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

2024-07-21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时阻风安乡河中

侬家生长在河干。夫婿如鱼不去滩。冬夜趁霜春 趁水,芦花被底一生寒。

在文学创作中,袁宏道力求创 新,反对模拟,主张直抒胸臆,提倡 向民歌学习。他写的十余首竹枝词, 就是向民歌体学习的成果。

万历三十二年(1604),袁宏道 在家乡的一次旅行中,被大风阻于公 安县南的安乡河中。闲来无事,故乡山 水在望,故乡父老乡亲在辛苦奔忙, 词人心有所动,写下了四首竹枝词。 “侬家生长在河干”是其中第四首。 “侬家”是女孩子自称语; 这里以第 一人称,用一个渔家少妇的口气来写 这首词,显得亲切无隔,是一种典型 的民歌风味。“河干”即河岸。这句是 说,我生在安乡河边,喝着这安乡河水 长大。长大了嫁给河上的渔家小伙子。 他整天打鱼——“夫婿如鱼不去滩” ——自己也象鱼儿一样,时时不离开 河滩。应该说,这首词虽然写的是渔 家儿女,但多少也渗入了作者自己对 于家乡的深情。这组竹枝词的前三首 就是对故乡山水的礼赞。但他更关心 的是家乡的百姓们。“冬夜趁霜春趁 水,芦花被底一生寒”,就抒发了对 故乡人民的痛苦的深切同情。嫁了夫 婿,是为了过上温暖的家庭生活。可 是,为了生计,夫婿冬夜里要趁霜打 鱼,春夜里更要赶春汛,一年到头, 夜夜总不归来,芦花被下,“侬家” 一生之中就只能忍受着这孤独寒冷 了。芦花被,是以芦花为填充物的被 子,比起棉絮被,当然是很不耐寒 的。可是,对于穷人来说,不用芦花 又能用什么呢? 《太平御览》三四 《孝子传》中说,孔子大弟子闵子骞 孝顺后母,后母却虐待他,以芦花充 丝絮来给他做寒衣。一千多年后,元 代诗人吴景奎还有《芦花褥》一诗, 可见几千年来,芦花一直是穷人的 “专利”。三四句也可以看作是互文 见义。实际上,渔家少妇也不一定就 在睡觉。冬夜春朝,她也必须趁霜趁 水做事。“芦花被底”也可理解为这 组词其二所说的“芦花枝上水痕新, 南市东村打白鳞”。(《袁宏道集笺 校》) 夫婿穿行于芦花枝下打鱼,苦 寒一生;“侬家”也是趁霜趁水织 网,同样苦寒一生。

袁宏道的诗词,虽然有提倡闲 适,逃避现实的一面,但从这首词 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也有深切同情 劳动人民,不满社会现实的一面。虽 然仅仅是同情和不满而已。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