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度雁门关
千里重关,凭谁踏遍,雁衔芦处?乱水滹沱,层 霄冰雪,鸟道连勾注。画角吹愁,黄沙拂面,犹有 行人来去。问长途,斜阳瘦马,又穿入,离亭 树。
猿臂将军,鸦儿节度,说尽英雄难据。 窃国真王,论功醉尉,世事都如许。有限春衣, 无多山店,酹酒徒成虚语。垂杨老,东风不管, 雨丝烟絮。
雁门关在山西代县北部,为长城 要口之一。两山夹峙,形势雄伟。古 时重兵戍守,向为征战之地。康熙三 年(1664)九月,朱彝尊北上大同, 在他的同乡先辈、时任山西按察司副 使曹溶处为幕友。次年二月,随同曹 溶西出雁门关。秋,再度雁门关至太 原。这首词即是二月间初度雁门时写 的。
《消息》本名《永遇乐》,宋晁 补之词改名《消息》。此词上片写了 雁门关的关势雄峻,也写了它的陈迹 荒京。关势雄峻的山川赋予和历史造 就的,陈迹荒凉则反映了时代变迁与 人世沧桑。这种昔日雄名与今日衰败 对比强烈而又并存共容的景象,正是 千年古关经过历史沉淀后的特有风 貌。上片起笔“千里重关”,一如辛 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之 “千古江山”,发调揭响,语可镇 纸。朱彝尊作词宗尚南宋的姜夔与张 炎。集中有《水调歌头》。“送钮玉 樵宰项城”一词,自谓“吾最爱姜 (夔) 史 (邦卿) ,君亦厌辛 (弃 疾)刘(过)”,对辛词有所不满。 但是朱彝尊游历幽并的一些词,却格 调遒上,时有变徵之音,可以说“歌词 微近稼轩风”了。这首跃马雁门关的 《消息》,就是一个具体的例证。按 《代州志》谓: “雁门山岭高峻,鸟 飞不过。惟有一缺,雁来往向此中 过,号雁门。山中多鹰。雁至此皆相 待,两两随行,衔芦一枝,鹰惧芦,不 敢捉。”又《古今注》谓,归雁“每 至还河北,体肥不能高飞,恐人虞人 (猎者)所获,每衔芦数寸,以避矰 缴。” “凭谁踏遍,雁衔芦处” 二 句,即借上述故实与传说,极言雁门 山的险峻高危,人迹罕度。凭谁,仗 谁。“凭谁踏遍”,犹云无人踏遍。 只有雁飞能过。但以问句出之,悠悠 发问,加强了语调力度和历史涵量。 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繁县,流经雁门东 南。“乱水滹沱”,指其横流乱注。 雁门山一名勾注,以山形勾转,水势 注流而得名。“鸟道连勾注”,指其山势 高峻。上有重霄冰雪,下有滹沱乱流, 展开了寒天雪野、山岩峭拔的雁门关 的立体全景,画面已经呈露出一片荒 寒之意。接着便转入千年古关的今日 荒寒景象。“画角吹愁,黄沙拂面”, 依然为边关的萧瑟气氛。“犹有行人 来去”,则维系今古,传达了雁门关这 个古代陈迹上的当代信息。而眼前的 斜阳瘦马、长途离亭,除了暗寓雁门 关的昔盛今衰,还表达了词人意味深 长的历史感喟。盘旋崎岖的雁门古 道,本身就象一部古老而漫长的历 史。它在历经沧桑巨变中失落了原有 的雄姿与风采,但行人犹艰难跋涉于 风沙扑面的茫茫征途上,运行不息, 走向杳无尽头的苍茫之中。朱彝尊此 词上片突出雁门关的雄峻与荒凉,两 者的色调是统一的。这种历史感喟即 是激荡其中的感情潜流。
下片进而怀古。猿臂将军即西汉 名将李广,李广臂长如猿,伸展自 如,天性善射。他曾为雁门、代郡、 云中等地太守,皆以力战闻名。元光六 年(前129),他以卫尉为将军,出 雁门击匈奴,因罪贬为庶人。居蓝田南 山时,以夜行遭到霸陵醉尉的呵责。 见《史记·李将军列传》。鸦儿节度 指晚唐藩镇李克用。李克用,少骁 勇,军中号曰“李鸦儿”。中和元年 (881),任代州刺史、雁门以北行 营节度使,故戏称曰“鸦儿节度”。 乾宁二年(895 ),李克用以讨李茂 贞为名,进兵直至长安渭桥,唐昭宗 因而出奔南山。此后李克用破王长 渝,入邠州,唐昭宗遂封李克用为晋 王。按《庄子·胠箧》篇说:“彼窃 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史记· 淮阴侯列传》记韩信平齐后,求为假 王。刘邦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 真王耳,何以假为! ”遂封韩信为齐 王。朱彝尊用上述两个典故合成“窃 国真王”一词,用于沙陀首领李克用 身上,褒贬得当,入木三分。李克用 死后,葬于雁门。朱彝尊同时有《满 庭芳·李晋王墓下作》,也称许 “独眼龙飞,鸦儿军至,百战真是英 雄”。与雁门关有关的历代战将,可 谓“说尽英雄难据”,何止李广、李 克用二人。但朱彝尊这里提到他们, 一是李广、李克用二人威名最著,二 是“猿臂将军”正好与“鸦儿节度” 组成一付天然巧对。就连“窃国真 王”、“论功醉尉”一联,经过词人 的巧妙运思,同样属对工稳,寓意深 切。这在词人感叹“世事都如许”的 怆然怀古之余,还带有一点幽默的成 分和别致的雅趣,读者不禁为之莞尔 赞赏。“有限春衣,无多山店”一联, 亦吐属清雅,辞味醇厚。时值二月, 北地春晚,严寒未退,雪意犹浓。 不说雁门关的初春奇寒难禁,而只说 自己春衣有限,显得思深而语曲,言 下即有“春寒料峭客衣单”之意,与 上片的“层霄冰雪”暗相照应。“无 多山店”也要深一层去理解,意思是 说关路荒凉,无酒可沽。而登关则不 能畅饮,怀古则无以酹酒,客程寂 寞,旅况萧条之意,尽在其中。这一 联意在表达冲寒过关、情绪索寞之 状,但语意含蓄,令人咀嚼。姜夔诗 词,常重句法,他的《白石道人诗 说》云:“句意欲深、欲远,句调欲 清、欲古、欲和,是为作者。” “有 限春衣”一韵,大体上合乎这个标 准,有白石句法意度。歇拍“垂杨 老,东风不管,雨丝烟絮”,在古柳 傍道、烟雨迷蒙中告别了雁门关,以 景语作结,情意不尽。不过有一点须 略作说明,“垂杨老”并非说春光将 逝。这种理解与全词时令不合。词人 在这里是感叹古道两旁的杨柳同衰落 的雁门关一样,绵历岁月之后已经枯 枝衰叶,尽管东风拂煦也难以萌发新 枝,重展鹅黄嫩绿了。这同唐时王之 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 风不度玉门关”机抒差同。只是王之 涣意谓玉门关地域遥远,朱彝尊则意 谓雁门关年代久远,彼此的着眼点有 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