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
西湖泛舟夕归,施成大席上,以“晚山青” 为起句,各赋一词
晚山青,一川云树冥冥。正参差、烟凝紫翠,斜 阳画出南屏。馆娃归、吴台游鹿; 铜仙去、汉苑 飘萤。怀古情多,凭高望极,且将尊酒慰飘零。 自湖上、爱梅仙远,鹤梦几时醒? 空留得、六桥 疏柳,孤屿危亭。
待苏堤、歌声散尽,更须 携妓西泠。藕花深、雨凉翡翠;菰蒲软、风弄蜻 蜓。澄碧生秋,闹红驻景,采菱新唱最堪听。见 一片、水天无际,渔火两三星。多情月、为人留 照,未过前汀。
清代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 谓:“学词先以用心为主,遇一事, 见一物,即能沉思独往,冥然终日, 出手自然不平。”从生活到创作,中 间必经过“沉思独往”凝神构思的阶 段,不过,成绩怎样则似乎在此之前 已经决定,因为对事物深入细致的观 察乃为首要,所谓“写得不真”的文 章,其实大部分都源于“看不分明”。 是高手还是庸才往往在观察阶段已经 判别清楚。
《蜕岩词》里写景咏物的篇章相 当多,《多丽·西湖泛舟夕归》更属 其中的代表作,大可藉以窥测张翥观 物的独到处。
“晚山青”四句为景语,自远处 摹写西湖傍晚的景色。这里所捕捉的 物质真实,相当具体,张翥不单捕捉 了山、树、云烟、斜阳等物象,连它 们的色彩(青、紫翠),线条对比 (一川、参差),光暗变化(由“冥 冥”到斜阳夕照)也丝毫没有遗漏; 而且由“烟凝紫翠”的凝定状态到 “斜阳画出南屏”,“画出”这个动态 的出现,显示了一段时间的进展,正 好反映作者舟行的过程,非独令整个 西湖晚景鲜活如画,甚至更具备一种 连续呈现视觉意象的电影性质。张翥 敏锐而准确的观察能力,在这短短廿 二个字里已经可见一斑。
“斜阳画出南屏”一句总结前数 句,通过“画出”两字赞扬了西湖风 光如画的美景:“南屏”正点遊地, 由虚入实,下开“馆娃”各句的历史 想象,笔力雄浑。日暮归家的女娃与 鹿、萤等自然景物,映进“怀古情 多”的作者眼里,顿然变成别具情味 的意象,引发沧海桑田,盛极而衰的 唏嘘。当年的胜景,由于时空隔断, 不管怎样登高极望,也没可能再见, 遂形成一股失落的情绪,只有寄情于 酒。“自湖上”句承怀古意而来,联 想到当年隐居孤山梅妻鹤子的林逋。 然而,人事变迁,留存的只不过徒剩 形骸的景物而已。故张翥有 “几时 醒”的慨叹。这种透视物象内在精神 的体会,与前部分集中描摹外象的态 度又自不同。
词发展到“空留在”句,情绪越 来越低落,直至过片才振起新意,以 怜取眼前事物的积极精神取代徒然怀 缅过去的态度。放歌狎妓的举动激发 了别一番情趣,张翥进而发掘西湖当 前的美景,这时候他的观察就更加细 致入微了。“藕花”、“菰蒲”两对 偶句深入捕捉湖中生态的活动情况, 其深细清晰的程度,竟如电影的特写 镜头,炼字方面亦见讲究,像“软” 字富于触觉感受,“弄”字之表现自 然气象彼此之间的和谐呼应,就如实 地记录了一个生意盎然的有情世界。 “澄碧”、“闹红”两句把镜头拉 开,摄取荷塘秋色; 末四句再推远,此 时作者的视域大抵已还原到开始时之 广远,只是由于时间改变,这时所见 已成一片月夜的景致,首尾遥遥呼 应,游览过程的所见所感就仿佛被一 对括号涵括着一样——这对“括号” 就是全词折取的时间起迄,也就是由 日落至月上这个时间段落。凭着敏锐 的观察力与强大的概括力,张翥把这 段时间游湖的视觉和空间的感觉仔细 地捕捉下来,再加上雅丽洗炼的文 笔,遂成千古传诵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