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难后留别
城溃后,偕汪起霖、狄性之、罗然倩、任渭叟同避吾 师宁濬冲家。日商远举,不得。会便归湖,赋此言别
相与说乘槎,无计留他! 春花夜月尽鸣笳。只有 青青双眼在,曾见繁华。
飘泊向天涯。何处 吾家?浮萍知否是杨花? 自恨不如枝上鸟,犹自 喳喳。
从词题及小序可知,这是一首非 常时期的留别词,所以,词中所抒写 的不是一般挽留惜别之意,而是 逃难避乱之中的凄惶不安之情。开 篇两句即交代了这一情感事实。 “相与说乘槎,无计留他”,“乘 槎”,本指入海求仙,此处指取道东 海水路南下闽、广一带,就是小序中 所说的“远举”。友人们迫于时势整 日商量南行,在这种情况下不是可以 挽留的。“春花夜月”,喻指扬州美丽 的风光。“胡笳”,古代流行于塞北 和西域的一种管乐器。这一句的意思 是,扬州已被清军占领,到处都鸣奏 着胡地的乐器。“只有”两句承上 “尽”字而来。“青青双眼”,青 眼,相对于白眼而言,据传阮藉能为 青、白眼,见厌恶之人就现白眼,待 悦意之士则以青眼。此句说如今扬州 遍地清兵胡乐,繁华已经一去不返, 只有我辈双眼可以作证,它们曾饱览、 享受过扬州的绮丽风光。这后两句包 含了对前面“无计留他”之“无计” 的解释。正因为故园沦陷,友人们才 不得不图谋“远举”。过片承开篇之 意,写友人们将各自四海漂泊,“何 处吾家”,处处无家,自己将与杨花 (杨音谐扬,喻指自己和友人)一样化 作浮萍随波逐流飘向天涯。“自恨” 两句,写自己和友人们在此动乱之 秋,到处落荒,尚不如树上鸟儿那样自 由自在。俗谚,宁为太平犬,不做乱 世人,这最后的两句正是由此设想, 恰切地道出了逃难之际的凄惶之情, 表示出了对太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全词语言平淡简劲,感情真挚直率, 是坦庵词中别具风味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