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平山怀阮亭
几度平山高会,词成人去堂空。风流司李管春 风,又觉扬州一梦。
杨柳千株剩绿,芙蕖十 里残红。重来谁识旧诗翁?只有江山迎送!
此词是康熙五十四年(1714)秋, 孔尚任重游扬州平山堂,怀念诗友王 士祯而作。平山堂位于扬州西北蜀岗 的大明寺内,是宋仁宗时文学大家欧 阳修任扬州太守时创建。欧词《朝中 措》描绘说:“平山阑槛倚晴空,山 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 春风。”欧阳修逝世后,苏东坡在神宗 元丰二年(1079)路过杨州时,因怀念 欧公而赋《西江月·平山堂》词云: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孔尚任《平山怀阮亭》之作,在文学上 就是继承了这个意境和笔法来写的, 而且是追步了苏东坡《西江月》的原 韵。
阮亭是渔洋山人王士祯(1634— 1711)的别号,他是清初神韵诗派的 创始人,亦善填词。他在顺治十六年 至康熙三年任扬州推官期间,曾广招 江南名士陈维崧、袁于令等,结社吟 诗,文酒高会,沿着保障河(今名瘦 西湖),游览于红桥与平山堂之间。 他所作《浣溪沙》词“绿杨城郭是扬 州”,和《冶春诗》“衣香人影太匆 匆”,成了传诵一时的名句。其《红 桥游记》说:“游人登平山堂,率至 法海寺,舍舟而陆,经必出红桥下。 桥四面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间,菡 萏作花,香闻数里。”这生动地反映 了平山堂作为游览胜地的盛况。
孔尚任到扬州督理治河工程是在 康熙二十五年七月,他在扬州三年半 时间里,曾多次登平山堂招饮赋 诗。他看到堂前的欧公手植杨柳已 荡然无存,便大发雅兴,付钱给山僧 重栽,并赋《补种平山堂杨柳》五律 一首纪其事。康熙二十九年(1690), 他回北京任国子监博士,当时王士祯 在京升官为兵部右侍郎,两人结交,过 从甚密。孔尚任创作名剧《桃花扇》 被罢官后,王士祯还在生活上给他资 助。康熙四十一年冬,孔尚任离京返 回曲阜故里时,曾作五言古诗《留别 王阮亭先生》云:“挥泪酬知己,歌 骚问上天。”足见他俩的交谊是深厚 的。
康熙五十四年初夏,已经六十八 岁的孔尚任,应侯维屏等友人之邀到 扬州,泛舟红桥,聚会平山,在扬城盘 桓了半年光景。他这次旧地重游,感 慨万千,因当时王士祯已经谢世,乃 仿照苏轼以《西江月》吊念欧阳修之 例,也依韵填了一首追怀王士祯。词 中写的是清秋景色,当作于八、九月 之间。
了解了上述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渊 源,这首怀人词的内涵就一清二楚了。 此词为双调,上下片是今昔对举,抒 情味极浓。上片忆昔,深深地抒发了 对诗友的念旧之情。“风流司李”指 王士祯,“司李”是官名,即“司理 参军” (理、李两字可通假 ) ,是 “推官” (掌狱讼)的古称。“十年 一觉扬州梦”之典,出于杜牧的《遣 怀》诗。这意思是: 想当初,王氏在 平山堂邀集文酒之会,填词赋诗,管 领风骚,实为文坛之盟主。但岁月流 逝,人去堂空,回溯前情,犹如一 梦。下片是抚今,专写目下诗人自己 的感慨。作者离别扬州已经二十五年 了,如今再访平山,重寻陈迹,只觉 得风景依旧,人事已非。“杨柳千株 剩绿,芙蕖十里残红”这一联对句刻 划得极为深刻,既点明了眼前的时 令,又反映了作者的心态。这意思是: 虽说千株杨柳还有绿意,然而十里荷 花已经凋零! 过去在扬州赋诗七卷结 为《湖海集》的我,现今已届风烛残 年。这次重游旧地,除了江山相迎以 外,谁又认得我这个对扬州怀有深情 的白发老翁呢! 词中披示了他被罢官 后凄凉寂寞的心境,流露了对统治阶 级的不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