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担石湖》 - 窦叔向 - 晓发渔门戍,晴看担石湖。日衔高浪出,天入四空无。尺寸分洲岛,纤毫辨舳舻。渺然从此去,谁念客帆孤!

2019-06-09 可可诗词网-经典唐诗解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常景写来出奇。(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卷八)

【诗例】

过担石湖

窦叔向

晓发渔门戍,晴看担石湖。

日衔高浪出,天入四空无。

尺寸分洲岛,纤毫辨舳舻。

渺然从此去,谁念客帆孤!

【解析】

“常景出奇”,在诗歌写景艺术中大多是指面对日常所见的平常景物,能运用特别技巧,或写实、或浪漫的新奇构思,巧琢手法,将平常景物写得新奇、惊人,化常景为奇观,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

窦叔向《过担石湖》并不是一首引人注目的杰作,宋宗元选此诗三四两句,做为“常景出奇”的例证,所评确乎精当。开端“晓发”、“晴看”,点明过担石湖乃为游览湖景。三四两句正承应“晓”、“晴”二字炼景:“日衔高浪出”,本写清晨日出之景,即使站在湖边观看日出,也是毫不新奇的平常景象,而作者却偏能出奇翻新,从人乘舟船浮沉于波浪之中的特殊视角,描摹出清晨日出的一幅奇景。诗人抓住乘舟滑入波谷,仰望初升旭日浮升于湖面波峰之上的特殊视角,形容旭日仿佛衔着高浪升出湖面。一个“衔”字既写出日出之气势,也显出湖面之阔大,将湖上日出形容得与海上日出相仿。这句日出之景,显然是特殊视角所造成的一种错觉,这种错觉实乃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感觉到的,但一经提炼遂成新奇之境;诗人还运用了浪漫夸张的比拟,将旭日比拟为类似飞鸟一样的奇物,让人自然联想到太阳乃为“三足鸟”的神话。“天入四空无”,也是抓住人坐于船上四望广阔无际的湖面的特殊感觉而提炼的景物: 高远的天穹仿佛没入四周湖面,而环视四周极远之处水天浑融一片,给人一种天穹没入四空虚无之境的错觉。诗人恰恰是将错觉作为真景来写,便提炼出了这样水天空明无际的奇观。五六两句则是运用远景透视的艺术感觉,描摹了自舟中眺望远处洲岛分列,微如尺寸,舳舻不辨,渺若纤毫,以微写巨,衬托出担石湖之宏阔、浩淼。末二抒怀,大有江湖浩浩,真可渺然从此扁舟一去之概,浮荡于广阔自由之江湖,谁还会有客舟孤独之感呢!据上可知,此诗乃运用写实手法使常景出奇,其秘密即在作者充分运用特殊视角的错觉与远景透视的原理,按照错觉与透视感觉写景,便令人感到新奇不俗。

“常景出奇”,从审美角度看,一般是超出自然景物的本来形态而加以选择、润饰,强化平常景物的某种特征,以及与其它物象的关联。由于景物随着时空变换而千姿百态,而诗人多为随情暂遇,故写景无定,出奇万方,难以概述。大略而言,“常景出奇”,写实者多注意取景之层次、视角或透视、错觉,捕捉景物在特定时空的瞬间境象,加以润饰和强化,构成诗中有画的奇景异观。或兴发象外,如孟浩然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宿建德江》); 或理与景谐,如常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或词语组合,如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早行》);或炼句警策,如李贺“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南园十三首》),略举数端,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