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丘而望远海》 - 李白登高丘,望远海。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扶桑半摧折,白日沉光彩。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君不
后人称杜陵为诗史,乃不知此九十一字中有一部开元天宝本纪在内。俗子非出像则不省,几欲买陈寿《三国志》,以雇说书人打匾鼓夸赤壁鏖兵。可悲可笑,大都如此。(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一)
【诗例】
登高丘而望远海
李白
登高丘,望远海。
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沉光彩。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
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
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解析】
王夫之破除“俗子”浅薄之见,就本诗的立意、主旨及艺术特色,提出了他独特的见解。首先,他认为这是一首堪称“诗史”的作品,在“九十一字中有一部开元天宝本纪在内”;其次,与通常“诗史”作品的写法不同,本诗中没有“出像”,没有描摹现实生活的图景,而是使事用典,构成喻意,对一代帝王的历史变化作象征性的艺术概括。
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共40余年,这一时期恰是唐王朝达到鼎盛期并急剧走向衰亡的转折。唐玄宗是这个过程中身系兴衰、功过相参的重要人物。史称玄宗“方其励精政事,开元之际,几致太平,何其盛也!及侈心一动,穷天下之欲不足为其乐,而溺其所甚爱,忘其所可戒,至于窜身失国而不悔”。天宝末年发生的安史之乱,正是唐玄宗由励精图治走向昏庸纵欲、腐化堕落的结果,因此最终酿成历史的灾难。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历史故事、历史传说和神话等素材,组成奇异的画面,用以虚拟实的笔法,借古喻今,对开元、天宝一段的历史作艺术的再现,从而表现诗人对唐玄宗的讽刺和批判。
诗的首句“登高丘,望远海”,是诗人寄慨兴叹的“起兴”;诗的结句“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是诗人直接批判唐玄宗的严辞峻语。昔日黄帝功成业就,可以采铜铸鼎,乘龙飞升成仙,而玄宗贪立边功、穷兵黩武,断送了大唐盛世,实为千古罪人。诗之首尾相应,表达了诗人的批判含意。中间文字全为使事用典,可分两段,“君不见”句是联系前后的枢纽。前一段着重记秦始皇、汉武帝的求仙行为,诗中所述神话与传说皆有特定的寓意。“六鳌” 以下六句的字面意义是: 支天立极的 “六鳌”,已经露晞霜消,不复存在了;那海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也已飘流而去。日出处的神树扶桑已经“摧折”,高天的“白日”也收敛了它的光彩。仙境神界中的“银台金阙”已如梦一般飘渺,不可寻觅,秦皇、汉武只落得空自相待。诗中的“六鳌”、“三山”、“扶桑”、“白日”、“银台金阙”,应都是光彩壮美的唐盛世的象征,但如今这一切变成了颓败、摧折、虚无、沉寂的景象,这不禁使人为往日富丽的消失而悲哀。诗人指出,这一巨变又是无人能够挽回的,正如精卫难填东海、鼋鼍架不起渡海的桥梁一样,人们无力挽回已经逝去的盛世。诗中引用的有关秦皇、汉武的故事,其寓意显然是指向当朝皇帝唐玄宗的。后一段文字是诗人就秦汉史实直抒胸臆。秦始皇、汉武帝都是一代雄主,他们生时幻想神仙,企望长生久视,“穷天下之欲不足为其乐”,死后还想过至尊至贵的生活,故聚敛财富,穷尽民力,修陵造墓,但结果却是:“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对于“劫宝玉”之盗贼,秦皇、汉武的“精灵”亦无能为力。此语中有对唐玄宗悲剧下场的预告。
总起来说,这是一篇叹惋盛世消失的挽歌,也是批判君恶的讽刺诗。由于其中寓含着“开元天宝本纪”,故“堪称诗史”。《李太白集》中清人王琦评此诗曰: “此题旧无传闻。郭茂倩《乐府诗集》编是诗于《相和曲》中魏文帝《登山而望远》一篇之后,疑太白拟此也。然文意却不类。”此说可与王夫之评语相比照,亦是理解本诗的见解之一。
-
《过故人庄》 - 孟浩然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
[2019-06-10]
-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 杜甫 -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
[2019-06-10]
-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 - 杜甫 - 东山气濛鸿,宫殿
[2019-06-10]
-
《裴司士员司户见寻》 - 孟浩然 - 府寮能枉驾,家酝复
[2019-06-10]
-
《登岳阳楼》 - 杜甫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
[201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