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槿花》 - 李商隐 - 风露凄凄秋景繁,可怜荣落在朝昏。未央宫里三千女,但保红颜莫保恩。

2019-06-07 可可诗词网-经典唐诗解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凡诗用“恩”字,不粗则俗,难于造句。陈思王“恩纪旷不接”,梁武帝“笼鸟易为恩”,谢玄晖“恩变龙庭长”,李义山“但保红颜莫保恩”,此皆句法新奇,变俗为雅,名家自能吻合。作文亦然,若陆士衡“广树恩不足以敌怨”是也…… (谢榛《四溟诗话》卷四)

【诗例】

槿花

李商隐

风露凄凄秋景繁,可怜荣落在朝昏。

未央宫里三千女,但保红颜莫保恩。

【解析】

诗忌俗,尤其应避免诗意的俗浅。严羽《沧浪诗话》云:“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说得深契其理。诗歌应独辟蹊径,真诚实在地表现内在的情感,任何老调重弹,语言粗浅乏味的表达都不能成为好诗。古代诗歌中,用“恩”字的诗句很多,然其多为歌功颂德之意,或“于心本无欲言,但迫于制诏为之,故其辞多近于勉强”(朱彝尊《陈叟诗集序》),而真正为心声之言的很少,因其用多而滥,又多泛泛之作,故用 “恩”字“不粗则俗,难于造句”。即如老杜卓然大家,“跃马二十年,恐孤明主恩”,“吾祖诗冠古,同年蒙主恩”亦不免流于一般,何况其他诗人之作!所以,在古典诗歌创作中,从用字到言意都必须讲究。而用字、炼句往往又是诗意高雅不俗的前提,盖“句忌凡俗,意便质厚”(徐衍《风骚要式》),此之谓也。即或诗中采用了俚语、俗字,也应力求“变俗为雅”,如李商隐《槿花》诗句“但保红颜莫保恩”中 “恩”字即 “句法新奇,变俗为雅”。

此诗题为“槿花”,却不是实写槿花,而取其朝开夕凋之意,以喻宫女“红颜命薄,得欢于转瞬”,及由此而言“皇心易变”。“风露凄凄秋景繁,可怜荣落在朝昏”,表面似写槿花开谢,秋景凄凉,其实已为下句“未央宫里三千女,但保红颜莫保恩”做了铺垫。诗之妙亦在以物的自然变化来喻人的不幸命运。“恩”能变俗为雅,皆由其突破了原来常用的“恩德,恩爱”的字面意义,而在整首诗中体现出“君恩秋叶后,日日向大疏”的深层内涵。诗中“但”字可作“空”、“徒”解,(见杨树达《词诠》)言宫女为争得皇上恩宠亲幸,千方百计让容颜青春长驻,却空保红颜而仍不能得欢于皇上,这“莫保恩”中的“恩”是何等浅薄,何等残忍!而那群保红颜,翘首以待皇帝恩宠的宫女的命运又是多么凄苦!“恩”字在整个诗意的表达中,内涵是很深刻的。谢榛《四溟诗话》云:“凡作诗要知变俗为雅,易浅为深,则不失正宗矣”。这里的“恩”字,就做到了“易浅为深”、“变俗为雅” 了。

“变俗为雅”是诗歌给人以美感的根本要求。从审美角度说,诗歌要“变俗为雅”首先应抛弃创作上的功利性,清代潘建舆说“夫所谓雅者,非第词之雅驯而已,其作诗之由,必脱弃势利,而后谓之雅也。”说得很深刻。把诗歌做为趋声势,谀权贵、猎名利的工具,诗就难免沦入俗流。其次,诗应有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矫情应酬。“不为酬应而作则神清,不为谄渎而作则品贵,不为迫胁而作则气沉。” (贺贻孙《诗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