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2024-06-01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观 潮

八月奔涛,千尺崔嵬,砉然欲惊。似灵妃顾笑, 神鱼进舞; 冯夷击鼓,白马来迎。伍相鸱夷,钱 王羽箭,怒气强于十万兵。峥嵘甚、讶雪山中 断,银汉西倾。

孤舟铁笛风清,待万里乘槎 问客星。叹鲸鲵未剪,戈船满岸; 蟾蜍正吐,歌 管倾城。狎浪儿童,横江士女,笑指渔翁一叶 轻。谁知道、是观潮枚叟,论水庄生。

我国沿海潮汐,以钱塘海潮最为 壮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至十八日,潮 势汹涌奔流,比平时大潮更为奇特。历 代文人多有歌咏。苏轼《八月十五看 潮五绝》、辛弃疾《摸鱼儿·观潮上叶 丞相》词,皆脍炙人口。作者这首《沁 园春·观潮》,也是传诵一时之作。

此词约作于顺治十四年丁酉(16 57)仲秋,距作者由京城南归约近一 年。上片首三句,写奔潮汹涌呼啸而 来的雄伟气势。作者观潮,正当八 月,潮头有如千尺嵬峨的山峰,突然 惊走,潮声訇然巨响,如崩崖裂壑之 轰鸣,使人惊神动魄。次四句写潮来 之时,波涛翻舞,白浪喷激的神奇景 象。在滔滔滚滚的浪涛中,仿佛灵妃 顾我而笑,凌波妙舞; 神鱼飞跃,巨 鳞插云。又如冯夷击鼓,潮头之上, 时见素车白马翩然来迎。这四句连用 奇妙的比喻,生动形象,其用典又莫 不与潮水相关。“灵妃”,即宓妃, 本为洛水女神。“冯夷”,又名冰 夷,本为河神,或称河伯。曹植《洛 神赋》有“冯夷击鼓,女娲清歌”之 句。枚乘《七发》形容广陵曲江波涛 有云: “其少进也, 浩浩, 如素 车白马帷盖之张。”作者通过观潮的 实际感受,把许多神奇的想象和传说, 都集中到笔端,构成一幅美妙而奇丽 的图画,令人叹为观止。接着又以“伍 相鸱夷”等三句表明如此大潮,要有 怎样强大的威力,才能使怒潮为之震 慑呢?相传伍相蒙冤而死,死后被吴 王盛以鸱夷而浮之江。( “伍相”,即 伍子胥。“鸱夷”是革囊。) 终因他 的冤抑之气,激起海门大潮。伍相能 激起狂潮,自然能把潮水制服。钱 王,指钱镠,他是五代十国时吴越开 国的君王,曾经兴筑海塘以遏怒潮, 在修筑海堤的进程中,曾派人造三千 羽箭,在叠雪楼命水犀军驾五百强弩, 猛射潮头,迫使潮水趋向西陵而去 (西陵,今西兴渡)。可见伍相鸱夷的 冤抑,钱王射潮羽箭的威势,恐怕比十 万水犀军的威力还要强大得多啊! 然 而伍相钱王已成历史人物,有关他们 的传说也无从见证,而钱塘海潮却千 秋不改壮观,又怎能不教人惊叹潮水 的威猛呢! 咏叹至此,作者以三个短 句总写看潮所得的感受: “峥嵘甚、 讶雪山中断,银汉西倾”,多么雄伟 啊! 简直使我惊讶雪山在崩断,银河 之水全都向西倾泻了。词写怒潮奔盈 的景象,可谓淋漓尽致。

下片写观潮以后的遐思,以及诸 种杂感。作者掉转笔锋,分三层落 墨。“孤舟铁笛风清”两句,写看潮 之后,作者回到孤舟之中,时已傍晚, 在风前横吹铁笛,清兴悠然(铁 笛,笛管用铁制成,音响清越) 。想 到从前有人乘槎浮海的故事,自己也 多年怀有远游域外的志向,因而很自 然地写出“待万里乘槎问客星”的句 子。槎,即木筏。神话传说: 天河边 通海,有个住在海边的人,常见每年 八月海上有槎来,他就登槎到达天 河,正巧遇到牵牛、织女。回来之后 问术士严君平,严说: 某年某月有客 星犯牵牛宿,正是此人到达天河之 时。词中所谓“问客星”,正用此 典。孔子曾经说过: “道不行,乘桴 浮于海。” (《论语·公冶长》) “桴”是槎之小者,可见孔子当年, 也曾动过乘槎浮海的念头。词人想乘 槎远游,也是有根据的呢。第二层 “叹鲸鲵未剪”四句,慨叹此刻海波 未靖,只怕远游之志难以达成。“鲸 鲵”皆鲸类,它们是水族中的凶猛者。 《吴都赋》有“长鲸吞舟,修鲵吐浪” 之句。“剪”,指剪除。此处喻指战 乱未平。“戈船”是战船。“戈船满 岸”是说:钱塘江口一带多有巡逻 的船舰,可见海防还很吃紧。而此 时海上明月已生,杭州满城歌管的声 音,隐隐可以听到,人们已在歌舞升 平了,可谁又知道我此时的情志呢? 第三层六句,写自己此游,凉笠轻 衫,有似江上的渔父,以致“狎浪儿 童,横江士女”,竟至指着我乘坐的 一叶扁舟说: 这打鱼的老头儿也有兴 致前来看潮呢! “狎浪儿童”,指惯 于和潮水打交道的弄潮儿; “横江士 女”,指乘着画舫前来观潮的游客。 他们怎能知道我还是个观潮的枚叟, 论水的庄生啊! 枚叟,指枚乘。枚乘 在《七发》中,有观潮广陵的记载, 上片已经引过。庄生,指战国时期的 庄周。《庄子·秋水篇》河伯一节, 为论水之文。这几句在诙谐中寓有情 致。作者深喜此游不为人知,因此在 观潮前后,思想上悠然自得,心情比 较开朗。下片之“待万里乘槎问客 星”句,着重道出自己在饱尝世味以 后的意愿,虽然未必能实现,但被人 呼为“一叶渔翁”,远比人们呼为“吴 祭酒”要惬意得多。因此,词的结笔, 实为会心一笑之后所得的佳句。

梅村词长调豪放,有神似东坡之 处。这首《沁园春·观潮》,于豪放 见骏逸之气,纵笔所之,自然潇洒。下 片笔墨开拓,不拘泥于从看潮着笔,而 所抒之感,皆与海上情事有关,使 人读后,深觉有“柳暗花明”之妙。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