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凉
壬辰重阳前二日,张日容招集城南陶然亭
蓦过中秋后。响西风,万梢芦荻,万条杨柳。惆 怅东篱归未得,帝里又将重九。且趁伴、来开笑 口。检点尊前人如故,只病夫、废了持螯手。用其 一,且持酒。
敝裘缝裂新寒透。记年时、随 鹰逐兔,射飞烹走。贫到今番无菊看,一醉径烦 良友。算乐事、人生难又。此会明年知谁健,问 登高、还在城南否?吾老矣,莽回首。
刘永济《微睇室说词》有云: “凡词写节序,多系抒写今昔盛衰之 情。惟节日易触起旧情,故历来词 人,此时此际,动生感慨。”初白此 词,亦复如斯。词作於康熙五十一年 (1712)重阳前夕之诗酒会上,时年 六十三岁。此前,作者奉旨领局武英 殿编纂的大型类书《佩文韵府》,经 历三年之久,终告完成。但是,“七 年供奉入乾清,三载编纂在武英。两 臂病风双眼暗,枉将实事换虚名。” (《自题癸未以后诗稿》)而且,除 了耳聋眼花,两臂中风病废之外,诗 人还曾遭排挤倾轧,为后宫太监的谗 言所中伤,一度“奉旨暂停入直”南 书房。无疑,居官十载,在看透了官 场黑暗又落了一身残疾后,这位“久 抱违时性,兼无媚俗姿”的翰林公, 内心充满了难以名状的悲哀与痛苦, 正遇重阳佳节,想起了醉卧东篱的陶 渊明,遂“动生感慨”,发为悲唱。
词题涉及之张大受(1657— 1722),字日容,号匠门,江南嘉定 (今属上海市) 人。康熙四十年 (1701)进土,官翰林院检讨。他是 初白居官京城后期所交结的诗友。据 陆䕷《问花楼诗话》、陈融《颙园诗 话》等书载,匠门“覃研经史”, “喜吟咏,工骈语”,乐于“奖掖后 进”,有《匠门书屋文集》三十卷。 他虽较初白早二年入仕,不过就齿序 言,还称后辈。《敬业堂诗集》卷四 十《待放集》中颇多与其唱和之作, 然初白襆被出都,返归故里后,二人 似再无交往。
词之起调“蓦过中秋后”三句, 扣题“重阳”,泛写时令物色,以景 传情。面对西风萧杀,芦花飞白,杨 柳枯黄,词人悲病、愁穷、叹老,其凄 苦心境,借此衰飒、迟暮的气氛的渲 染,得到了很好的衬托。一个“蓦” 字,下得妥帖生动,极为传神,将作 者睹物兴情、感时惊心的一种内在的 思想情绪,形象地、活脱脱地表达了 出来。应该说,西风、芦荻、杨柳, 这些都是骚人墨客笔下常见的悲秋景 物,但一经初白点染勾画,顿觉意境 阔大,秋气逼人,异乎凡“响”。同 是调动读者的视觉官能与感觉官能, 初白以广度、深度、力度取胜。“万 梢”、“万条”,摇落西风,响彻天 下,其声愈壮,其势愈雄,则愈见秋 意深广,愈能动人心魄。“惆怅东篱 归未得”三句,正面点题,复实写 “重阳”,由写景关合人情。“东 篱”,用陶潜《饮酒》诗语:“采菊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因以“东 篱”指称菊花或种菊之处,此则借指 浙江海宁故里。作者在编纂完毕《佩 文韵府》同时落得一身残疾后,产生 厌宦情绪,一再乞假长归,准备终老 林下,却迟迟未得康熙准许。相反, 令他在京养病。而门生兼恩人、翰林 院长揆叙亦一再表示挽留。欲仕不 能,欲归未得。此其所以“惆怅” 也。“帝里又将重九”,“又将”二 字,感情色彩强烈,充分体现了作者 “花随流水虽难住,絮到粘泥已倦 飘”(《长告集·院长和前韵谓余将 乞长假特寓留行之意再叠韵奉答》)的 厌倦无奈心境。“帝里”,犹帝京,代 皇城京都。“趁伴”扣题“招集”; “开笑口”,语本《庄子》: “上寿 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 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 中,不过四五日而已。”杜牧《九日 齐山登高》诗有云:“尘世难逢开口 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此用其意。 以下“检点尊前人如故”四句,续写 陶然亭的诗友会饮之情。如果说前面 借秋景萧飒暗喻暮年萧条,此则明以 景物如故反衬己况之大不如前。尤其 是过拍“用其一,且持酒”二句,虽心 底流血,悲愤满腔,却慨然出以洒脱 豪壮之语,读之令人酸鼻。此所谓 “以乐写悲悲更悲”者也。句中“检 点”、“持螫”均辛弃疾词习用语。 如:“西风也解,点检尊前客。” (《念奴娇·重九席上》)“点检田 间快活人,未有如翁者。”(《卜算子· 漫兴三首》)又如:“未应两手无 用,要把蟹螫杯。”(《水调歌头· 白日射金阙》)“劝公饮,左手蟹, 右手杯。” ( 《水调歌头·木本翠楼 出》)据《世说新语·任诞》: 晋毕 卓(茂世)嗜酒,尝云:“一手持蟹 螫,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 了一生。”是初白“惆怅” 无奈之 际,也只有以诗酒自娱自遣,在醉里 讨生活了。“且趁伴”、“且持酒”, 连用两个“且”字,正是作者这一情 感的反复显露。
若说此词上片因秋风而及病夫, 借秋景以传病情,重心全在一个“病” 字,那么,下片写法则明显不同: 一 味记事言情,通过今昔盛衰之况的回 顾比照,着重写“贫”字、“老” 字,其换头“敝裘缝裂新寒透”,于写 穷困潦倒之时,虽未直接言秋,然“新 寒”透入敝衾裂缝,正见京都秋意已 深,上下意脉赖此仍粘连不断。以下 “记年时”二句写昔况,一笔宕开; “贫到今番无菊看”二句写近况,重 新收拢。一纵一收,笔势纵横腾挪, 收卷自如。“随鹰逐兔,射飞烹走”, 犹飞鹰走狗,指代打猎。当年供奉翰 林时,初白曾数度扈跸古北口,随驾 木兰山,与皇帝一起避暑游猎,倍受 康熙宠信。在作者的一生中,这段时期 可谓是春风得意,也被一些史乘笔记 誉为“玉堂佳话”。如《清史列传· 文苑传》载: 康熙四十二年,初白 “特赐进土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 散馆授编修。时慎行族子升,以谕德 侍直内廷且久,宫监辄呼慎行为‘老 查’以别之。上幸海子,捕鱼赐群 臣,命赋诗。慎行有云:‘笠檐蓑袂平 生梦,臣本烟波一钓徒。’ 俄宫监传 ‘烟波钓徒查翰林’ ,时以比‘春城寒 食’韩翃,传为佳话。会比岁西巡, 凡幽岨之区,瓯脱之境,为从古诗人 所未历,慎行悉以五七言发之。每奏 一篇,上未尝不动色称善。又常随驾 木兰,褎衣襜服行山谷间,上望而笑 曰: ‘行者必慎行也。’ 其风度如 此。”然而,曾几何时,蛾眉遭妒, 理想毁灭,今非昔比。“依稀一觉游 仙梦,初自蓬山绝顶回。”(《残冬展 假病榻消寒十六首》之二) 十年宦 海,浮游若梦,作者一下从云端摔到 了地上,清醒地认识到:“茫茫大地托 根孤,只道烟霄是坦途。短袖曾陪如 意舞,长眉难画入时图。移灯见蝎宁 防毒,误笔成蝇肯被污。窃喜退飞犹 有路,的应决计莫踌蹰。” (《残冬 展假病榻消寒十六首》之三)可是, 赋闲未得,贫病交加,作者不能不感 叹“算乐事、人生难又”,大有盛衰 无常之慨。词中“看菊”、“一醉径 烦良友”,用“白衣送酒”事。据檀 道鸾《续晋阳秋》载:“陶潜尝九月 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 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 即便就酌,醉而后归。”陶潜虽穷,却还 有菊堪摘,有江州刺史给他送酒;作者 呢,看来较渊明更穷,因而为张日容 的“招集”宴饮,请客破费,深感歉 疚。以下“此会明年知谁健”二句, 借用老杜《九日蓝田崔氏庄》诗意: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 看。”据《五百家注杜诗》:“苏氏 曰: 阮瞻九日会见友曰: ‘人生如风 中烛,樽酒何必拒其满。不知明年今日 再开此会,是谁强健。’”又,“登高” 用晋时桓景举家登山饮菊花酒避祸消 灾事,载周处《风土记》等书。二句 均敷言重阳,回扣“帝里又将重九”。 歇拍“吾老矣,莽回首”,同稼轩词 “甚矣吾衰矣” (《贺新郎 · 邑中 园亭》),以情作结,揭出今昔盛衰、 不堪回首之旨。
纵观全词,气势飞动,脉络清 晰,壮语健笔,句句沉痛。就其风格 言,无疑是稼轩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