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 白居易 -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何独终身数相见,子

2023-08-04 可可诗词网-经典唐诗解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起句“最相亲”三字,是通首主脑。以下言卜邻之美及所以卜邻之故,皆从此三字生出。(王文濡《唐诗评注读本》卷六)

【诗例】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何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解析】

一首诗中,总有一句或一个词是全诗的关键之处:主题主要靠它来体现,诗意靠它来凝聚,意脉亦靠它来发源,王文濡把此称为“通首主脑”。此主脑的作用,亦如陆机所云:“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文赋》)如李白的《蜀道难》,其主脑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全诗就围绕这一基调,从三个方面反复咏叹:一叹蜀道开辟之难;二叹蜀道行走之难;三从蜀道地理上的险阻转到慨叹政治上的险恶。而每层皆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分别作为感情的爆发、延伸和收束。杜甫的《月夜》,关键也是首联的“只独看”三字,颔联以小儿女的“未解忆长安”反衬闺中妻子的“独看”;颈联则正面写妻子的“独看”; 尾联又用设想中的未来“双照”来反衬今日的 “独看”。

白居易的这首《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亦有一主脑,即王文濡说的“最相亲”三字。“元八”,名宗简,字居敬,排行第八,河南人,官至京兆少尹,他是白居易的诗友,有20多年交谊。唐宪宗元和十年 (815年)春,诗人在朝廷任赞善大夫,此时元八在长安升平坊购得一所新宅,诗人想和他卜邻,于是写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全诗围绕着 “最相亲”这个主脑来铺叙抒情。首联点明两人志趣相投,对名利都看得很淡泊。“欲隐墙东”是借用《后汉书·逸民传》中“避世墙东王君公”之典,来喻二人志趣的雅洁。颔联是想象两人结邻而居共赏美景的情形:“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其中的 “三径”源自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绿杨”则借用南朝陆慧晓与张融比邻之典,表达欲与元八结邻的愿望。后四句则是由自己立身说到子孙后代,由 “暂出”到 “定居”,由 “定居”到 “终身”,由 “终身”到 “后代”,“句法上层层推进,论交情则愈转愈深”(俞陛云《诗境浅说》)。从表面上看,这几句似在千方百计劝说对方接受自己的卜邻要求,实际上是在推心置腹倾诉对老友的仰慕,也是在表白自己雅洁淡泊的情怀。从手法上貌似说理,实为抒情,究其源,则始于 “最相亲”三字。正如王文濡所云:“起句‘最相亲’三字,是通首主脑。以下言卜邻之美及所以卜邻之故,皆从此三字生出。”

一首好诗,总有自己的主脑,但其位置则各不相同。“揭其主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必前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刘熙载《艺概》)白居易这首诗,主脑三字在起句。杜甫《月夜》“只独看”三字在对句,皆在篇首。白居易的另一首诗《燕子楼和张仲素》:“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主脑却在诗末“只为一人长”五字。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主脑也是最后一句“野渡无人舟自横”。白居易的 《放言五首》(其三)主脑又在中间两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十年期。”主脑在篇首者必须后顾,我们已对《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和《月夜》进行分析。至于主脑在篇末的《燕子楼和张仲素》和《滁州西涧》则必须注意“前注之”。《燕子楼和张仲素》中的主脑“秋来只为一人长”正是上承前三句,点出夜长人难寐之因:燕子楼中的关盼盼霜夜独守、孤灯难眠,深感秋夜凄长的原因只有一个——张封建的死去。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是要通过春深野渡的寂寞来抒发自己仕途上的轻愁,结句“野渡无人舟自横”正是上承写景,做出如此的暗示。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三)中“试玉”两句,上承首联,具体交待“决狐疑”之法,下面颈、尾二联,则以历史事实证明“试玉”二句所云的对人长期考验和观察的必要性,可以说这两句是“前注之后顾之”。由此可见,作为一首好诗,不仅要注意确立主脑,还要兼顾主脑与上、下、前、后的关系,白居易这首《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为我们做出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