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补之《行香子》

2019-05-25 可可诗词网-唐宋词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晁补之《行香子》晁补之

晁补之

同前

前岁栽桃,今岁成蹊。更黄鹂、久住相知。微行清露,细履斜晖。对林中侣,闲中我,醉中谁。

何妨到老,常闲常醉,任功名、生事俱非。衰颜难强,拙语多迟。但酒同行,月同坐,影同嬉

注释 ①微行:小径。②“但酒”三句:化用李白《月下独酌》诗之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裴回,我舞影零乱。”

鉴赏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闲居金乡东皋归来园时所作,词中表现的是忘情世事后的悠然自得的心境。作者居安守拙,随缘自适,生活平静安详;林下悠游,把酒对月,完全忘怀了功名是非。

林亭佳趣图(局部) 【明】仇英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者崇宁二年(1103)在金乡买田置屋,自号“归来子”并作“归来园”,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语句命名所居各处堂室风景。晁补之《摸鱼儿》(买陂塘、旋栽杨柳)词首句写他在园中遍栽杨柳,本词开篇则写“栽桃”,可见归来园中植物之繁盛。“前岁栽桃,今岁成蹊”二句,表面上是实写事件和景物,但却包含着作者极大的成就感和喜悦的心情。接着写树上的黄鹂,它们在桃林里安家,久久不迁徙,如同作者的知心朋友一般,这同样也是体现作者的喜悦之情。这三句大笔渲染了整体背景,为下面工笔描绘其中的细节做好了准备。

“微行”就是狭窄的小径,《诗经《豳风《七月》有“遵彼微行”之句,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刻意表现一种“曲径通幽”的趣味。“清露”是描写幽深“微行”两侧的花木,它们带着晶莹的露水,让人觉清凉异常。“细履斜晖”是描绘作者傍晚在园中“微行”上散步的情景。“细履”在这里首先应该是一个名词,与“微行”对应。细履就是精美细密的鞋,秦观《望海潮》词有“新晴细履平沙”一句,雨后新晴,平沙洁净无泥,所以可以穿精美的细履在上面漫步。两句词排列了“微行”“清露”“细履”“斜晖”四个意象,给人以一种跳跃的美感,细细品味起来,觉巧妙而工致。“微行”之狭窄幽深源于两旁丛生的花木,而幽深的气氛,更增添了花木清、秀丽的气质。此外,“细履”之“履”又可当作动词,落日的斜晖映照在小径之上,此时漫步其中仿佛踏着斜晖一般,这场景非常动人。“对林中侣,闲中我,醉中谁”是作者在林子深处沉醉时的感想。“林中侣”就是开篇所说的“相知”“黄鹂”,面对这这样的美景,作者浑然忘我,没有了物我之分。

下阕是作者的感慨。“何妨到老”三句承接上阕,他想到,既然这种生活如此快乐,那么何妨就这样“常闲常醉”一直到老呢。此时此刻,在作者的眼中,世间的功名万事都毫无意义。“任功名、生事俱非”一句,似乎可以读出一种大彻大悟,作者对此前的奔波劳碌进行了反省。以上三句是从正面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而“衰颜难强,拙语多迟”二句则从反面来说理。既然容颜的老去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那么何必再去计较、再去为它伤心呢? 何不举杯相邀明月,同享此时此刻的美景与欢乐。结尾三句虽然没有直接引用李白的《月下独酌》,但词意显然出自这首诗。相比较原诗的曲折含蓄,这三句词反而显得直白易懂,这也是一个很奇妙的特点。词中的三个“同”字,非常准确地抓住了李白诗的中心,又非常凝练地予以表达。孤单的作者没有人可以相陪,于是只能以酒、月、影为伴,这是悲凉;然而既然有酒、月、影为伴,又可以同行、同坐、同嬉,那么又何必再悲伤! 这就是他的旷达和自适,这也是整首词所要表达的感情。(姚苏杰)

链接 宋代的御书钱。镌有皇帝亲笔御书的钱币,谓之御书钱。宋太宗以真、草、行三体书写的淳化钱文,为御书钱之滥觞,并开创了宋钱多书体的钱制形式。宋代的御书钱中以宋徽宗用瘦金体所书的崇宁钱、大观钱最著名,有“铁画银钩”之称,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素受钱币收藏家珍视。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