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
关山道中
拔地千盘深黑,插天一线青冥。行旅远从鱼贯 入,樵牧深穿虎穴行。高高秋月明。
半紫半 红山树,如歌如哭泉声。六月阴崖残雪在,千骑 宵征画角清。丹青似李成。
在宋琬的词篇中,这首《破阵 子》是传诵一时之作。词题是“关山 道中”,究竟作于何年值得思考。刻 于作者身后约九十六年的《安雅堂未 刻稿》卷二,有一首题为《梦关山》 的诗,所写的内容和这首《破阵子》 “关山道中”的词境吻合,那首诗作 于康熙四年 (1665) 乙巳,其前六句 是: “关山上与星辰逼,鱼串猿梯费 攀陟。如歌如哭石泉声,半紫半黄秋 树色。十年驱马赋西征,曾共西岩麋 鹿盟。……”照“十年驱马” 句推 算,这首词确为顺治十一年(1655) 作者赴秦州任陇西兵备道途中所作。 秦州为今甘肃天水市。词所写的是秦 陇交界之关塞地带,其地多石泉,离 秦州已经不远。
词的上片极写关山道的盘曲惊 险,笔墨深雄奇劲。开头两句: “拔 地千盘深黑,插天一线青冥。” “千 盘”意为层层盘曲。这里山峰高峻, 有如拔地陡起; 山间的道路,盘旋曲 折,黝黑幽深,涧壑几不可测,这是 一种险境。次句中的“一线”,指两 山夹峙,高耸的绝壁中间,悬着一线 梯道,而山势峥嵘,直插苍霄,藤萝 密布,由山道中仰视,仅仅可见一线 青冥的天光,这又是一种险境。这两 句笔力千钧,威严兀傲,形象地勾勒 出关山道路的奇险。而对仗工稳,字 字凝炼。三、四两句: “行旅远从鱼贯 入,樵牧深穿虎穴行。”紧承首韵所 写的山势落笔,指出从这里经过的行 旅客商,老远就要连贯而进,如鱼群 之首尾相接。采樵放牧的人们,越过 那些幽谷岩涧,往往如深穿虎穴。前 句写通过“插天一线”的情景,后句 则是度过“千盘深黑”的情况。语言 生动形象,前后辉映,脉络井然。第 三韵“高高秋月明”一句,为上片煞 拍,结得出奇。由前四句烘托出另一 种开阔高朗的境界。上有高凉的明 月,下有重叠的关山,气象多么雄 浑! 从另一种意义来说,插天拔地的 山峰,崎岖深幽的山径,原不过是大 自然中一些特设的险阻,而在通过这 里之后,依然可以看到秋高月朗,玉 宇澄明的景象。这一景象更启发人们 勇于历险,鼓舞人们在关塞中前进的 锐气。而作者的胸襟意度,亦如当空 之秋月,剔透通明,皎然高举。
下片是在写山峰、山路、山行者 之外,进一步绘写关山的奇景。先写 山间树色,还未到深秋,这里高高下下的山林, 已经半红半紫, 灿如古 锦。次写山涧泉声,这儿石泉迸发, 老远听去,有呜咽声,歌啸声,清吟 低唱声,它们在潺潺而流,铮琮作 响,聆听起来如志士的悲歌,如离人 的咽泪,这如歌如哭的写声之笔,正 能显出陇头流水的特色。再写崖阴的 残雪,山间的画角声(由于山岩向阴 面很冷,所以就是经过盛夏,残雪依 然未消),而在关山道上千骑腾踏的夜 行军中,却又不时在夜空中传来悲壮 的角声,这儿的声音和色泽,又是何 等的奇特! 它刚劲而婀娜,萧瑟而悲 壮,全无一点柔媚之气,靡靡之响, 确实是关塞风光。歇拍“丹青似李 成”,这句径从色彩着笔,也结得新 奇。李成 (919—967)是五代北宋间 的山水画大师,他擅长淡墨泼抹,善 画远山平林,因居住在山东营丘,人 们称他为李营丘而不名。李成作有 《关山图》,作者因此刻在关山道 中,所以说:这里就像李成的关山图 画,自己却正在画图中行进,以示深 心的赞美。
这首词气象雄伟,写秦陇间关山 险峻,山路陡险,句句着实,字字铿 锵有力,词气豪放前无古人。同代作 手,惟陈其年《解躞蹀》(峡劈成皋 古郡)一首雄奇恣纵可以抗衡,真乃 使陇水秦关为之生色。王士祯评此词 云: “李营丘只好写景,能写出寒泉 画角耶? 王摩诘诗中有画,荔(裳) 老殆胜之。” (见二十八家评点本 《二乡亭词》)可谓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