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锡《甘州遍》
诗词鉴赏《唐宋五代词《毛文锡《甘州遍》毛文锡
毛文锡
秋风紧,平碛雁行低①。阵云齐②。萧萧飒飒,边声四起③,愁闻戍角与征鼙④。青冢北⑤,黑山西⑥。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奚⑦。凤皇诏下⑧,步步蹑丹梯⑨。
寒林平野图 【宋】 李成
注释 ①碛(qì):沙漠。平碛:广袤无垠的沙漠。②阵云齐:《史记《天官书》谓“阵云如立垣”乃“兵必起”的征兆。隋卢思道《从军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③边声:边塞的各种声音。汉李陵《答苏武书》:“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④戍角:边塞军队中的号角声。征鼙(pì):出征时的战鼓。⑤青冢:王昭君死后的葬所,因“其上草色常青,故曰青冢”(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其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城南二十里处。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⑥黑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北。杨巨源《和大夫边春呈长安亲故》:“紫陌诗情依旧在,黑山弓力畏春来。”⑦蕃奚:奚是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游牧民族,唐代的时候与契丹合称为“两蕃”,五代十国时归属契丹。⑧凤皇诏:指皇帝的诏书。晋陆翽《邺中记》:“石季龙与皇后在观上,为诏书,五色纸,著凤口中。凤既衔诏,侍人放数百丈绯绳,辘轳回转,凤凰飞下,谓之凤诏。凤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画,脚皆用金。”故名“凤凰诏”。⑨丹梯:在道教传说中指升仙的阶梯,词中指皇宫中的台阶、丹陛。
鉴赏 这是一首边塞词,此词一扫花间绮靡柔婉之风,描写了苍凉悲壮的边塞景象。毛文锡一生几乎在馆阁中度过,其词或颂圣,或敷衍题意,题材狭窄,大多浅率庸腐之作而较少疏朗豪健之词。正如近代词评家李冰若所说:“文锡词,在花间旧评皆入下品……非不琢饰求工,特情致终欠深厚,又多供奉之作,其庸率也固宜。”(《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但这首《甘州遍》却一枝独秀,以雄肆辞气来描绘塞上风云,词境阔大,与传统的花间婉约艳丽相比,可谓独树一帜。
上片“秋风紧,平碛雁行低”这两句首先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此时正是深秋时节,寒风刮得正紧,排成队伍的雁群正向南边飞去。“低”一字可谓传神,其实“低”一字并不是说大雁飞得很低,而是在广袤的沙漠上,远远望去,大雁就像低空掠过沙漠,此一字也正体现了沙漠的广阔无垠。“阵云齐”是写沙漠的天气状况,此时云层堆积,犹如那整齐的兵阵一样。《史记《天官书》:“阵云如立垣。”所以古人以此为为战争之兆。南朝梁何逊《学古》诗(其二):“阵云横塞起,赤日下城圆。”高適《燕歌行》:“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风紧”“雁低”“云齐”无不渲染着一种肃杀的气氛,也为下面大战即将来临的紧张氛围作了铺垫。“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鼙”,此时的沙漠上马嘶风吼,军营里响起了凄厉的号角声和惊心动魄的战鼓声,一切的一切,无不透露着战争来临的肃杀氛围。
上片着重写战争来临时的紧张气氛,下片则是侧重描写征戍生活的艰辛以及将士奋勇杀敌,大破敌军,等候帝王赏赐的场景。“青冢北,黑山西”不仅点明了战场的位置,同时还暗示了环境的险恶,征战的困难。由于是在边地,气候变化无常,往往飞沙走石,天昏地暗,行人经常迷失其中,所以词人以“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来形容此地的情况再恰当不过。“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奚”,沙场上战士们奋勇杀敌,冲锋陷阵,一心为国出力,即使战亡沙场亦毫无怨言,鲜血染红了他们的铁衣,也染红了战马,由此可见战争的残酷,场面的激烈。虽然伤亡惨重,但是最终击败了敌人。“凤皇诏”指诏书。华钟彦注:“凤凰诏,即天子之诏也。天子诏书必自中书省发,中书省者,即禁苑中凤凰池所在地也,故云凤凰诏。”“丹梯”,红色的台阶,亦喻仕进之路。战争胜利了,经过浴血奋战而建功立业的将士,将受到朝廷的封赏和君主的恩赐,故有“凤皇诏下,步步蹑丹梯”之说。清陈廷焯评这首词的结尾说:“结以功名,鼓战士之气。”(《词则《放歌集》卷一)
此词上片先是描写景色,渲染气氛,接着再层层展开叙述,描写战争来临的紧张气氛。下片承接上片而来,进一步描写征戍生活的艰辛,最后写大破敌军,论功行赏,可谓波澜迭起。此词笔墨粗犷而豪气不减,基调苍凉,在抒发春怨闺思的花间词中堪称是别调异响,正如李冰若所云:“描写边塞荒寒景象颇佳。词亦无死声。佳作也。”(《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肖巧红)
链接 《甘州遍》词牌。清王奕清《钦定词谱》卷一四云:“唐教坊大曲有《甘州》,凡大曲多遍,此则《甘州》曲之一遍也。”据此,则知《甘州遍》源自于西域的胡乐,后用为词牌,始见于毛文锡的词作。双调,六十三字,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