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辨害》
罗隐《辨害》
虎豹之为害也,则焚山,不顾野人之菽粟1;蛟蜃之为害也,则绝流,不顾渔人之钩网2。其所全者大,而所去者小也3。
顺大道而行者,救天下者也4;尽规矩而进者,全礼义者也5。权济天下,而君臣立,上下正,然后礼义在焉6。力不能济于用,而君臣上下之不正,虽抱空器,奚所施设7?
是以佐盟津之师,焚山绝流者也8;扣马而谏,计菽粟而顾钩网者也。。於戏10!
【注释】 1野人:刘宝楠《正义》:“野人者,凡民未有爵禄之称也。”此处指山野居民,农民。菽粟:泛指农民的庄稼。菽,豆类。 粟,谷类。2蛟:古称蛟龙,似蛇而有四足,能害人,实为鳄鱼之类。蜃(shen慎):蛟类,似蛇而大,有角。 钩网:捕鱼的两种工具,此处代指捕鱼之事。 3全:保全。去:丢失,损失。 4大道:保全大局的道理。5尽规矩:完全依照常规。 6权:变通,机变。古称道之至当不变者为经,反经合道为权。 7空器:此指礼义的虚名。奚:何,什么。 施设:作为,建树。 8盟津:在今河南省孟县,武王与伐纣的诸侯会盟之地。 佐盟津之师,指太公望辅佐周武王伐纣之事。 9扣马而谏:指武王伐纣时,伯夷、叔齐拉着武王马缰绳劝阻之事。 10於戏:同“呜呼”,感叹词。
【今译】 虎豹造成了祸害,就应断然焚烧山林,不必顾及农民种的庄稼;蛟蜃造成了祸害,就应断绝水流,不必顾及渔夫下网垂钓捕捞鱼虾。这种作法所保全的大,所损失的小。
遵循顾全大局的道理而行事,其结果是拯救了天下。完全依照常规办事,只是保全了礼义。变通常规救助天下,建立起合理的君臣关系,端正上下的名分,这样礼义就自然在了。相反,虽有权力,却不能用来济世,君臣上下之间的名分不端正,虽抱礼义的虚名,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所以,吕尚不遵循僵死的君臣名分与礼义而辅佐周武王兴兵讨伐殷纣王之事,是属于为了消除祸患而焚山绝流一类事;伯夷、叔齐拘泥于礼义,扣马而谏,阻止武王伐纣是属于计较庄稼、钓网的收益而顾及小利一类的事。唉!
【集评】 明·闵元衢《罗江东外纪》引《艺海洞酌》:“虎豹横,宁焚山而不顾菽粟;蛟蜃害,宁绝流而不顾钓网者也。是数语,词伟而义当。”
【总案】 本文通过设喻和议论史实,指出除大害应从治理天下这样的大局着眼,敢于采取突破常规的行动,不能顾及小利,抱残守缺,拘泥于僵死的礼义而遗患于国家和人民。作者处在唐末藩镇割据的动荡局势之下,希望朝廷能采取非常之举,消除国家的祸患,拯救危局,其写作意图十分明显。
全文紧扣标题“辨害”的“害”字,巧用类比,从正反两方面着笔,以虎豹为害而焚山,蛟蜃为害而断流,类比吕尚辅佐周武王讨伐暴虐的殷纣王,虽不合当时的君臣大义,却顾全了大局,拯救了天下,这才是真正的行大道而全礼义;以计菽粟、顾钩网之小利,类比为了保全所谓的礼义,扣马而谏的伯夷、叔齐,其结果是不顾人民于水火,有意无意地助纣为虐。这就有力地说明凡事要从大局着眼来权衡利弊,只要于全局有利,就不必墨守常规,要果断地兴利除弊。文章内容深刻,中心突出,论述集中,不枝不蔓,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地论述了有关如何权衡天下利弊以消除祸害的大问题,而用字仅131个,真可谓言简意赅,惜墨如金。且语言多以对句出,不仅令人警醒,而且给人以整齐的美感。全文结构严谨,首尾连贯,浑然一体。最后以感叹作结,意为唐末衰亡如此,人们却不明此理,令人慨叹!
-
岳珂《冰清古琴》
[2019-06-12]
-
苏轼《决壅蔽》
[2019-06-12]
-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
[2019-06-12]
-
苏轼《前赤壁赋》
[2019-06-12]
-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2019-06-12]