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襄阳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少陵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力量气魄已无可加,而孟则继之曰“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杜则继之曰“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皆以索寞幽渺之情,摄归至小,两公所作,不谋而合,可见文章有定法。(梁章钜《浪迹丛谈》卷十)
【诗例】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解析】
诗歌写作时有以绘景状物起笔,饱墨淋漓,展示出气象阔大、雄伟壮观的画面。然后折笔转入言情叙志,形成前后映照,韵致深含。诗论家梁章钜把这种运行诗笔,转换意象和新境称之为“摄归至小”。他认为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所使用的技法就很典型。此作前四句是诗人即景写象,以视角的变更,从下至上,再由上而下,全方位地描绘洞庭湖的概貌。逼真地再现了雨季水涨,江湖平满,水域上空烟雾袅袅、云气迷濛;而湖面巨澜汹涌、飞动驰逐的壮景。但是,诗篇主旨不在单纯摹写自然景观,而是托兴观湖,表现诗人积极用世的思想和希望在政治上得到援引的心情。因之,篇章的后四句借景生情,曲吐了生逢太平盛世而未能有所建树的羞愧。巧在将实现政治理想之难与渡湖无舟之困联系起来,始于写惊心动魄的景物,结于表露深微切念的心思,使得干谒求仕的诗表现出这样气势宏伟、意境清旷,委实可贵。难怪纪晓岚称赏此诗为:“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乞之痕。”显而易见,摄归至小的艺术技巧,有着独自的功效。像杜甫《登岳阳楼》诗,开篇大笔横涂,极写登楼所见洞庭湖雄伟气象,继而触景情生,感叹身世,悲慨之中,具有雄放壮伟的意境,把阔大和深幽的两种境界糅合成一体,诗歌的韵味亦平添了许多。与此相类,如王维《汉江临眺》诗,写他置身于襄阳城郊,登高临远,俯瞰湘楚莽原和气势磅礴的长江汉水,即兴抒怀。其篇中景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十分警策。在诗人绘制了一幅水天相连,雄浑阔远的江汉鸟瞰图之后,接着点出了诗人的意愿:“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这样,客观景物和创作主体融成一片,诗里的画境揭示了作者开阔的胸襟和气度。所以方回于《瀛奎律髓》中称它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杜甫《登岳阳楼》为鼎足之作。其实,摄归至小的诗法说到底,和诗歌创作的形象思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它是诗人审美心理活动的反映,是一个寓于形象的认识过程。诗人塑造的形象是来自引起他兴趣的具体人物、事物和景物,是经过情感体验之后将主体心灵注入其中的产儿。因此说,摄归至小的手法不是诗歌写作的金科玉律,而只是反映了部分诗作在处理摄取外界物象和抒发主体情志关系的艺术特点。
-
《过故人庄》 - 孟浩然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
[2019-06-10]
-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 杜甫 -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
[2019-06-10]
-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 - 杜甫 - 东山气濛鸿,宫殿
[2019-06-10]
-
《裴司士员司户见寻》 - 孟浩然 - 府寮能枉驾,家酝复
[2019-06-10]
-
《登岳阳楼》 - 杜甫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
[201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