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2019-07-18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板扉小隐清溪曲,夜月罗浮花覆屋。木笼戛戛摇 生谷。庄田熟,桔槔悬向茅檐宿。

青山一片 芙蓉簇,林皋逸韵飘横竹。远浦轻帆低几幅。浓 睡足,笑看小妇双鬟绿。

自北宋苏轼以农村风物入词之 后,南宋辛弃疾、清代梁清标、贺双卿 等先后均有所作,但总的来说为数不 多。在这为数不多的词作中,徐小淑 这首描写江南水乡的《渔家傲》可算 得上是难得的佳作,故前人曾赞其 “妆点农家,有林下风致” (《词苑 萃编》卷七) 。

这首词的上、下片所写的,就时 间来说,各不相同,但景物描写却是 互相呼应的。上片以农家小屋为中 心,以夜间景物为主要描写对象。这 农家小屋座落在清澈弯曲的溪流边, 它在花木、竹林的掩映中只隐隐露出 一扇简陋的板门。月光映照,秋花覆 屋,远山朦胧,溪流波光闪闪,何等 幽静! 又何等优美! 罗浮,本为山 名,在广东省增城县境内,风景秀 丽,相传罗山之西有浮山,为蓬莱之 一山,浮海而至,与罗山相并,故 名。此处当指夜月笼罩下之青山,缥 缈如蓬莱仙境。在秋熟季节,农家主 人正在连夜将刚刚收下来的稻谷加工 成米。宁静的夜晚那推谷的“戛戛” 声更显得清晰可闻。木笼,即木砻, 如磨形,为稻谷去壳之工具,须用手 推之,故曰“摇生谷”。农夫不得不 连夜加工生谷,可见等米下锅之急, 其困顿之状可知; 日间收割,夜间犹 不得休息,其劳苦之状更可想见。作 者写这句词原未必有此意,但读者却 不可无此用心。下面 “庄田熟”,点 明季节,再用“桔槔”句从屋内摇谷 声转到写屋外常用的生活器具。桔 (jié洁)槔,又称吊杆,系一种原始 的汲水工具,用一横木支于木柱上, 一端用绳系水桶,一端系以重物,两 端上下运动以汲水。这句同时补写了 前面的“屋”系茅草所盖;又词中虽 未直接出现“井”的字样,但由桔槔 可想象井即在茅檐近旁。安着木门的 茅屋,曲折的清溪,屋旁的水井,高 悬的桔槔,夜晚摇谷的戛戛声,这是 地道的江南农家风味。下片开头仍围 绕农家小屋写周围环境。“青山一 片”与前面的“罗浮”相应照,只是 一为清晨目睹,一为夜间所见。虽然 季节已进入秋天,但草木未凋,连绵 的山峦仍然葱绿如夏。芙蓉簇,指竞 相开放的繁茂的木芙蓉。此处的 “芙 蓉”又与上片之“花”相应照,木芙 蓉花色粉红,高可丈余,故能扶疏覆 屋。此句只写眼前景,然愉悦之情自 蕴含其中。至“林皋”句则将客观景 物与主观感受结合起来,作者从溪岸 的绿树和连片的翠竹的相互映衬中领 略到一种高情雅韵。中间着一“飘” 字,显得极为灵动,那朝雾在上空飘 荡,使人倍觉清新快适。“远浦”句又 与上片“清溪”相应照,此时朝雾渐 开,作者沿着清溪流向把视线投向远 方,曲曲清溪终与江河会合,水天相 接处,白帆点点,构成一幅幅美妙的 画图。“低几幅”的“低” ,正是 “远”所造成的视区感觉。写景至 此,远近高低,几已不遗纤毫,于是 结句推出了欣赏农村风物的主人公 ——作者。“浓睡”者,词人也。“浓 睡足”三字划分出景物的时间界限: 上片所写为睡前所见所闻,下片所写 为浓睡足后所见所感。最后,作者又不 忘记回应农家小屋中的人物。清晨, 板扉开启,出来的是一位将黑发梳成 双鬟(环形的发髻)的年轻媳妇,那 么也就可以想知,夜晚用木笼摇生谷 的当然是这屋里的男主人了。如此写 来,于幽情逸韵之外,更增添了农家 生活气息。“笑看(kān堪 )”二 字,则明显地流露出作者对农家生活 的浓烈兴趣和喜爱之情。

作者擅长绘画,她往往将绘画的 特点融入词中,董斯张曾评其词为 “画中词,词中画”(见《词苑萃 编》卷七),这首词尤富画意。上片 着力描画月照下的农家,清幽、古 朴,略带朦胧的色彩;下片则青山、 远浦,互相印带,芙蓉、绿树,色彩 斑烂,意境开阔,韵致清新,又别有 一番情味。

清初蒋景祁在《刻瑶华集述》中 评闺秀词人时曾说:“闺中秀士唯苏州 范夫人徐媛、海陵陈夫人徐灿无闺阁 气。”这首词正可谓净洗铅华,清雅 秀逸。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