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遣 怀
咄咄书空唤奈何,自怜身世转蹉跎。长卿已倦秋 风客,坡老休嗔春梦婆。
朝梵夹,暮渔蓑。 闲中岁月易消磨。谁言白发无根蒂,只为穷愁种 得多。
这是一首自伤身世之词,托为 “遣怀”,以抒发身世的哀感。作者 在青年时代,曾以才华俊丽,工诗能 文,名噪一时。崇祯十六年二月,清 兵侵入山东,陷莱阳,他的父亲宋应 亨,堂兄宋玫,皆以守城殉节。他在 入清登仕以后,又遭庚寅 (顺治七 年) 、壬寅(康熙元年) 两次狱 难。尤以壬寅之狱,最为冤酷。事发 于前一年辛丑(顺治十八年),族 子告密,诬以谋逆,全家均遭冤系, 历时三载,虽幸获释放,官职并未恢 复,精神上受到深重的打击。他流寓 吴越一带长达八年之久,饱经忧患, 处境坎坷,词即作于流寓期间。
首句“咄咄书空唤奈何”,用两 个典故,表示自己内心的郁悒。据 《晋书·殷浩传》载: 殷浩被桓温废 免,成天用手在空中书“咄咄怪事” 四字,以示惊诧。这是词句前半的出 典。陆机诗: “冉冉逝将老,咄咄奈 老何! ”这是句子后半的出典。全句 的命意是: 悲诧遭受黜谪,痛惜年华 渐老。作者此时,已经年过五十,两 寅狱难,历尽悲辛。他正和殷浩一 样,有志济时; 和陆机一样,名高京 洛。可叹的是才高命蹇,孤愤难伸, 所以也就“咄咄书空”徒“唤奈何” 了。次句承前,表示自己虽然思为世 用,但身世凄凉,几经蹉跎,如今又 欲归未得,前路茫茫,辗转流离,自 怜亦堪自叹,作者《舟中杂咏》诗 云: “慷慨尚余舟楫志,不堪双鬓自 蹉跎。”抒写的也是这种悲感。三四 两句: “长卿已倦秋风客,坡老休嗔 春梦婆。”这两句以司马相如和苏轼 自比,是忧患余生的自我写照。司马 相如,字长卿,西汉著名文人。在汉 武帝时,他因献赋被任命为郎。后来 出使西南,对于开发西南有一定的贡 献。他的《喻巴蜀檄》、《难蜀父 老》两文,至今传诵。然而就在奉使 之后,他遭人诬枉诽谤,政治上受到 挫折,对现实感到不满。因此常“称 病闲居,不慕官爵”,以简傲自处。 可见他并不是那种没有品格,靠诗赋 进行阿谀逢迎的人。词句中的“秋风 客”,出自李贺诗“茂陵刘郎秋风 客”句(《金铜仙人辞汉歌》) ,历 来有两种解说: 一说“秋风客”指汉 武帝,因汉武帝有《秋风辞》,一说 “秋风客”是讲“人生就像秋风中的 过客”。这里采用后说。作者借“长 卿已倦秋风客”表示自己宦游已倦, 自己仕途多舛,屡经风雨,不过是秋 风中的过客而已。如果用前说,“秋 风客”就有隐喻君王之意,作者一向 忧谗畏讥,不惜借词句直抒怨怼。 “坡老”,即苏轼。苏轼,字子瞻,号 东坡。相传苏轼贬官昌化(属海南琼 州) ,有一天,背着大瓢,行歌田野间, 有一位老妇人对他说:“内翰昔日富 贵,一场春梦。”里中因称此妇为“春梦 婆”。苏轼也有诗说:“投梭每困东邻 女,换扇唯逢春梦婆”。(《被酒独行 遍至…四黎之舍》)东坡任翰林学士 时,身经富贵,而在“乌台诗案”中,被 控作诗谤讪朝廷获罪,连遭贬斥,后 又谪惠州(今广东惠安)、儋耳(今海 南儋县),不能不有富贵如一场春梦之 感。作者以自己之遭冤黜,比于坡老 之遭远谪,因而感到“春梦婆” 的 话,也不无道理,所以用“休嗔”两 字,表示自己如果是坡老,也不会嗔 怪那个“春梦婆”的。作者这两句词 和元好问《出都》诗: “神仙不到秋 风客,富贵空悲春梦婆” ,同一机 杼,而立意有别。元诗以论事为主, 作者纯以长卿、坡老之遭遇自况。作者 在清初,诗文誉满海内,可与司马相 如、苏轼之以文采著称一代相比,其 遭冤抑也相类似,所以用这样的词句 遣怀是很恰当的。
下片前三句: “朝梵夹,暮渔 蓑。闲中岁月易消磨。”是上片“身 世蹉跎”语意的延续,用意在写当 前。“梵夹”,指佛书。佛家以贝叶 作书,贝叶重叠以木板夹其两端,用 绳串结,故称“梵夹”。这三句是 说:既然此生遭遇如此可悲,只有早 晚诵念佛经和从事渔钓,以消磨极易 消逝的“闲中岁月”。“摩诘老来惟 忏佛,殷生愁绝只书空。” (《安雅 堂未刻》卷四《癸卯元旦》)对于有 志之士,“忏佛”,“逃禅”,原不 过是自寻解脱人生烦恼的一法,而人 们往往在精神上遭受极大痛苦时,便 产生一种皈依宗教的思想。作者之诵 佛,正和他的好友王士禄一样,是遭 冤以后借忏佛以求精神上得到寄托, 和一般佞佛自有不同。再说作者频年 栖息水乡,自然会产生五湖垂钓终老 渔蓑的思想。在诗中曾多次表示这种 意愿,如《喜表弟董樵至》诗中说: “刀俎惊前梦,渔蓑老此身。” 在 《忆故山》诗中,又有“沧波无限 意,回首愧渔蓑”之叹,可见隐于渔 钓的意愿是不为无因的。
结句: “谁言白发无根蒂,只为 穷愁种得多。”(根蒂,意为根底。)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 愁似个长。”辛弃疾《贺新郎》也有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的感叹,可见白发之生是和愁多分不 开的。人在忧患中本来极易衰老,而穷 愁又常与忧患并生,作者多年困厄, 处境困穷,其穷愁自非一般可比,所 以此时虽说年龄刚过五十,已经是 “萧然雪满头”了。全词以此作结, 凄切动人。唐诗人张九龄诗: “宿昔 青云志,蹉跎白发年,谁知明镜里, 形影自相怜。” (《照镜见白发》) 作者此时如果揽镜自照,也会有这样 的感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