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中田园作》 - 王维 -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2024-10-21 可可诗词网-经典唐诗解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卷耳》之后,得此吟讽,情致自然,抑扬有态。(刘辰翁《王孟诗评》卷一)

【诗例】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解析】

《卷耳》是《诗经·国风》里的一篇。它叙写的是一位采摘卷耳(野菜名)的女子怀念远方征人的情事。其首章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她在采摘野菜时忽然想到丈夫正在周王朝的军队里艰难地行军,顿生怀想之念,不由得长吁短叹起来。从诗的字面看,她从采集卷耳到想起征人,中间没有过渡性的语句,缺少铺垫,所以后两句的抒情就显得有些突兀,不够自然。刘辰翁认为王维的这首诗写得“情致自然,抑扬有态”,比 《卷耳》要高出一筹。

诗的开头两句描写春天的田园生意盎然的情形:久违的斑鸠飞来了,在屋面上欢快地蹦跳着鸣叫不停; 沉寂了多时的村边杏花也被温煦的春风所催发,抖擞着精神开放出白茫茫的一片。诗人对于景物的选取似是随眼中所见信手写出,并未刻意搜觅,然而春天的美好、温馨已表现得相当充分。三、四两句写田园农夫已开始劳作。他们手持斧头,伐去那些长而无用的桑枝;肩扛锄头,察看山泉的水路是否畅通。这两句的语言及所描写的内容也极为平常,然而,农夫的勤快和对生活的热爱也已经表露了出来。五、六两句,笔触轻轻一挪,由户外转写室内:去年在此栖息的燕子又飞来了,屋里的旧主人正在翻看新历,盘算着如何安排新一年的农事。一切都显得那么亲切,富有生气。看到旧燕的归来,正在衔杯小酌的诗人忽然联想到远行的故人尚未归来,不知他如今飘泊何方,挚友之间的开怀畅饮、对床夜语当然更不必提了。于是,他不禁忧从中来,惆怅万分,再无饮酒赏春的心绪了。

总的看,这首诗所描绘的春日田园景象是欢快、热闹、生机蓬勃的,但诗人并没有用浓墨重彩去渲染春天的万紫千红,只是用朴素自然的笔调去写下他目中所见的一切,由自然景物而人事活动,由户外而室内,在从容不迫的平静叙述中显现出他淡淡的愉悦。这就是刘辰翁所说的“情致自然”。至于“抑扬有态”,主要是指诗中感情的抑扬变化有轨迹可寻,自然合理,不像《卷耳》那样跳跃性太大。如前所述,在前六句中,诗人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后两句则言明自己因思念远行客而变得惆怅起来。在这里,情绪由“扬”而转为“抑”,变化相当大,但并不显得突兀、别扭,这是因为诗人在第五句已暗下伏笔。“归燕识故巢”,本是春日田园的应有之景,诗人从燕之归来想到人尚未归,应该说是由类比而产生的合乎情理的联想,非常自然。再由人之未归、友侣阻隔而生惆怅之心,当然更是十分自然的事了。

情致自然,不仅是该诗的一个主要特征,而且在王维的其他田园诗如《渭川田家》、《淇上田园即事》、《田园乐》中也都有鲜明的体现。王维后期退处山林,过起亦官亦隐的生活,力图避开纷扰的尘世,追求清静闲适的生活,借山水田园的美景来陶醉自己,所以他这一时期的诗,颇受道家以自然为美的审美理想的影响,大多写得萧疏清淡,恬静闲远,形成了冲淡的艺术风格。情致自然,实际上正是王维的冲淡诗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它上承陶渊明的平淡自然的田园诗风,对刘长卿、大历十才子等众多后代诗人都有影响。清代王士祯标举“神韵”之说,其源亦可溯至王维。情致自然的诗歌,给人以优游不迫之感,容易得到读者的亲近。它在朴素、淡远的形式里包蕴着深厚的内容,“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耐人寻味。人们既可以从中观赏到清新优美的自然景象,还可以感受到作者淡泊、悠然的情怀,甚至还可体味到社会和人生的某些深微的哲理。所以,情致自然与拙直浅易不同,它是“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人籁悉归天籁”(刘熙载《艺概》),它“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王安石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