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望江南

2022-09-12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烟雨路,水国渐迷离。芳草遥天人去后,碧云满 地雁来时。秋信竟差池!

何处问?脉脉到于 今。精卫徒生沧海恨,鳖灵不断蜀山心。天宇自 荆榛。

这首词表面上似乎是写对朋友的 怀念,而实际上却是抒发词人深沉的 亡国之痛。

词的上片写对友人的怀念,一开 始就写得很迷茫。佇目凝望,那友人 离别时的道路,也就是盼望友人归来 的道路,烟雨迷茫,南国水乡的景色 也逐渐模糊了。词人是用迷茫的景色 来衬托内心的迷茫与怅惘。因为明王 朝的恢复,只是一种渺茫的希望,就象 这自然景色一样,给人以模糊怅惘之 感。这里词人没有明写盼望二字,却 隐含盼望二字,因为这一片迷茫是盼 望友人归来时所见之景,所以下面词 人便用一联对句来诉说盼望的原因, 那就是与朋友分别已经很久了,而且 相聚无期。词人用“芳草遥天” 和 “碧云满地”,一方面是表示时间的 距离,说明自从友人在芳草连天的春 天离去后,到现在已经是碧云黄叶, 北雁南飞的秋天,仍未见归,同时也 表现了深深的离恨。因为 “芳草” “碧云”在古代诗词中,常常是用来 表现离愁别恨的。如“倚危亭,恨如 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别 后,水边红袖分时,怆然暗惊。” (秦观《八六子》) “倚遍阑干,只 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 归来路。” (李清照《点绛唇》) “碧云天,黄叶地,西风起,北雁南 飞。晚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词人点化了前 人的词句用以形象表达胸中的离恨。 前结词人用“秋信竟差池。”收上启 下,表现词人极度的失望与悲伤。意 思是说,不仅时间久远,甚至连消息 也全无。

词的下片,则是倾诉对明王朝的 忠贞不渝的感情。先用“何处问”三 字领起,然后紧承“脉脉到于今”,词 意迭宕而沉郁。“脉脉”即深情之意。 意思是说,自从离别后直到现在,我一 直是深情地思念着你,可是向谁去询 问你的消息,向谁去倾诉心中的痛苦 呢?只能把自己的感情埋在心底。所 以下面词人使用两个典故,表明自 己忠贞不渝的决心。“精卫”,即精 卫填海的故事。古代神话传说: 炎帝 之少女名女娃,游于东海被溺死,后 化为精卫小鸟,常衔西山的木石去填 东海,誓要把东海填平。“鳖灵”也 是古神话中的人物。传说鳖灵是荆地 人,死后尸体逆江而上,飘浮到蜀复 活了。蜀王望帝任他为相,后又把帝 位传给了他。词人用这两个典故是要 说明自己恢复明王朝的愿望虽然象精 卫填海一样事实上不能实现,但是仍 不懈努力,就象鳖灵那样,死后也不 改变对明王朝的忠心。所以句中用 “徒生”与 “不断”对举。“徒生” 即空有之义,也就是说明知不可为, 但是决不改变,更加突出了忠贞不渝 的决心。最后词人用一句愤怒的呼喊 作结,“天宇自荆榛! ”为什么自己 对明王朝忠贞不渝呢? 是因为清王朝 的统治太残酷了,整个社会都象恶木 丛生一般,充满痛苦与坎坷。

整首词虽然写得比较隐晦,但是 悲愤之情却非常强烈,具有沉郁顿挫 的风格。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