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枝头残雪余寒透,人影花阴瘦。红妆悄立暗消魂, 镇日相看无语又黄昏。
香云黯淡疏更歇,惯 伴纤纤月。冰心寂寞恐难禁,早被晓风零乱又春 深。
广平铁心,赋心偏爱梅花。陈子 龙此词,寄意绵邈凄恻,词中将人、 花、月统一在和谐的意境中,写来婉 转入妙。
词的上片写人兼写花,以花衬 人。起句“枝头残雪余寒透”借写花 创造气氛,暗示时令。“枝头残雪” 是冬梅。“残雪”既形容梅花,又给 人以寒意,故下接“余寒透” 。在 “新年都未有芳华”的早春季节,余 寒未退,百卉尚在冬眠中未醒,只有 梅花迎寒而开,冰肌玉骨,卓然特 立。次句紧承起句,将人物推出画 面。然而,人们首先看到的,并不是 画面中的全人,而是用特技摄下的人 影与花阴叠合的镜头,以虚写实,意 象动荡迷离。而着一“瘦”字,人与 花同一清瘦,互相衬映,又为人物正 式出场带来了特定的感情气氛,使人 们立刻想到李清照的名句: “莫道不 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人影花阴瘦”盖从 漱玉词化来,不过,易安是将“人” 与 “黄花”相比照,借状写人物外形 显示心灵奥秘,此句则用虚笔将人与 花溶化为一,人影花阴,几难区分。 接下“红妆悄立暗消魂,镇日相看无 语又黄昏”二句,实写词中佳人,而 以梅花作陪。“红妆” 应上 “人 影”,点明人物身份。这位妙龄女 郎,在花阴下悄然而立,心中有无限 幽恨。“悄立”,说明影单形只,写 其孤独索寞; “暗消魂”道其凄苦之 情,而又无处诉说。“悄”与 “暗”,一状其外形,一写其内心, 用字精到而内蕴的感情律动非常强 烈。镇日,犹整日。郁结之情既无可 排遣,而她又那样高雅、矜持,故而 只好将一片痴心付与素洁的梅花,而 终日“相看两不厌”了。“又黄昏” 说明佳人悄立花下,并非一日,则其 身世之寥落、幽恨之深长可想而知!
下片写花兼写月,以月夜梅花比 况词中女郎,借客写主,进一步描绘 词中女主人的命运归宿。香云,一般指 女子鬓发。元人周权《采莲曲》: “越溪女郎十五六,翠绾香云双凤 凰。”江南梅花,素有“香雪海”之 称,似雪如云的梅花随风飘逝,无复 盛开时的风致,而显得黯然失色,零 落凋谢,芳菲都歇。故此处“香云” 应指大面积开放的、散发出阵阵香气 而又如云雾般的梅花。“香云黯淡疏 更歇,惯伴纤纤月”两句,盖从林逋 《梅花》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 浮动月黄昏”化出,而表示时间的推 移。“纤纤月”承上片尾句“又黄 昏”,所谓词断而意脉不断。梅香日 渐淡薄,说明随着时光的流逝,梅花 也渐渐萧疏,以至于要消歇、枯萎了, 在经常陪伴它的多情而纤美的冷月映 照下,该也会感到悲凉吧!此时此刻 梅花那纯洁透明的“冰心”会更为寂 寞、哀戚,再也禁持不住了! “冰心 寂寞恐难禁”,赋梅花以人格,它正 是词中女郎的化身。然而,无情的晓 风却不体恤梅花的寂寞,当她凄寂难 禁之时,其点点残蕊,早被晓风扫落 ——实际上,春已深了,佳人也会愁 更浓了吧!“早被晓风零乱又春深”, 透露出词人哀婉而又无可奈何的心 绪。“春深”遥应起拍 “残雪”, 绾合全篇,使词的意蕴更递进一层。
梅花是高雅素洁的象征,此词将 人与花融为一体,由虚到实,又由实 到虚,以花陪人,宾主相映,亦花亦 人,朦胧隐约,启发读者以无穷的遐 想。陈氏的某些词篇,如《浣溪沙· 五更》、《少年游·春情》等, 描写男女间的离情别怨,其中的女 主人皆为痴情的不幸者,这首词亦属 此类。据陈寅恪先生《柳如是别传》 考证,陈子龙早年与柳如是有恋情关 系,而终未得到美满的结合,此词虽 不一定即写这段恨事,但或许也包含 了与其有关的情感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