富大贵的江 总。而更深一层的意思还在于接续上 片早已流露的心情: 借着金陵由繁华 到衰败的变化来暗示人生一世,富贵、 名位如过眼烟云,顷刻便灰飞烟灭, 化为乌有。最后,“怕素衣、京洛染 缁尘,从新濯”三句,则直截了当地 说明自己的真实观点: 留得清名在人 世,才是人生最值得追求的。这里, 词人化用西晋陆机《为顾彦先赠妇》 诗中成句:“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 缁”,以其着白衣过京洛之地而被沾 染成黑色这一生动比喻,极言官场之 污秽、人心之叵测。词人在调任江南 行台监察御史之前,本在京师大都 (今北京)任吏部主事。他为官清正, 才华过人,虽向受朝廷重用,却颇遭 人嫉。此时,词人虽尚涉世不久,但 已对官场黑暗、世路艰难有很深的感 受。他既然无法改变这种现状,作为 一个正直的人,就只能洁身自好、尽 其在我,以不负平生素志。结句“从 新濯”三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心 愿。
这首词既写景,又抒情,亦言理。 它从写景入手,寓情于景,遂因景而 及情,使情与景会,情景交融;情中 有理,理从情出,故情理兼至。因此,这 首词不但意境优美,而且又以起伏跌 宕的笔法抒发了词人胸中不平之气。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那缜密的逻辑 思维方式更使作品充满理趣,故而内 涵极其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