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2019-07-19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院静厨寒睡起迟,秣陵人老看花时。城连晓雨枯 陵树,江带春潮坏殿基。

伤往事,属新词。 客愁乡梦乱如丝。不知烟水西村舍,燕子今年宿 傍谁。

明末清初,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 代。也是中国文化放出一段奇光异彩 的时代。这光彩,发自对祖国对文化 之爱心,即使尘埃已经落定,也并不 能掩盖这种爱心。孔尚任的这首小小 《鹧鸪天》词,便是抒发祖国沦亡之 深沉悲怀。词见于孔尚任传奇《桃花 扇》之第一出,虽托诸剧中人侯方域 之口吻,实则为作者尚任自己之心 声。尚任生于明亡之后,作《桃花扇》 时,距明亡已经有半个世纪。

“院静厨寒睡起迟,秣陵人老看 花时。”起笔二句,隐然写出天翻地 覆之变过后,国亡家破之悲怀。厨 者,帐子。秣陵即金陵(今南京市), 原是明朝两京之一的南京。“院静厨寒 睡起迟”,暗示深沉无边之寂寞。“秣陵 人老看花时”,点出此身为遗民之身, 此时为天荒地老之时。前人词每以看 花之语,托喻故国之思。南宋亡后, 张炎作《清平乐》云:“采芳人杳, 客里看春多草草。”“三月休听暮雨, 如今不是催花。”可以参玩。此时看 花,何异悲花。语虽闲婉,寄意则 深。尚任虽然生于清初,但对于故明, 实怀有追寻认同之心意。此二句,尤 其“迟”字、“时”字,暗点亡国之 后,实是尚任此种潜伏心意之流露。 “城连晓雨枯陵树,江带春潮坏殿 基。”陵,指明孝陵(明太祖朱元璋 之陵寝),殿即明宫殿。金陵古城, 风吹雨打,陵树已枯,江潮冲刷,殿 基已坏。昔日王气,黯然收尽,即故 国之遗迹,亦将杳不可寻矣。能不伤 心!

“伤往事,属新词。” 往事历 历,而最伤心者,故国之沦亡而已。 撰写新词,所寄托者,亦故国之沦亡 而已。“新词”二字所指,显然指向 作者孤心苦诣经营十余年,“借离合 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桃花扇 》 (引语见剧中《先声》出)。 “客愁乡梦乱如丝。”家已破,国已 亡,故曰客愁,曰乡梦。可是,纵然 是梦中寻去,吾国吾家,亦杳如细丝 失落于渺渺茫茫之中。“你看国在那 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 里?” (《桃花扇·入道》出)依中 国历史文化传统,君是国之象征,父 是家之代表,而家、国实不可分。故 客愁乡梦,实隐喻的是一亡国之痛, 而婉约之至矣。“不知烟水西村舍, 燕子今年宿傍谁?”无家可归。茫茫 烟水,荒村茅舍,寄此馀生。此种莫 大之失落感,又何异于燕子失去旧家、 飘泊无依之悲?悲无家,即是悲亡 国。以燕子为象喻,则见得比兴之高 妙。当南宋亡后,文天祥作 《金陵 驿》诗云:“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 燕子傍谁飞?”张炎作《清平乐》词 云:“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 家?”并可参读体会。结笔二句,极 为含婉,而沉痛无尽。

如实地说,一个游牧民族摧毁了 一个悠久的文明,这是一种深刻的历 史悲剧。决不甘愿祖国被人灭亡,护 惜文化传统如同生命,这是一种高尚 的人类精神。这就是孔尚任此词, 以及全部《桃花扇》传奇的根本价值 之所在。

就此词之艺术造诣而论,则此词 深具词体要眇宜修之体性,词史比兴 寄托之传统。以枯树坏基,喻故国沦 亡; 以无家燕子,比遗民之身; 以客 愁乡梦,寄托故国之思。全幅词篇,愈 含婉,愈深沉。故此词在《桃花扇》 曲辞林立,美如璎珞之中,仍能显其 词之特美,而为词论家们所激赏。谭 献《箧中词》卷一谓之“哀于麦秀。”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亦云: “胜国之感,情文凄艳,较五代时鹿 虔扆《临江仙》一阕,所谓 ‘烟月不 知人世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 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者 可以媲美。”这些评价大体中肯,’所 要指出的是,就历史背景言,孔词所 写亡国之悲,比鹿词所写更为深刻。 就艺术造诣言,则孔词较鹿词更为含 蓄、隐秀。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