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霁
基隆秋感
盘岛浮螺,痛万里胡尘,海上吹落。锁甲烟销, 大旗云掩,燕巢自惊危幕。乍闻唳鹤、健儿罢唱 从军乐。念卫霍,谁是汉家图画壮麟阁?
遥 望故垒,毳帐凌霜,月华当天,空想横槊。卷西 风、寒鸦阵黑。青林凋尽怎栖托?归计未成情味 恶。最断魂处,惟见莽莽神州,暮山衔照,数声哀角。
光绪十年(1884)秋八月十三 日,法帝国主义的舰队在炮轰马尾船 厂、全歼清政府福建水师之后,再次 进攻基隆。清政府驻台守军在福建巡 抚刘铭传的督率下,虽艰苦抵抗,但 终于失守。这首词所抒发的就是作者 在基隆失陷后的忧国之情。有的注本 谓写甲午战争事,细味词意并结合作 者其他各词参证,非是。
“盘岛浮螺,痛万里故尘,海上 吹落。”这是一个倒装句式,意即痛 万里故尘从海上吹落于盘岛浮螺之 上。“盘岛”、“浮螺”均喻指台 湾,故尘吹落台湾,就是指法帝国主 义占领基隆。一个“痛”字,既有对 入侵者的痛恨,又有对山河沦陷的痛 惜和对清军将领防守失败的痛愤,含 义十分丰富。“锁甲烟销”以下,叙 基隆失陷对士气民心产生的强烈影 响。战士的盔甲已在战火中销毁,战 旗也为浓密的战云所掩而黯然失色, 这使得全台士民不禁都有一种“鱼游 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 (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的危险之 感。作者时在淡水,距基隆甚近,这 种感觉可能更加强烈。而台湾守军将 士更是在一败之后,觉得风声鹤唳,草 木皆兵,再也无人高唱“从军乐” 了。这种情况使作者不能不慨然而 叹:今天有谁能象汉代的卫青、霍去 病却匈奴数千余里那样,抵抗法帝国 主义的侵略呢?麟阁即麒麟阁,是汉 宣帝时图画功臣像之所。卫青、霍去病 皆汉武帝时人,他们并未被画象于麒 麟阁上。作者这里只是借指为国家建 立巨大功勋的意思。这里“乍闻唳鹤” 三句显然是对台湾守军的讥刺和指 责。据刘铭传於光绪十一年六月给皇 帝的奏疏中称: “台湾军务弛废已 久,湘淮各军皆强弩之末……兵丁多 半烟病,将贪兵猾,宽则怠玩不振, 积弊难除; 严则纷纷告假,去而之 他。” (连横《清代通史·刘铭传 传》)则军纪之坏,战斗力之弱已到 了何等地步! 可见作者的指责确是有 据而发。
上片以叙事为主,下片转为写景 抒情。作者在皓月中天的深夜,远远 眺望已经废弃的战垒,但见一座座营 帐蒙着惨白的浓霜,营中将士却早已 弃帐而去。想到军队如此腐败无能, 作者的心头也不禁如严霜所侵一般寒 冷。当年那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一 世之雄曹孟德如今安在?今天的中国 是多么需要一个这样的英雄呵! 然 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 人物”,古代的英雄已不可复出,作 者的希望也只能是“空想”而已。这 “空想横槊”四字与上片的“念卫 霍”二句有着相似的潜台词,即对当 时守军将领的失望和批评。
作者由曹操的横槊赋诗,又想到 他有名的慷慨悲凉的乐章《短歌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眼前西风吹过,一阵阵 寒鸦随风飞来。可是,往昔郁郁葱葱 的树林已凋蔽尽净,这鸦群何处栖身 呢?据《台湾通史·外交志》载台湾 兵备道刘璈写给内阁的封章曰: “今 法人占基,弁兵奸掳烧杀,无恶不 为,甚将该妇女孩童掳入兵船有数 百名之多。又在南北海面,假稽查为 名,截夺民船鱼米杂物,掳掠民人。” 显然,词中作者是用比兴手法,对基 隆人民在战火中遭受的劫难表示同 情。然而,这凋尽的青林又岂止是基 隆的象征,整个神州大地不都在帝国 主义侵略的炮火下震颤、流血、呻吟 吗?作者为浙江钱塘人,宦游千里, 如今基隆既已不可栖息,淡水也难安 身,欲返回大陆,却又因法军封港, 偷渡为难(作者后来终于在是年十月 突破法军封锁,返回大陆。可参阅作 者的《酹江月·楼船望断》一词) , 因而心情十分抑郁。所谓“归计未成 情味恶”指此。然而,最使作者神伤 的,并非自己的有家难归,而是大清 帝国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衰微景 象。结尾“最断魂处,惟见莽莽神 州,暮山衔照,数声哀角”就是这层 意思。神州而曰“莽莽”,何其雄伟 阔大! 这是一个巨人的形象。可是, 这个巨人如今已病入膏肓,即将落山 的一缕残阳照在它的身上,显出的只 是一副惨淡的病容。这种垂死巨人的 形象比起一个小生命的逝去,更能震 撼人们的心灵。空中回荡的几声哀啭 的号角(不是“角声满天秋色里”! 不是“梦回吹角连营”! )非但不能 鼓起人的斗志,反而更使人感受到帝 国没落的哀伤。
这首词写得苍凉沉郁,作者近观 基隆、放眼全国而产生的深广忧愤, 通过“万里故尘”、“莽莽神州”所 构成的辽阔布景,烟、云、霜、月、 寒鸦、夕照给这幅布景所涂抹上的一 层暗淡色彩,“唳鹤”、“哀角”所 传出的使人心折骨惊的凄凉音调,鲜 明准确地传达给了读者。由此,我们 可以看出作者在选词造境方面所用的 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