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云
杨 花
春风真解事,等闲吹遍,无数短长亭。一星星是 恨,直送春归,替了落花声。凭栏极目,荡春 波、万种春情。应笑人、舂粮几许,便要数征 程。
冥冥,车轮落日,散绮余霞,渐都迷幻 景。问收向、红窗画箧,可算飘零?相逢只有浮 云好,奈蓬莱东指,弱水盈盈。休更惜,秋风吹 老莼羹。
杨花,即柳絮,是一种很特别的 花。它既无确定的形态,也无美丽的 颜色,也没有丝毫香气。前人咏杨 花,如苏轼《水龙吟》,把它形容成 随风万里寻找情郎的思妇; 章楶则将 杨花写得宛如顽皮爱闹而又情窦初开 的少女。周济这首杨花词写法比较特 别,在他的笔下,杨花有如一个具有 人的思想感情的精灵,亦怨亦嬉,乍 喜忽忧。既有淋漓尽致的形容,也有 词人主观的议论抒情。
上片描绘杨花漫天飞舞,却不就 正面写出,而是从四面展开。起三句 由春风入笔。解事,晓事明理的意 思。短长亭,古代路边设立的官亭, 专供行人歇脚,旧有“十里一长亭, 五里一短亭”的说法。在词人眼中, 春风真是有灵性,迅速却又漫不经心 地吹遍了条条大道,每一座驿亭都留 下了它的痕迹——满地杨花。虽然词 人还未写到杨花,但在这种特定的环 境中,读者已可以想见春风中杨花的 身影。当然,这不是伴随着春天脚步 而来的和风,这是将要带走春天的暮 春薰风。宋代词人晏殊曾有“春风不 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踏 莎行》)的精彩妙句,意谓春风不晓 事,不知道杨花会漫天飞舞,以至吹 得杨花如蒙蒙细雨扑打着路人。周济 在此反用古人之意: 你说春风不解 事,他却说春风解事。一“真”字带 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不无感叹之意。 很难说词人心中是微有埋怨还是颇为 欣赏,但从字面和下文来看,恐怕是 “意亦赏之”的意思。“一星星是 恨”三句,飘游飞舞的杨花形象出现 了,其形星星点点,欲圆又碎; 其心 则充满幽怨之情。“人生愁恨何能 免”,杨花的恨,大概是为它自己生 命之短促,为春天行将同它的青春一 同消逝而发的吧。苏轼咏杨花词曾经 形容说,杨花“似花还似非花,亦无人 惜从教坠”,任凭风吹雨打零落殆尽。 因此他把朵朵杨花想象成大滴大滴的 眼泪; 周济在这里则进一步指实为 虚,把它们视作抽象的、无形的感情 的化身。杨花是恨,显然有杨花含恨的 意思,但比直接写成杨花含恨要高明 得多。这无香无色落地无声的精灵, 扮演了一个收拾春天的角色: 百花开 尽,暮春的暖风中再已无花可落的时 节,杨花始逐春风而落而飞,送走春 天,落尽最后一阵花雨。“凭栏极 目”二句引出赏花人——词人自己。 登高而观,天地间杨花飞舞,蒙蒙一 片,犹如春水波涌,变化万端,风情无 限。上片至此为一顿挫,有三点值得 注意: 此三层以“春风”起句,继用 “春归”、“春波”、“春情”,一 字四度重复,填词中除有一种特殊的 “福唐独木桥体”之外,极少如此。 其效果大致类似音乐中的主旋律或基 音,声律谱中所谓的“住字” 。其 次,此三层分写杨花初飞、正飞、盛 飞,有时间之顺序及程度之轻重,次 第井然,犹如宋人杨无咎画四梅图, 分欲开、初开、盛开和凋零一样。最 后,杨花(也可以说是词人自己)的 情绪由幽怨而开朗,由悲入喜,进入 一种开阔奔放的高人境界。“凭栏极 目”二句实为此种变化的转折点。清 人谭献评此词云: “怨断之中,豪宕 不减。” (《箧中词》卷三)即是从 此种情绪的变化中体会得来。歇拍 “应笑人、舂粮几许,便要数征 程。”心境一开阔,自然易出大言。 此二句用《庄子·逍遥游》中“适百 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语 意,谓杨花飘荡万里,随风而行,不 必做任何准备; 而人打算出门就要舂 粮做准备,准备了一点粮食就想上 路。与人相比,杨花感到自豪; 与杨 花相比,人似乎可笑。不自觉中,词 人把杨花的飘零,由不得已之恨事想 象为一件随心所欲的乐事,甚至是可 以夸耀的资本。
上片既已写尽杨花之心、之态、 之情,词人不禁又要为杨花之归宿操 心。下片四层,除过片一层外,三层 俱为怜杨花者之心理活动,前思后 想,权衡杨花诸般归宿之得失。“冥 冥,车轮落日”四句,虽纯粹写景, 却已一收上片飘逸逍遥的气氛。日暮 途远,何处归程?车轮一样又大又圆 的落日渐渐收尽余晖,天边彩霞如绮 罗般绚丽。(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 邑》: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 练。” )当此之际远游的骚人不免情 怀黯然: “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 而永怀。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凄而 增悲。” (《远游》)于是词人设想 第一种归宿: 杨花飞入红窗,被美人 藏于画箧(qiè),写入丹青。这个主 意或许是受古人启发想出来的。宋人 姜夔曾经为梅花安排归宿,有“还教 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 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疏影》)诸语。似乎词人並不十 分欣赏这个主意,故出以商榷口吻, 不放心地问:如此是算找到了归宿 呢,还是仍然飘零?也许寄身人间不 如飞向仙境。既然杨花身如浮云,心 亦如浮云,那么还不如随风而起,与 浮云一起往访蓬莱。但仙境也不是轻 而易举就可以达到,蓬莱下环绕着盈 盈弱水,连鸿毛都浮不起来,杨花虽 轻,恐怕也难以渡越。这两种归宿一 是落向人间,得到世人之赏爱; 一是 飞往天外,羽化登仙。在词人看来, 杨花不属于这两种归宿。正如屈原, 在人世间“国无人兮莫我知兮”; 欲 乘风归去,“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 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 而不行。” (《离骚》)终未成行。 最后,词人为杨花指点迷津: 早日归 隐。莼(chún纯): 南方一种水中植 物,可食。莼羹指隐居所食之物。 “休更惜,秋风吹老莼羹。”意极委 婉含蓄,令人深思: 这是在劝慰杨花 不要顾惜上天入地的美好归宿,及时 命驾归隐,不要让秋风转眼间取代了 春风而吹老了莼菜?还是正话反说, 劝杨花不要可惜秋天里老去的莼菜, 暂且飘零远游不作它想?从字面一般 理解,似当从第二解。但应作为一种 反面暗示来读。词上片写杨花漫游, 下片归于隐逸,情绪起伏变化。咏物 中寄托了词人的自我胸襟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