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2023-03-18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思家作

飘泊东南剧可怜,朝采菱船,暮打鱼船。愁中看 遍好山川, 莺脰湖边,罨画溪边。

问余何日 赋归田,说道今年,早又明年。故园消息久茫然, 春燕来前,秋雁来前。

人们在饱经忧患、长期飘泊之 余,总不免有思念故乡之感。“羁鸟 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 人在感情上也是如此。作者自康熙二 年癸卯 (1663) 十一月出狱之后,约 有八年时间,旅寓江浙一带。他曾经 遍交江南名流,又和流寓在杭州、苏 州、南京、扬州、吴兴的一些词人诗 客相往还,登临酬倡,写下了不少诗 文作品。而在字里行间,时时流露出 思乡的情绪。这篇《一剪梅》 题为 “思家”,正是这种心情的表现。

首句“飘泊东南剧可怜”,是作 者多年客居生活悲辛的自白。“东 南”指江浙地带,这里本是山川佳胜 的所在,“人人都说江南好”,为什 么作者偏有“剧可怜”之叹呢?从作 者的身世来看,他的故乡在山东莱 阳,父亲宋应亨在崇祯十六年死于抗 清的莱阳之役。他在入清通籍以后, 又两遭狱难,在政治上遭受清廷的疑 忌。尽管在秦州、永平、浙江等地任 兵备道时,均能廉察民情,很有政 绩,一旦被人告密遭到冤诬,仓猝之 间,就全家锒铛系狱,这种冤酷,在 作者的心境上可说是打击很深重的。 癸卯幸获释放,他心有余悸,没有即 时回到家乡。在《眷怀故山 》 诗中 说: “汨汨哀时序,悠悠念故山。敝 庐沧海曲,惆怅未能还。”这是什么 原因呢? 康熙七年(1668)正月,他 在《过姜如农东莱草堂》诗中说:“岂 不怀乡土,其如多露何? 亲朋半猿 鹤,童稚喜风波。”这虽是针对姜如 农的处境而言,其实作者自己的情况 也是如此,可说是委婉而又深沉的回 答。所以这首词中的“思家”,写的 仍然是欲归未得的惆怅心情。词句中 说是“剧可怜”,道理也在于此。接 着用“朝采菱船,暮打鱼船”两句, 概括了在东南流寓生活的简况。江南 是水乡,出入大多用船。作者经常乘 着轻舟飘荡于烟水之中,来往于杭 州、云间、吴江、苏州、宜兴、金陵 等地,在舟行的当儿,见到的大多是 采菱、打鱼的船只,对于“一艇任风 波”的生活,作者是习惯了的。(这 两句中的“朝暮”是互文,采菱船可 以暮归,打鱼船也不妨朝往。)想到 自己频年岁月蹉跎,只能和江上的渔 父、湖边的采菱女郎,时而相遇于云 水烟波之际,却并没有他们悠然自得 的情怀,所以也更加感到漂泊的可怜 了。下面三句说“愁中看遍好山 川,莺脰湖边,罨画溪边。”是作者借 以自慰之语。作者此时既有去国怀乡 的愁思,又有身世坎坷、忧谗畏讥的 哀愁。“夜阑话乡曲,灯火不胜愁” 这样的诗句,在集中屡见不鲜,然而 在愁中却偏有意外的收获。他曾经歌 啸于西湖葛岭、南屏之侧,行吟于云间 九峰、三泖之间,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 声,金陵城郊牛首山、燕子矶的佳胜, 乃至扬州的红桥,吴兴的苕霅,吴江的 垂虹桥,都是经行之处,说是“看遍好 山川”,似不为过。然而词人在这里 只说“莺脰湖边,罨画溪边”,显然 也只是举个典型例子。(莺脰湖在吴 江西南,因形似莺脰而得名。“脰” 音豆,颈项。罨画溪为宜兴荆溪的别 称,溪边花竹映入水中,有如罨画。 罨画,杂色彩画。)这两句紧密地和 前面的“朝采菱船”两句相呼应,不 加雕饰,自见行文之美。下片“问余何 日赋归田”三句是说:问我几时才能真 个归回田园呢?说是今年回去,转眼 之间,却又早是明年了。东汉著名文学 家张衡,曾作有《归田赋》,作者欲赋 归田而未能如愿,“不成归计只成悲”, 心情上的凄苦,是难以言喻的。然而怀 归之情,千丝万绪,并未完结。接着用 “故园消息久茫然” 三句,深逗此 情,以示未归的原因,是故园消息,早 非当年可比,因此不免有“久茫然”之 感。这是一层意思。再一层意思,是 因故园消息茫然已久,所以才更加思 归。春燕来前是茫然,秋雁来前也是 茫然。而燕雁代飞,春秋易序,以见一 年四季常怀归思,“客中无日不思 家”,词亦由此作结。

全词回环曲折,委婉缠绵,文词 飘逸流畅,有流水行云之妙,而深沉 的命意,自在其中。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