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凝幽居》 - 贾岛 -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024-05-08 可可诗词网-经典唐诗解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作“推”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句云云。韩之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遂与并辔而归,留连论诗。(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五)

【诗例】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解析】

世间如诗仙李白那等才气者毕竟凤毛鳞角,于是,老杜所尚的推敲炼字以补天工的作法更易为后学所效法。据胡应麟《诗薮》说,推敲炼字的作法始于老杜,这是可能的。汉魏古诗,气象浑涵,难以句摘字求;到盛唐,诗歌大发展,走进了自由的王国,而老杜本人学风扎实严谨,性“耽佳句”,并说自己“新诗改罢自长吟”,可见,老杜即使不是这一传统的先驱者,也是最早的,最有影响的实践者了。

相传老杜曾在长安曲江闲坐,自斟自饮,心情颇为郁闷,写出“桃花欲共杨花语,黄鸟时兼白鸟飞”的诗句,后“自以淡墨改三字”,诗句变成“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改后的诗句,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宦海浮沉中的心态,就如同桃花的衰瓣一片片地伴着杨花飘落下来,黄鸟间或地跟在白鸟的左右飞上两下,是多么懒散而无聊。这样的佳句,就经过悉心地推敲而铸出了。

可见,推敲功夫下到好处,可以振诗神、提诗格,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再读贾岛 “推敲”句,总不得不同意韩愈的意见: “敲字佳”,因为“敲”字正起了这样的作用。诗的特定情境是这样的:时间——月夜;地点——隐者的幽居;事件——僧人寻访隐者。这样的地点、时间、寻访者的身份以及被谒者的性格,都决定了诗句的描写该突出一个“静”字。用“敲”,给人的声音感觉响亮,正能反衬出环境的幽静沉寂:月光下,青衣草鞋的僧人踏着野径来到隐者的园外,他举手敲门,忽听得池边树上的鸟儿扑翅低鸣,原来,出家人搅扰了它们的幽栖。如改用“推”字,音响效果不及“敲”字,也就不能很好地表现这样的诗意,而且“推”这个动作总不该是访友的客人所为,更何况他是个僧者呢!

推敲炼字,主旨在于使诗艺臻于完善,表现诗人对艺术精诚至上的态度,是值得提倡的。但如果过分地雕章琢字,堆砌辞藻,往往会适得其反,违背诗的创作规律,造出一些劣品来。比如“鱼跃炼江抛尺玉,莺穿丝柳织金梭”,纵然错采镂金,仍令读者目不忍睹。原因在于诗作者使用的每个意象的修饰意味都过重,而意象与意象之间连缀过密,没有给读者留下参与审美的空间,无法满足欣赏心理,整个审美过程也就因之而中途辍止。另外,创作者本身情感意图不明晰,用词一味地雕琢,纵然鉴赏者耐下心来,仍无法把握他芜杂的思绪。可见,“推敲”的实质在于服从表达的需要,选择一些准确的,能助于表现“难摹之景”、“言外之意”的字词,而决非拈奇择僻或一味地修饰雕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