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2022-11-28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读《越绝书》

亘古谁家国不亡,西村空自产无双,姑苏台后五 湖航。

渔父一桡存郑国,乞儿三战报平王, 英雄到此却思量。

这是一首咏史词。所谓咏史,包括 凭吊古迹与吟咏史事两类。杜濬的《浣 溪沙·红桥纪事》便是览古之作,主 要抒发词人的情怀抱负;这首则是以 史实为吟咏对象,表达以史为鉴的历 史意识,继承了敬德思艰的传统主题。

《越绝书》主要反映春秋战国时 期吴越争霸的历史。吴王阖闾由于任 用伍子胥这样的贤良,因而取得了胜 楚而又胜越的赫赫战绩,然而,历史犹 如讽刺喜剧一样,最后灭吴者竟然是 越。对于这一戏剧性的变化,词人深为 感慨,所以起首一句,纵横古今,大有 抚膺长叹之意: “亘古谁家国不亡?” 以设问开篇,起笔突兀,警策醒人。 它看似盛衰更替、成败相续的历史循 环论,但仔细品味,其实是对一个国家 由盛转衰乃至灭亡的历史课题寻根究 底,意思是一个国家为什么到头来都 免不了灭亡的命运呢?尤其是吴,竟 然覆灭于东山再起的勾践之手,这究 竟是为什么呢?据史书记载,越王勾 践败于吴后,卧薪尝胆,力图恢复,又 用范蠡美人计以惑吴王夫差,吴臣伍 子胥虽力谏而不从,后吴果为越灭。 因而接下来诗人说: “西村空自产无 双,姑苏台后五湖航。” 《淮南子· 说林训》称“西施、毛嫱,状貌不可 同。”“无双”言西施之美艳。值得 注意的是 “空自”二字,颇不寻常。 按通常之见,越赖西施而兴,吴因西 施而亡,一个美女在历史上既能倾城 倾国,又能兴城兴国,怎么可以说 “空自产无双”呢?很明显,这里有 着深刻的意蕴: 西施虽为举世无双的 美女,然而她的青春艳色都被葬送进 一场政治阴谋之中了,这是“空自” 的一层含意,其更深之含意则是,越 王令范蠡献西施之后,终于导致了吴 王丧志,贤良蒙难,国家破亡等灾 难,西施艳色沦落的悲剧。总之,“空 自”二字,既寄寓对西施命运的无限 怜惜与同情,又饱含对吴王恋色忘政、 不能守业的鞭挞,下句进一步表达这 种亡国之思: 姑苏台本为吴王阖闾所 筑,后夫差既得西施,甚宠之,复高 而饰之,游宴其上。《越绝书》说, 亡吴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舟而去, 五湖即太湖。在此不直写吴国的灭亡, 而借范蠡泛舟之典实连及象征吴国 兴亡的姑苏台,突出了山河易主的历 史变幻,暗示叱咤风云的吴国从争雄 的历史舞台上消失,从而透示出令人 荡气回肠的哀怨。

此词的上片咏吴国的灭亡,下片 则写吴国不该灭亡,把读者的思路引 向深入,从而昭示题旨。过片采用倒 叙的手法,追叙吴国强盛时的霸业。 作者举出 “渔父一桡存郑国”和 “乞 儿三战报平王”两件事。这是说吴因 得伍子胥,有保存郑国之力,也有打 败楚国之威。原来,伍子胥并不在 吴而事楚,楚平王杀了他的父亲伍奢 与兄长伍尚,他才出逃的,在奔吴途 中,因渔父舍命渡他过江才幸存下 来,此后,郑国也因渔父此举在吴郑 冲突中免了灭顶之灾,“存郑国”即 指此。伍子胥渡江入吴后,“乞市三 日”方得吴王阖闾的召见,之后吴国 联蔡攻楚,屡战屡胜,拔了楚国郢 都,鞭平王尸,“报平王”指此。这 两句是说,吴国得了伍子胥是一件幸 事,使吴国有了制胜之力,按说吴国 是不该灭亡的,然而吴国毕竟覆灭 了,这实在令人深思,结句说“英雄 到此却思量”,思量什么呢?众所周 知,吴败越后,越表面上向吴请和, 而暗地里力图恢复。伍子胥洞察时 势,所以当越进献美女时,力谏吴王夫 差,夫差听信伯噽谗言,终逼伍子胥 自杀,吴国也随之而灭亡。吴国的兴 亡,告诫统治者要用贤从善,因为,自 古以来的弃贤从恶者,就没有不灭亡 的! 这正是起句“亘古谁家国不亡” 深沉感慨之所由。

值得注意的是,此作显然没有局 限在吴越之争上。“亘古”二字是包 揽了历史的全部的,当然也包括了作 者生活的年代。杜濬为明末清初人, 他寓居金陵,游览扬州、苏州已是明王 朝只有半壁江山的时候,因此这首词 的“亡国”之音也特别强烈,其寄语 朝廷要取用贤良,振治朝纲的意思也 颇为明白,因而也有着强烈的家国身 世的寄寓。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