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

2024-11-08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小桃枝下试罗裳。蝶粉斗遗香。玉轮碾平芳草, 半面恼红妆。

风乍暖,日初长,袅垂杨。一 双舞燕,万点飞花,满地斜阳。

按照一般小词的惯例,通常是上 片写景,下片写情。可是这首《诉衷 情》却来一个颠倒: 上片写情,下片 写景,这不能不是一个特点。

词中描写了一位妙龄女郎微妙的 春情。“小桃枝下”,是背景;“试 罗裳”,是人物的动作。从今天摄影 的角度看,这个镜头选得实在是好。 你看:上面是夭桃横斜,下面是美人 试妆,她那绰约的风姿和浓艳的桃花 相互映衬,该有多美! 古代女子生活 范围比较狭窄,她们长期困守在闺房 之中,心情郁郁不舒。但一到春光明 媚的时刻,她们走出户外,精神便为 之一畅。“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 著心情好” (李清照《菩萨蛮》) ; “疏梅影下晚妆新,袅袅娉娉何所 似,一缕轻云” (宋无名氏《浪淘 沙》) ,都是写青年女子初试春装时 的神态和情绪,可与此词相互印证。 但此词不同之处在于善于用周围的环 境来烘托映衬,好比画画,画面上不 仅画一美人,在她的身旁还画有相应 的景物。下面 “蝶粉斗遗香”一句, 便是一个很好的烘托。是什么招来粉 蝶,是花香还是衣香?似乎二者兼而 有之。然而最终仍在于写人,正因为 人儿娇艳如花,所以招蜂惹蝶。宋人 吴文英《唐多令》:“黄蜂频扑秋千 索,有当时、纤手香凝。”和这是一 个意思。

因为春天到了,到郊外踏青的人 也多了。“玉轮碾平芳草”,是写游 人乘坐香车宝马从她身边经过。韩偓 《重游曲江》诗云: “犹是玉轮曾碾 处,一泓秋水涨浮萍。”李清照《庆清 朝慢》云: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 烘池馆,竞走香轮。”都是写郊游的景 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此词。“半面 恼红妆”,用了南朝徐昭佩的故事。 昭佩为梁元帝之妃,因元帝眇一目, 每当元帝将至之时,徐妃必为半面妆 以待之。(见《南史》)这里借用此一典 故形容词中女子的矜持和庄重,尽管 身旁有玉轮驰过,她也不敢正眼相看, 而是把头转过去,只让车上过客看到 羞红了的半面。词笔至此,一个娇羞 怯怯,富有教养的少女形象,几乎呼 之欲出。

下片转入写景。过片用了三个三 字句,音节短促,韵律流畅,好似一 气呵成。“风乍暖,日初长”,是补 足前片首句的意思。因为天气转暖, 春日初长,所以女子要换上春装—— 罗裳。而“袅垂杨”则对“小桃枝” 作一映衬,至此绿柳红桃,相映成 趣,愈益春意盎然了。下面则以排比 手法,连用三个四字句。这种句式宋 人曾多次用过,如僧仲殊《诉衷情》 云:“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 头。”前人赞之为“字字清婉”, “真力弥满”,具有“唐人风致”。 这些话似乎可以移过来评价陈子龙这 首词。朱淑真《眼儿媚》也有类似句 子:“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 头。”这类句子,看似一句一景,彼 此独立,然而每句之间,却有内在联 系,而且层层递进,所以读到最后, 犹有一种力度感。所谓内在联系,我 们指的是感情的纽带。因此综观三 句,仍为一幅完整的图画。

清人王士祯评此词云: “清真 (周邦彦)能作景语,不能作情语。至 大樽 (陈子龙字) 而情景相生,令人 有后来之叹。” (《陈忠裕集》)对 于周词的评价,尽管可以商榷,但此 处论陈子龙词,却是十分允当的。近 人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也。” (《人间词话》)此词上片主 要用情语,但能融情入景; 下片主要 用景语,但景中含情。情与景水乳交 融,遂构成幽美的意境,读之如饮醇 醪,令人神往,谁能不说这是一首好词 呢!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